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中国企业如何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
文章来源:    日期:2009-04-30
】【打印 关闭
《中国企业如何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
作 者: 李智彪 完成时间: 1999-12-1  
成果形式: 论文   奖 项:  
课题类别:      
简 介:     (《西亚非洲》1999年第6期)
   
   
    中国企业如何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
   
    李智彪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近年来正伴随各自经济改革的深化而迅猛发展。然而,双方相互进行的直接投资却非常有限,这就制约了这种经贸关系向纵深发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在国外跨国公司纷纷抢滩非洲的形势下,它们要想在非洲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而不能只关注产品推销。但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投资行为,它不仅涉及货币形式的资本转移,而且涉及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转移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输出。非洲属于制度框架不完善、不规范的发展中市场经济,因而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的难度很大,风险很高。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一. 洞悉全大陆的投资环境
    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周期长、风险性大的特点,要求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时必须首先考察资金投向国的投资环境。我们认为,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时,应重点考察政治稳定度、宏观经济形势和人力资源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政治稳定度
    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历来是投资者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政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通常大于其他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军事政变、内战和边界冲突相对频繁的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就更要加倍考虑政治因素:投资接受国或地区的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有无突变的可能,以及当政府首脑更迭时能否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等。
    总的来看,非洲大陆经过90年代初期以“多党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变革,政治形势正朝越来越稳定的局面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通过修改宪法、全民公决、立法选举和总统选举等方式,初步确立了民主政治的框架,确立了法制体制的框架。这种深层次的政治变革正在强烈冲击着非洲国家根深蒂固的部族、宗教等矛盾,因而也就从根本上为非洲国家的政局稳定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随着冷战的终结,长期困扰非洲的“热点”争端也陆续解决或缓和。新南非的诞生更是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白人种族隔离制度,消除了造成南部非洲地区长期不安定的因素。可以说,稳定与和平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成为非洲人民的普遍强烈愿望。
    然而,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仍然是世界上较乱的地区。人们恐怕永远不会忘记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部族大屠杀。这个人口仅有750万人的非洲小国,就是因为部族矛盾引发的战乱,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有50多万人被杀,近200万人沦为难民。在刚刚过去的1998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十几个国家卷入战乱漩涡,其中4场战乱尤为引人注目,即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界冲突、几内亚比绍兵变、莱索托骚乱和刚果(金)内战。特别是刚果(金)内战,由于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苏丹、乍得、乌干达和卢旺达7个邻国直接卷入,已使一国冲突变成了多国间的矛盾,甚至有引发一场地区性战争的危险。这些战乱严重破坏了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也使外国投资者不得不三思而行。而引发这些战乱的原因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消失。
    首先是部族矛盾。非洲大陆部族众多,总数大约有2000多个,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或十几个,有的多达数百个(如前扎伊尔的部族为254个)。非洲国家的政党和政治派别大多建立在部族基础之上,部族意识在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执政者如果对部族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甚至动乱和内战。其次是边界争端。众所周知,非洲各国的边界大多是在殖民主义时代由各殖民主义者根据各自国家的实力和利益强行划分的。这种边界划分未考虑到非洲民族和地域的实际情况,因而埋下了非洲各国边界冲突的祸根。自60年代非洲各国相继独立以来,非洲国家间因边界争端爆发的武装冲突多达十几起。目前,在非洲53个国家中,约有30多个国家仍存在着边界领土争端。仅这两点原因就足以使非洲国家随时触发各种冲突或战乱,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非洲局部地区或国家出现动荡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投资者要能够及早预测。
    2.宏观经济形势
    政治风险因素一旦排除,宏观经济形势便成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因素。投资者最看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前景。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场所的一个重要依据。外国投资者往往愿意把资金投放到那些经济发展较快并能保持其增长势头的国家;二是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的高低,是企业能否对外投资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对外投资的根本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总是从利润低的地区流向利润高的地区;三是金融市场条件。即金融市场和资金融通渠道是否发达,是否能充分发挥货币资本的职能。
    非洲宏观经济形势看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已基本扭转了经济衰退的趋势;二、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进出口稳定增长;四、绝大多数国家的汇率日趋稳定。
   
   
   
   
   
   
   
   
    1990~1997年非洲宏观经济指标
    指标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 .GDP实际增长率(%) 2.4 2.6 2.8 5.0 3.7
    2 .人均GDP实际增长率(%) -0.4 -0.3 0.0 2.2 0.9
    3 .通货膨胀率(%) 16.7 40.4 32.5 24.4 17.6
    4 .投资率(占GDP的%) 21.2 19.9 20.3 19.6 20.3
    5 .财政赤字(占GDP的%) 4.7 5.4 4.0 3.2 1.9
    6 .货币供应增长率(%) 18.9 35.1 22.9 20.3 13.3
    7 .出口额增长率(%) 3.6 2.8 10.2 8.9 6.7
    8 .进口额增长率(%) 4.2 3.5 5.5 5.1 7.4
    9 .贸易条件(%) 5.1 -1.7 -1.8 2.8 -0.2
    10 .贸易差额(亿美元) 69 -55 -40 25 17
    11 .经常项目赤字(亿美元) 43 120 125 70 72
    12 .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 1.0 2.8 2.4 1.3 1.2
    13 .偿债率(占出口的%) 26.3 22.3 18.7 19.4 21.7
    资料来源:非洲开发银行《1998年非洲发展报告》。
   
    非洲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当前经济的改善还十分脆弱,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在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仍占绝大多数,不少国家要大量依靠外援才能维持度日;二、非洲的通货膨胀率到1997年虽已降至17 .6%,但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个别国家如安哥拉则高达1500%,刚果(金)高达445%;三、非洲的投资比率偏低,从9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在刚果(金)、塞拉利昂、索马里、利比里亚、中非共和国、尼日尔、布隆迪、卢旺达等国,投资率甚至低于15%。公共投资更是处于衰落状态,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四、非洲的储蓄率非常低,1997年全非的平均储蓄率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低于发展中国家24%的平均水平,苏丹、刚果(金)、索马里、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等国更是低于10%,只有阿尔及利亚、博茨瓦纳、加蓬、莱索托、毛里求斯、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等国超过20%;五、债务负担沉重。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全非外债总额已高达3405亿美元,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和出口收入的210 %以上。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在全球41个重债国中,非洲就占了33个。
    3.人力资源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对外直接投资得以实现的基础。人力资源并不简单等同于人口,它会因各国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素质差异。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通常决定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对外直接投资效益的高低。一般来说,投资者愿意选择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地区进行投资,而不过分看重劳动力价格因素。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价格也就非常低廉。但是这种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大多是素质很低的人力资源,因为非洲是世界上文盲人数最多的地区。据统计,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5岁以上的成人文盲率高达50%以上,个别国家如布基纳法索更是高达80%以上。这种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大多只能从事简单技术的劳动,很少能从事复杂的现代技术的劳动。各种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是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的人力资源特征,对于进行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的企业来说可能还有些优势,但对于进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项目投资的企业来说却不仅毫无优势,而且还是制约因素。
   
    二.了解引资国的外资政策
    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任何投资者都很关心投资接受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权力和义务是如何规定的,对其利润及资金的调出有无限制,限制的程度怎样,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无控制,有哪些控制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外资政策中。由于建设与发展资金普遍不足,非洲国家大多制定并执行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尤其是近年来,非洲国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给予外商许多特殊待遇。
    1.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非洲国家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分两类:一类是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一类是对外资实行特殊待遇。
    阿尔及利亚、贝宁、毛里求斯和厄立特里亚等国属于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在1993年6月制定的投资法明确规定:除国家限定的战略部门外,实行自由投资原则,鼓励本国人和外国人在国营和私营领域投资,外资股份比例不受限制。本国企业、外资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均缴纳所得税,税率一律为42%,不存在任何优惠政策。但对符合阿尔及利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头3年免征所得税,第4、第5年分别减缴50%和25%,并且在5年内免缴土地税。贝宁在1990年颁布的投资法规定,不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均享受同等待遇。凡属生产性企业的投资,可按地区不同分别享有5年和9年的免税待遇。经政府确认的对国家发展有利的投资项目,国内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类和特殊类两种不同的财税优惠,如企业投资额在2000万到5亿非洲法郎之间并至少雇佣5名贝宁工人,即可享受优惠类财税待遇,企业在投资期内免缴设备、原材料进口关税,并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免缴5~9年的所得税;投资额在50万~200万非洲法郎之间,提供教育、健康、公共事业方面的劳务,企业在进口与本企业业务有关的设备和原材料时可减缴75%的边境税。
    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外资实行特殊待遇,以吸引外资流入。如埃及在1997年颁布的新投资法规定,取消外资投入审批手续,向投资者提供5~20年不等的免税优惠条件;对于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高科技发展或产品可大量出口的项目,可免税向投资者提供土地。南非的有关外国投资的专门法规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不经南非政府批准而建立新企业,投资类型或规模均不受限制,只要遵守南非外汇管制法规定即可。具有以下特点的企业可以享受南非的投资优惠政策:能为南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为南非增加出口和增加南非的外汇收入;生产南非所需要的进口产品;利用南非的原材料;提高南非的制造能力;使南非进一步工业化;开发战略性的产业;引进境外的新技术和管理;生产汽车、化工领域中的高科技产品等。具体优惠政策体现在税收、汇率、信贷等方面。南非政府还制定有诸如工业出口优惠政策、特殊工业行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投资鼓励政策。马里则在1991年颁布的投资法中明确规定了鼓励投资的行业,主要有农牧业开发及有关产品的加工业、生活用品加工业、家电生产及维修行业,尤其是能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受欢迎。政府特别鼓励建立出口企业,对出口企业永不征收与业务有关的任何税。
    为了吸引外资流入,不少非洲国家还建立了诸如自由贸易区、工业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免税区等特别经济区。埃及在开罗、纳赛尔城、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伊斯梅利亚和达米埃塔7个城市建有自由贸易区,区内的投资活动性质不受限制,资本国籍不受限制,投资数额不受限制,项目创办人在区内设立私人公司、股份公司、合伙公司、分公司等法律形式不受限制,企业不受埃及国内适用的外汇管制限制,进口自由,承包加工自由,投入的资本免征资本税,转口货物贸易免征年度关税,外籍人收入免征一般所得税。多哥早在1989年就建立了洛美自由区,政府对区内企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免征进出口关税,新办企业头10年免征收入税、股息税,企业有权在区内企业之间或国际市场的商务活动中自由确定价格、利润额和工资,有权雇佣、解聘人员,有权开设外汇帐户,可以自由买卖外汇等。毛里求斯对工业出口加工区内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公司开业头10年内免征所得税,11~15年内免征50%,16~20年内免征25%;免除原料、设备和零配件的进口税;国家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可达企业资本的50%;低价出租厂房和地皮;低价提供水电和其他服务等。
    2.对外资的限制政策
    非洲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不使外资扰乱国内正常的金融秩序,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限制外资的措施。如安哥拉在1994年公布的外国投资法规定:投资价值在25万美元以上,方可视为外国投资活动,享受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的权力和担保。外国投资者从国外贷款,需事先获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批准和许可,未获批准者不得从国外贷款,否则中央银行有权随时冻结其贷款余额。刚果(布)1993年颁布的新投资法规定:外国在刚果(布 )的直接投资须经财政部长事先批准;外国人持有的外国债券、外币和各种债权凭证,均须存放在政府指定的银行。加纳的投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与加纳人合作投资兴办的企业不低于6万美元(或相应的资产价值);外商独资企业不低于10万美元;非生产性企业不低于50万美元(亦可包括固定资产价值),其中加纳人所占的股份不少于10%。摩洛哥的投资法规定:如外商在商业、保险、银行、渔业、粮食加工、部分电器组装以及摩洛哥具有一定实力的民族工业部门投资,必须同摩洛哥企业或私人合资经营,摩方资本至少要占50%。赞比亚的投资法规定:从境外向赞比亚转移资本是不受限制的,但从赞比亚向境外转移资本是受限制的。投资者在调回其投资资金时,一般应在3年以上的时间内分次进行。所有这些规定,投资者都应严格遵守。
   
    三.制定正确的投资方略
    在洞悉投资环境和外资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投资方略就成为投资成功的最后一环。决策者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确定投资对象国,二是确定投资领域,三是确定投资方式。
    1.投资对象国的选择
    作为地处同一大陆、有着共同历史遭遇的非洲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确实具有好多共同特征,但这种共同特征却掩盖不了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作为投资市场投资潜力的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在拓展非洲投资市场时首先要选择好投资对象国。
    我们可以把非洲有投资潜力的国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在非洲大陆极具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国;一类是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的非洲国家。南非、尼日利亚、刚果(金)、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属于第一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南部非洲、西部非洲、中部非洲、东部非洲和北部非洲的大国,这些国家不仅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市场容量大,对于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些国家投资,产品在当地销售有保障,还可向外扩散。比如南非,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全非洲的近30%,人均国民收入也高达3000多美元。南非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同属“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在南非投资生产的产品可以免税进入其他四国。南非还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之一,该共同体内部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的优惠规定。正因为如此,各国跨国公司无不把南非作为在非洲投资的首选之地。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大国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几乎与南非一样受国际资本关注。然而,在这几国投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如南非的高犯罪率,尼日利亚民主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刚果(金)的内战,肯尼亚的政治腐败,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但外国的跨国公司几乎没有因为政治风险而退缩。例如在刚果(金),早在卡比拉还未上台的时候,美国-加拿大矿业公司就在战火中与卡比拉签署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开采钴矿和铜矿的合同。这种快速抢占市场的行为,实在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乌干达、科特迪瓦、斯威士兰等国属于第二类具有投资潜力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政局稳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宏观经济环境较好。如毛里求斯在1990~1996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5%,被誉为后起的“非洲龙”;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90美元;糖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业作为四大经济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博茨瓦纳在独立初期曾是世界上25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不仅摘掉了“最不发达”的帽子,而且成了非洲的“小康之国”,人均国民收入已从独立初期的25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000多美元,并被誉为“社会安定、管理有方的非洲瑞士”。1998年初,国外权威的瑞士世界经济论坛曾按开放水平、政府管理能力、金融健全程度、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状况和机构组织效率6项指标对非洲23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行过评估,结果排在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1、毛里求斯;2、突尼斯;3、博茨瓦纳;4、纳米比亚;5、摩洛哥;6、埃及;7、南非;8、斯威士兰;9、加纳;10、莱索托。在这类国家投资,投资收益有保障,不足之处是这类国家有不少是小国,市场规模比较小。
    除了从以上两种分类角度选择投资对象国外,投资者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选择: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已经建立投资开发贸易中心的国家;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较多的国家;国际资本流入较多的国家,等等。
    2.投资领域的选择
    投资对象国确定后,投资领域的选择就成了投资成败的关键。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是该企业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因此,寻求比较优势应作为企业制定投资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同时,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投资对象国的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投资需求领域。
    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同发达国家相比,从整体上讲无疑是落后的,但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又相对完整和先进,主体上具有比较优势,即使在国内已发展十分成熟或逐步处于劣势的一些产业,在许多非洲国家仍然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例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早,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这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并且随着国内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国内比较优势下降。按照寻求比较优势的原则,这些产业应首先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产业转移,以寻求区位比较优势,使本国已处于相对劣势的产业在东道国具有相对优势。例如,黑白电视机是我国国内已基本淘汰的产品,但在南非却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第一家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南非开业的“南非SVA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无线电四厂和上海电视电子进出口公司参股的中方独资企业。上无四厂转移出去的设备是10多年前引进的生产线。南非SVA公司自1993年11月试生产以来,已从黑白电视机的生产发展到组合音响和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的生产,占领了南非近一半的黑白电视机市场。这家注册资金和投资总额均为98万美元的公司,总盈利已超过100万美元,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
    我国也有一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即使同发达国家相比也具有优势,如航天工程、材料工业、生物工程、卫星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这些产业由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既可在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也可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而且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其作用和功效都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产业。而且,如果只进行初低级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那么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循环中便始终处于下游和被动位置。因此,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企业也应有投资非洲的战略考虑和计划。
    对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非洲国家来说,各国普遍欢迎在农业领域的外来直接投资。在这方面,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于1990年在赞比亚投资30万美元购买了中赞友谊农场。该农场占地667公顷,其中耕地630公顷。我方土地使用权期限99年。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管理人员全部由中方派出。在农场发展上,以种植业为主,兼顾养殖业,6年共盈利100万美元。在取得管理经验后,该公司于1994年又投资60万美元购买了位于赞比亚首都以北50公里处的5万亩土地,并投入流动资金20万美元,创办了赞比亚中垦农场。中垦农场一期工程主要是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为年产肉鸡30万只、养肉牛奶牛500头、猪2000头。到1997年,中垦农场3年累计实现利润26万美元,形成固定资产180万美元。
    3.投资方式的选择
    在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方式、独资方式和并购方式等。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财力和投资领域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
    我们认为,合资方式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对非投资时适宜选择的投资方式,这也是我国现有海外投资企业通常选择的投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投资方式选择,因为我国企业对非洲的跨国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跨国经营的经验较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对非洲的市场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合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首先,合资方式可以使合资各方在资本、技术、经营能力等方面相互补充,增强合资公司的竞争力;第二,投资者可借助合资对象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扩大在当地市场和其他市场的销售;第三,合资方式有利于获得当地的原材料、自然资源、生产基地和各方面人员;第四,合资方式有利于分散和减少投资中的风险;第五,合资方式易受当地政府和居民欢迎;第六,合资方式有助于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有利于科学决策。合资方式的不利方面主要有:第一,由于投资各方的目标不一定相同,经营管理方法和观念不一定一致,所以在经营管理和销售中容易产生摩擦和分歧;第二,不同投资者的长短期利益不一定相同,有时会阻碍公司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第三,有时对当地合作伙伴的资信状况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有可能发生吃亏上当和公司资产被暗中转移的现象。
    对于资产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来说,独资方式也是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优势是:第一,公司的设立和经营均由投资者依法自行确定,不存在与当地投资者的冲突,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有完全的自主权;第二,有利于公司实现其内部化优势,如公司可采用内部转移价格来进行企业内的产品和技术贸易;第三,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如专利技术和独特的营销技巧;第四,具有财务管理弹性,如在增加股本或再投资以及内部融资等方面所受牵制较少;第五,投资者可统一控制利润、价格、税收,以取得最大的总体效益。这种投资方式的不利方面主要包括:第一,资本投入要求较高,经营风险较大;第二,独资公司有可能被当地人视为经济上的异己力量,从而不易得到他们的尽力合作;第三,独资公司在投资行业和经营范围受的限制较多;第四,审批设立条件较严格,有的国家要求独资公司投入高技术或承担出口创汇义务。
    在私有化浪潮方兴未艾的非洲,中国企业在对非洲进行直接投资时还可采用并购方式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并购方式的优点是:第一,可以利用目标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以获得对收购公司发展非常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第二,可以利用目标公司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当地市场以及他国市场;第三,通过跨行业的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并购方式的缺点是:第一,由于被收购公司所在国的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往往与投资者所在国存在差异,所以有时难以准确评估被收购公司的真实情况,导致收购目标公司的实际投资金额提高;第二,当对一国公司的收购数量和收购金额较大时,常会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第三,被收购公司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存在,会成为对其进行改造的障碍,如被收购公司剩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