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巴勒斯坦内部冲突难解症结何在?
文章来源:余国庆    日期:2010-11-23
】【打印 关闭

《当代世界》杂志2008年第11期

 

2008年8月以来,埃及加大了调解巴以冲突的外交努力,频繁与巴勒斯坦各派别进行接触,引起国际社会关注。2008年10月8日,哈马斯政治局副主任穆萨·马祖克在开罗表示,埃及将邀请巴两大主要派别——哈马斯与法塔赫在近期举行会谈,为巴内部和解对话创造条件。10月1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对外表示,埃及已经向法塔赫和哈马斯提交了一份旨在解决双方政治分歧、实现和解的方案。据报道,该计划内容包括在开罗举行两派领导人会晤、成立民族谅解政府、结束目前分裂状态,以及举行巴总统选举、立法委选举和改组巴安全部队的计划等。在面临即将到来的立法委员会以及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选举的背景下,巴勒斯坦内部主要派别的一系列政治动向,值得人们密切关注。 

法塔赫与哈马斯:从共同反以到分庭抗礼 

在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过程中,巴勒斯坦内部矛盾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2007年6月,哈马斯在加沙用武力赶走阿巴斯领导的民族权力机构,巴勒斯坦出现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分治”的局面。这一局面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巴勒斯坦民族利益,也使巴以和谈的前景以及中东和平进程蒙上了更多的阴影。 

导致巴勒斯坦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派别之间的历史恩怨。 

 “法塔赫”是由阿文“运动”、“解放”和“巴勒斯坦”三个词的词首缩写而成,1956年开始筹建,1959年在科威特正式建立,1965年开始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阿拉法特是该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法塔赫下属军事组织是“阿克萨烈士旅”,不同时期武装人员人数不一。自建立以来,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主流派别,法塔赫领导人自然成为巴解组织领导人。法塔赫最初主张在整个“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法塔赫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逐渐趋于温和、务实,主张承认以色列的存在, 并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和平解决阿以冲突。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开始实行自治,随后阿拉法特回到加沙。1996年1月巴勒斯坦大选后,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2005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阿巴斯继任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职位。由于和法塔赫政见不同,哈马斯一直拒绝参加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2006年1月举行的大选中,法塔赫遭遇失败,哈马斯赢得了大选胜利,并组建了政府,法塔赫也拒绝与哈马斯组建的政府合作。 

如果说法塔赫早期曾高举武装反抗以色列大旗的话,那么,哈马斯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不愿放弃武装斗争的道路。“哈马斯” 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由“伊斯兰”、“抵抗”、“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而成。哈马斯是一个宗教——政治——军事一体组织,成立于第一次巴勒斯坦人起义期间的1987年。从宗教上看,哈马斯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信仰伊斯兰教义和法则,主张扶助穷人,兴办了许多慈善机构。在政治方面,它主张武力抵抗,解放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哈马斯主要的军事派别叫“卡桑旅”,有正式成员约3000人。在以巴和平问题上,哈马斯立场激进,坚决反对和谈,主张以武力抵抗以色列的占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流亡海外时,曾大力支持哈马斯在被占领土上开展斗争。但随着哈马斯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巴民族权力机构也渐渐失去对哈马斯的控制,其影响一度与阿拉法特领导的主流派法塔赫不相上下。从阿拉法特到阿巴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领导人一直试图说服哈马斯放弃暴力斗争,但由于双方在战略目标、利益等方面的分歧难以弥合,哈马斯成为巴自治政府难以控制的一股力量。 

2007年6月哈马斯用武力控制加沙地带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解散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任总理的民族联合政府,下令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组建紧急政府。7月14日,阿巴斯任命紧急政府总理法耶兹为过渡政府总理,负责组建新政府,但哈马斯却拒绝承认阿巴斯改组的巴自治政府。至此,巴勒斯坦政坛陷于严重分裂。 

巴勒斯坦的分裂逐渐带来严重后果。首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与自治政府的严重对立,极大地损害了巴勒斯坦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巴勒斯坦法律秩序的统一是恢复巴以和谈的一个前提。其次,巴以和谈很难名正言顺地展开。阿巴斯名义上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但他抛开哈马斯另行成立过度政府,而哈马斯拒绝接受他的领导。目前,法塔赫势力在加沙几无立足之地,而哈马斯的政令也难以在约旦河西岸实施。以色列虽然和阿巴斯保持接触,但一直拒绝与哈马斯直接谈判,使得具有实质意义的巴以和谈迟迟不能恢复。 

战略目标与执政理念大相径庭 

作为巴勒斯坦两大政治力量,法塔赫与哈马斯走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战略目标与执政理念大相径庭。 

首先,两大派别执政理念不同。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启中东和平进程后,法塔赫长期主要的领导人阿拉法特转变战略方针,决心通过与以色列政治谈判实现巴勒斯坦建国。而阿拉法特的继承人阿巴斯更是巴勒斯坦内部最出名的“主和派”,他是巴内部最早在公开场合主张放弃武装斗争道路的领导人。而哈马斯却一直拒绝放弃武装斗争的立场。哈马斯在2006年赢得大选后,拒绝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对其提出的3项要求,即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履行业已达成的巴以协议。由于立场相距悬殊,哈马斯一直拒绝参加法塔赫主导的巴自治政府,并且拒绝要求其放弃武装的要求。哈马斯组建政府后,法塔赫也没有实权人士加入其政府,法塔赫控制的武装也拒绝听命哈马斯,两大派别拥兵自重,经常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  

    其次,两大派别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同。由于屡受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法塔赫长期在海外从事反以斗争。阿拉法特回到加沙后,奉行的和平路线一度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资金援助成为法塔赫维持自治政府运转的财政基础。但法塔赫重用流亡海外归来的巴勒斯坦官员的做法引起长期在加沙从事反以活动的哈马斯的强烈质疑。法塔赫企图借政令的统一削减甚至想取消哈马斯武装的做法加剧了两派的仇恨与不信任。哈马斯控诉法塔赫腐败成性,破坏巴勒斯坦事业,而法塔赫则宣称哈马斯拥有重兵割据一方,图谋不轨,企图取代法塔赫的地位。2000年戴维营巴、以美三分首脑会议失败后,美国和以色列开始怀疑阿拉法特的和平诚意,并停止了对阿拉法特政治和财政支持。随着巴以冲突的升级,哈马斯的影响不断扩大。哈马斯长期在加沙的社会救济和福利活动得到了广大巴勒斯坦基层民众的支持,最终导致在2006年的大选中,哈马斯与法塔赫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因此,哈马斯通过选举上台并不是偶然的。哈马斯上台后,美国、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停止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经济援助,企图迫使哈马斯政府垮台,但时至今日并未奏效。美国至今仍视哈马斯为“恐怖主义组织”,拒绝直接与哈马斯对话。欧洲国家对哈马斯的态度与美国有所不同,主张与哈马斯对话,迫使其政治转型。阿巴斯虽然得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支持,但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阿巴斯能控制和约束哈马斯,但阿巴斯看来很难做到这一点。 

    再次,哈马斯与法塔赫都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哈马斯长期在加沙经营,本来就对法塔赫从海外归来抢夺他们的地盘表示不满,在用武力赶走法塔赫后,不会轻易放弃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阿巴斯一直强调对话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哈马斯放弃加沙地带,但哈马斯担心轻易放弃加沙将失去与法塔赫谈判的重要筹码。 2008年3月26日,法塔赫和哈马斯曾在也门签署了一项“也门声明”,准备开始对话。但是声明刚签署不久,双方就围绕“也门倡议”的内容产生了争议。     不久,法塔赫发表声明,声称任何直接对话都必须以哈马斯放弃对加沙的控制为前提,而哈马斯则对此表示坚决拒绝。对哈马斯来说,放弃对加沙的控制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发动加沙“政变”是个错误,对其政治影响不利。此外,哈马斯还担心,如果将其控制的安全机构全部归还巴民族权力机构,将丧失受到攻击后的自卫能力。对法塔赫而言,如果恢复与哈马斯的对话,也有可能丧失许多既得利益。阿巴斯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过渡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巨额国际援助,如果与哈马斯对话并再次组建民族联合政府,很可能会再次遭到美国、以色列等国的抵制。事实上,在“也门声明”签署之后,以色列方面马上表示,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和解意味着以色列将停止和法塔赫控制的巴当局进行和平谈判。法塔赫的领导层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要么与哈马斯组建联合政府,法塔赫只能选择其一。看来,法塔赫与哈马斯能否再次走到一块,对双方来说都将是难以迈出的一步。 

巴以和谈尚须多方共同努力 

巴勒斯坦的分裂局面不仅使巴勒斯坦事业受损,也使阿拉伯国家整体力量削弱。事实上,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在内的许多国家也一直在进行调解努力。2007年7月25日,由埃及和约旦两国外交大臣率领的阿拉伯联盟代表团突访以色列,并向对方递交了“阿拉伯和平倡议”。这是阿盟首次派团访问以色列,舆论称之为“破冰之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为,在久陷僵局的情况下,巴内部两派和解需要内外力共同作用,而阿拉伯国家应该形成一致立场,有效推动两派对话,国际社会也应向有关各方施加压力,尤其是向以色列施压,迫使其改变拒不与哈马斯接触的强硬立场。 

众所周知,以色列一直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拒绝与哈马斯直接谈判。但哈马斯控制加沙却给以色列带来了一大难题。以色列一方面担心哈马斯长期在加沙盘踞从而使加沙成为“恐怖主义”大本营,给以色列长期的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以色列想通过支持阿巴斯来控制和约束哈马斯的策略看来难以达到。哈马斯上台后,以色列为了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加大了与阿巴斯方面的接触。去年11月,在美国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奥尔默特总理和阿巴斯会晤后承诺,力争于2008年内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此后,两人定期举行会晤,但双方会谈并未取得任何重大进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奥尔默特政府处境艰难,其在以色列的声望每况愈下,终于在2008年9月21日宣布辞去总理职位,以色列政坛将进入新的动荡周期。2008年10月14日,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再次表示,巴方正在和以色列方面积极接洽,以促成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奥尔默特之间再次见面。但以色列政坛的动荡使奥尔默特任期内与巴勒斯坦达成协议的希望看来正在消失。 

在2008年 9月17日举行的以色列前进党党内选举中,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以微弱优势获胜,当选前进党主席。根据相关规定,她将取代奥尔默特成为前进党新的党主席和第一位女性党主席。在巴以问题上,利夫尼主张和谈,她曾经多次与阿巴斯会晤。作为前进党内鸽派的代表,她曾经说过,确保以色列作为独立国家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部分土地。但以色列政坛向来变幻莫测,即使利夫尼继任总理并在将来的大选中获胜,巴以和谈能否获得突破仍然难以定论。

人们注意到,正当埃及积极斡旋巴两大派别谈判解决分歧之际,中东地区冲突和解的春风似乎拂面而来。最近,叙利亚和黎巴嫩宣布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两国之间几十年的不正常关系拨乱反正。以色列不时放出风声要恢复与叙利亚的和平谈判。伊拉克政局和伊朗核危机也相对平寂。人们希望在埃及等各方的努力下,巴内部冲突得以缓解,巴以和谈能够早日恢复。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