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支部建设
对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文章来源:王露乔    日期:2010-06-09
】【打印 关闭

 

直属机关党委组织党办主任赴江西赣南(赣州)革命老区实地考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对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有所思考。

一、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优势

2004年,中办、国办印发了《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后,极大地推进了全国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建设,有着丰富革命遗产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地把红色文化作为重要旅游资源开发,纷纷推出各自的红色文化品牌,大大推动了老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赣南革命老区也不例外,通过不懈努力,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走上了较好的发展道路。

(一)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之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苏区,所辖县(市、区)红色景点众多,可开发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赣南所辖18个县(市、区),尤以瑞金、于都、宁都、赣县、兴国等地著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34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赣南曾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新四军红色源头之一;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从此处渡河,从而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宁都是著名的红色故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于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兴国是闻名全国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是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等等。这些众所周知的著名重大事件,为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赣南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当地人民群众思想积淀深厚,勤劳朴素,民风朴实,干部作风好,赋予了发展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牢固的思想和精神基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历史中,赣南革命老区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当地干部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它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的高度统一。当地干部群众对苏区精神的世代传承,正在通过红色文化这一平台,向世人展示当年高尚的革命斗志,通过红色文化这一平台,作为得来不易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赣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承底蕴深厚,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苏区干部和群众。比如,苏区精神集中体现在苏区干部好作风上,他们把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苏区党员干部不谋私利,真心实意干事业,为当地人民群众奉献着自己的辛劳、心血甚至生命。“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是对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真实写照。在即将迎来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赣南革命老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发扬传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为革命老区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建设也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赣南革命老区生态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远离城市污染,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革命老区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弥足珍贵,是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赣南革命老区除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外,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等也有着宝贵的资源。当前,全国许多乡村,甚至大城市周边郊区,也在发展乡村旅游文化,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也有着广阔的空间。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崇山峻岭、山青水秀之间,远离城市喧嚣,农耕文化保存得更为原始和完整,田野文化氛围浓厚,对于久在喧嚷的城市生活的人而言,更具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游弋于当年红军进行革命斗争的圣地,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身心上,都会把人引入无限的遐想空间。赣南革命老区在发展生态环境旅游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赣南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感觉到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发展思想稍有滞后,影响着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发利用。几年前,在全国范围内革命老区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和深入利用上,赣南革命老区在行动上和宣传上都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重大项目的立项和政府投资。

二是新建项目太多,资金投入过大,政府难以承担。赣南革命老区所辖县(市、区)重点红色文化景点很多,需要新建的资源整合项目较多,导致资金投入过大,一些重大的、优势项目,虽然政府对开发利用充满信心,但终因财力不足而停滞不前。

三是点多面广,重点不够突出。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点非常多,规模大小不一,且点多面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对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贡献的、规模较大的红色景点,要重点开发,并要提升品牌,走以面带点的开发思路。

四是吸引当地成功企业人士投资红色产业不够。在实地考察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中,不难发现当地很多通过勤劳发财致富的成功人士,他们肯花几十万巨资建设自己的庭院,三、四层别墅楼房比比皆是,但楼房建好后却无人居住,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政府应该想尽办法鼓励和吸引这部分人投资于红色文化事业之中。

五是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提升重点红色文化景点的品牌效应,加大对该景点周边的餐饮、娱乐及附带产品等一系列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吸引旅游群体消费。

六是地区间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比较薄弱。加大赣南所辖县(市、区)之间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形成一道亮丽的旅游红色线路链条。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面向全国性的公益宣传力度。对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贡献的红色文化景点,资金倾斜投入,同时,做好景点周边的商业消费区,通过影、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二是大力吸引当地成功企业人士投资于红色文化建设。采取适当方式,吸引当地发财致富人士对红色旅游事业的资金投入。

三是创红色文化品牌,拓展红色文化附带产品的开发、研制和销售。通过红色旅游这一平台,创重点红色文化景点,创新、研制和开发附带旅游产品。

四是建立红色文化培训基地。与上级政府合作,建立红色文化培训学校,作为培养干部、教育干部、当好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五是提升纪念馆、博物馆等重要教育基地内容和形式上的品味。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提高纪念馆、博物馆的视觉效应,吸引参观人群。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六是建立和完善整个红色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牵头,专家献策,群众参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促进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