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理论学习
赵雅婷:学习邓小平关于非洲社会主义的论述——《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文章来源:赵雅婷    日期:2019-10-08
】【打印 关闭

 

 

对于非洲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早在1980年4月至5月,他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以及几内亚总统杜尔时,就提出了对非洲发展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的建议和思考,这些谈话以《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为题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以下简称《邓选》)中。

 

邓小平关于非洲社会主义的论述

 

到了80年代中期,非洲奉行社会主义的国家陆续遭遇发展困境,加之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非洲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1985至1989年,邓小平先后会见了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尼雷尔,对非洲社会主义多次发表见解,以《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等六篇文章收录在《邓选(第三卷)》中。

在这些谈话记录中,邓小平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总结了中国遇到的挫折,分享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对非洲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议与意见。其中的核心观点与思想如下:

其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因为优于资本主义,因此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不管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讲究经济效果,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随之增加人民的收入”。如果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那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其二,中国取得的成绩在于进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在独立初期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也犯了左的错误。拨乱反正正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具体的做法就是对中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是尊重市场规律,全面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学习外部优秀经验,获得外汇收入,提高国际竞争力。邓小平说:“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其三,奉行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立国之本。邓小平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如果不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局势变化时,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

其四,社会主义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绝不可照搬他国的模式与经验。邓小平在这些谈话中多次提及社会主义本土化的问题,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他对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说:“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

其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加强民众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十年中,邓小平认为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工作不到位。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

 

对非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认识十分透彻,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与调整,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在认真研读了《邓选》并学习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非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看法后,笔者对非洲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有以下思考。

首先,社会主义在非洲被标签化,脱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遭遇冲击陷入低潮是不可避免的结局。非洲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期时已成为了一种标签化的运动,成为了政府的执政口号,但凡提及一党制、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平等与人道主义等概念就是奉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认为非洲不应急于搞社会主义,他曾对穆加贝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980年4月邓小平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说:“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然而从非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奉行社会主义的国家都没有深入思考过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核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照搬苏联模式或者按照领导人的思路开展激进的实践,给刚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也是非洲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核心原因。

其次,由于非洲大陆与非洲国家的相关问题,外部势力对其影响较大,在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时非洲国家并没有坚持住社会主义道路。非洲国家在独立后有一些共性:在经济上,非洲国家属于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经济体系不完善,脆弱性高。在政治上,非洲国家普遍存在能力弱小的问题。加之在经济依附于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自主性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弱化了国家能力。在社会文化上,许多非洲国家是被外力拉入现代社会的,传统的部族社会依然势力强大,阻碍了非洲现代国家的形成。部族社会的问题众多,除了生产力落后,还使现代化国家的中央政府难以管理,易造成国家内部的冲突。非洲大陆和国家的这些特点和问题使其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非洲的政治与经济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受制于大国,在苏东剧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西方民主制与自由主义经济受到推崇,非洲国家被迫快速改变。另一方面,非洲的部族文化更是给国家内部增加不稳定因素,容易被外部势力逐一击破。多年来,非洲的多项事务总是易受外部环境影响,非洲社会主义在该阶段的快速衰退也并不例外。

再次,非洲国家对国家发展问题的认识并不明确,政治制度的选择凌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之上,致使非洲社会主义运动问题不断,社会主义制度轻易被放弃。在没有思考清楚本国面临的发展问题的前提下,非洲国家纷纷选择了前宗主国的制度或者社会主义制度,使得制度选择越过了国家发展的优先性和重要性。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后,非洲国家将其所理解的政策套用在国家发展中,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就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集权,否则经济计划就无法在复杂而又庞大的社会中顺利推行,因此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出现成立必然。但是面对缺乏国家认同观念的非洲社会,中央政府很难实现高度的集权,加上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从根源上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使得政府制定的计划指令与现实需求日益脱节,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坦桑尼亚的乌贾马运动致使原本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在1976年出现问题,遭遇全国性饥荒,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由此可见,非洲国家在进行政治制度选择时,并没有认清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国家或受外部影响或跟风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后,非洲国家又纷纷选择了西方民主制,该制度也存在相应问题,这也导致许多国家依然积贫积弱,发展缓慢。

最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越性,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依然有光明的前景。随着近年来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非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场景也出现了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在非洲可能产生一些新发展。比如一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可能引起阶层、阶级矛盾的变化;二是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对非洲国家产生的影响,促使他们开始反思、比较、总结加强社会主义因素和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带动非洲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发展;三是非洲社会党国际这样的跨国跨党组织的建立,持续关注经济发展、和平与冲突、政治民主等议题,不断促进非洲国家和政党用社会主义的思路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在非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非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增添了亮色,亦为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党国际在非洲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四是非洲主要国家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交流日益频繁,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对非洲国家做出发展战略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中非双方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愈加频繁,双边合作不断升级;五是南非共产党的持续努力,认为要“建立可持续的世界,唯一的希望就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彻底过度”,等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在非洲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作者赵雅婷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