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文章来源:姜英梅    日期:2010-11-21
】【打印 关闭

《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3期

导读 

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文章介绍了海合会的一体化发展进程,金融危机对海合会国家的影响,以及中国与海合会的经贸与能源合作前景。 

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合作 

姜英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摘  要  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已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42%,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4%。自成立以来,该组织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国际能源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丰富的石油美元,各成员国经济蓬勃发展。海合会六国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金融危机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经贸与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海湾合作委员会  中国  合作  经贸  能源  金融危机 

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全称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于1981年5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其成员国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六国,成员国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500万。海合会六国政治、经济体制相似,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海合会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海合会成员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42%,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4%[1]。 

中国与海合会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直接贸易往来,80年代双边贸易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1989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与海合会六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双边贸易突飞猛进,200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580亿美元。2009年2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利雅得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阿提亚。双方就加强中国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达成新的重要共识。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开始在全球蔓延,石油价格也从147美元/桶左右的高位大幅下挫到现在的40美元/桶左右,这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经贸与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 

一、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发展 

1.经济一体化进程 

海合会积极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2003年1月 

1日,海合会六国正式启动关税联盟,规定对从海合会成员国以外地区进口的商品征收5%的统一关税,同时六国之间将最终取消关税壁垒;自2008年月1日起正式启动海湾共同市场。此外,海合会还致力于在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 

海合会每年11月或12月轮流在六国首都召开首脑会议,截止到2008年月已举行过29届。海合会首脑会议已先后发表了《科威特宣言》、《阿布扎比宣言》、《麦纳麦宣言》、《多哈宣言》等,并通过了《海合会与其他国家、地区集团和国际组织发展关系和进行谈判的长期战略》等一系列文件。此外,六国的外交、国防、内政、石油和财经等大臣(部长)还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会议,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商讨,以协调立场,采取联合行动。2007年12月,第28届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成员国元首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声明中宣布成立海湾共同市场。2008年12月,第29届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会议发表了“马斯喀特宣言”,通过了货币联盟协议和货币委员会宪章,为建立海湾中央银行奠定了基础。 

2.不断扩大外交领域 

外交方面,海合会越来越依靠整体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在2005年12月第26届海合会首脑会议闭幕宣言中,海合会强调中东地区应成为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敦促以色列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核设施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第27届海合会首脑会议表示,海合会国家将研发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并将着手制定联合发展核能的计划。第29届海合会首脑会议讨论了地区面临的日益增多的威胁、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并着重讨论了奥巴马上台后海合会与美国的关系。自从美国将一些海湾国家放入其有关贩卖人口的一项报告中后,海合会各国和美国的关系一度出现紧张。 

3.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 

海合会已同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和组织启动了自由贸易谈判。2008年10月,海湾国家决定开始与伊朗就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进行谈判。12月15日,新加坡和海合会签署了FTA协议,这是海合会同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议。在此贸易协议下,大约99%的新加坡出口到海合会国家的商品将免税,从海合会出口到新加坡的所有商品将免税。目前海合会与包括欧盟、日本、中国、印度、韩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还在进行中。欧盟多年来一直是海合会的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海合会曾宣布其与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已完成近95%,但双方仍在开放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分歧。2008年12月24日,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宣布,海合会已决定搁置与欧盟旷日持久的自由贸易谈判,并不排除彻底取消谈判的可能性,并且在欧盟同意签署最近的协议草本之前将不会恢复谈判。 

3.石油收入的增加带来经济蓬勃发展 

石油收入是海和会国家主要的财政和外汇来源。据海合会统计数据显示,高油价和高产量使海合会成员国2008年的石油收入达到5180亿美元,明显超过2007年的3280亿美元。2008年海合会国家石油收入中的3000亿美元将投资于包括能源业在内的各类工业项目,以使地区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将刺激房地产、金融和基础建设领域投资的增加。海合会成员国中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今年的石油收入2850亿美元,而阿联酋、卡塔尔和科威特的石油收入将分别达到920亿美元、37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2]这一预测是依据今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达到每桶110.8美元而作出的,2007年该基准价格仅为每桶69美元。巴林最主要的伊斯兰投资银行——海湾金融机构GFH 也于2008年8月份指出,由于油价高企且公共和私人支出激增,海合会6个成员国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高达1.1万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3000亿美元,增幅35%,是2000年(3400亿美元)的3倍多,1995年(2390亿美元)的近5倍。海合会的GDP总量将首次超过韩国,接近印度。该机构的预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0月份发布的《中东和中亚地区经济展望》中的数据一致。海合会6国2008年人均收入将达3万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除经济呈高速增长之外,高油价也促使海合会经常项目盈余由2006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2250亿美元,2008年估计将继续扩大到2500亿美元。[3]经济发展促使海湾地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海合会国家目前在投资环境、经济自由度和世界竞争力等指标的排名跻身世界前列。在世界投资环境指标方面,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分别位列第24位、第25位和第27位,其余三国位次也比较靠前。海湾地区家族财富增长迅速,迪拜和新加坡一道正在成为私有银行业的中心。 

海湾国家通胀率的持续上升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最主要压力,而各国政府企图使用现行的货币政策解除这种压力的作用将是极其有限的。海合会6国目前的石油日产量在1600万桶左右,这些国家虽然可从原油出口中获得高额利润,但高通胀率却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而除科威特以外的海合会5个成员国始终坚持的当地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单一货币”政策,已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 

2009年1月份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流入包括海湾国家在内的西亚国家的资金为563亿美元,占全球的3.8%,同比减少21%。[4]。虽然美国吸引了海湾六国的主要投资,但是大量的海湾六国投资者正在加大对本地区的投资。预计2008年年初海合会在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约旦5个中东国家的投资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海合会的统计数据,在过去7年里,海合会在上述5国的投资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约11%。[5]根据国际金融研究院(IFF)的数据,海湾国家境外资产已经达到了1.6万亿美元。[6] 

二.金融危机对海合会国家的影响 

虽然低油价使境外资本流入大幅减少,造成该地区以能源为主的工业及建材业的需求下降,抑制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海湾经济,但金融危机对海湾国家经济体的影响依然有限。阿联酋工业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海湾地区的金融机构和公司并未卷入西方破产的金融机构的投资事件中,而且海湾国家对美国出口有限,主要依靠新兴的亚洲市场,而亚洲市场在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对海湾国家的影响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从目前来看,海湾国家金融界的主要损失在于部分融资机构,如海湾投资机构、海湾国际银行、阿拉伯银行等,总的损失额度约30亿美元,主要原因一是在破产的西方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损失,二是投资衍生金融产品的损失。该报告还称,金融危机也成为海湾国家吸引外资的一个好机会,因为海湾国家金融体系健全,投资机会多,尤其在金融、服务和工业等领域。金融危机过后,将会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多极经济和金融体系,给各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扮演新的角色提供机会,海湾国家也会从中获益,抓住机会实现海湾共同市场,启动海湾统一货币。 

根据2009年2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9年,海合会石油收入将减少至3100亿美元,石油产量下降40%,石油出口收入将从2008年的5840亿美元下降至2980亿美元,但通胀率将下降至6.3%;2008年GDP增长率为7.1%,2009年将下降至6.6%。[7]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将对海合会国家以下主要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银行业:由于经营增长放缓,多数银行利润将减少,一些银行需要调整资本结构或合并,缩小信贷规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石化业:由于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减少、过低的油价以及过高的融资成本,使石化业面临的风险依然很大。因外资出逃而造成资金紧张,几个石化项目将推迟执行或取消。
  房地产业:银根紧缩和期房的二级市场几乎冻结直接导致房地产业的损失。
  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不景气是建筑业萧条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建筑项目推迟执行或取消不可避免,但海合会国家政府出资的公共工程和持续下降的建材价格可能缓解一些企业的经营困难。
  电信业:利润增长可能减速,竞争加剧。 

股票市场:急剧下滑。截止2008年12月31日,海合会七大股市总市值6000亿美元,同比损失了5160亿美元。[8]金融危机打击中东地区的新股发行,2008年1-11月,中东地区共发行了745支新股,筹资953亿美元,低于2007年同期的1790支新股和筹资2569亿美元的水平。 

财富缩水:2009年1月14日,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发表的最新报告称,2008年,海合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股市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共损失820亿~1.2万亿美元,其中迪拜投资局损失了其资金总额的25%以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海合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额1.27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2.5万亿美元的51%。2008年阿拉伯50强富豪的总资产为1994.8亿美元,平均资产额39.9亿美元,由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去年12月比较,损失了25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9] 

三.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合作 

2004年7月4-7日,海合会六国财经大臣和海合会秘书长联合代表团访华,中国和海合会发表新闻公报,并签署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当前,中国与中东和海湾国家正在致力于构筑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友好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广泛开展的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丰富了双边关系的内涵,加深了双方人民之间的感情。 

1.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和海合会的经贸合作快速推进。2007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达到860多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2%,其中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的贸易额达580亿美元,占中阿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海合会国家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中国与海湾国家间一批大型投资、合作项目纷纷上马。金融危机和油价下挫令海湾国家深受打击,这也成为双方加深合作的契机。海和会六国政府推出庞大的财政预算,计划投入几千亿美元扩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惯例,海湾国家的项目往往以承包形式进行,而这恰恰是中国大型基建企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尽管油价下挫,2008年海合会六国海外资产仍达到2万亿美元,未来两年海湾产油国将新投资约4300亿美元到中东、非洲及中国。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较完善的市场体制,金融体系相对鼓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008年双边贸易额高速增长。2008年1-10月,双边贸易额达到794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473 亿美元,出口321亿美元。中国对海合会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是石油及石化产品。 

海合会六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承包市场,项目多,竞争激烈。中国承包劳务公司于1979年进入海湾市场。截止2007年底,中国在海和会累计完成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00亿美元。中国公司在海湾地区承包的项目包括水泥厂建设、石油工程、通讯、房建、路桥等。 

中国分别与海合会六国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为保护和鼓励相互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07年底,中国在海合会累计投资额达到6.1亿美元,海合会在中国投资额达到10.9亿美元。[10]根据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商工联合会统计,来我国投资的海湾国家企业,投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参股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航空公司,投资旅游地产和未来能在海湾国家获得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 

2.能源合作契机 

   石油领域的合作是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海合会已探明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2%,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2%;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的天然气储量分居世界第3、4、5位,卡塔尔天然气出口量384.8亿立方米,位居世界首位。[11]当前,中东仍然是我国原油进口最多的一个地区,约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一半。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东还将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六国是主要供应地。目前,沙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08年沙特向中国出口了3600万吨原油,占当年中国总进口量的20%。目前我国与沙特、阿曼、也门、卡塔尔、阿联酋等国签订了长期进口原油合同,进口量占进口原油总量的40%。2009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沙特,沙特政府承诺“任何时候都保证对中国原油供应”。沙特希望2010年底前每日向中国出口100万桶原油,这相当于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安哥拉每日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不仅中国需要能源进口的稳定,沙特等海湾国家也需要维持石油出口的稳定,沙特每年40%的原油出口到东亚地区,这一地区最大的客户就是中国。美国原来是沙特最大的原油出口目标国,自2002年以来,来自沙特的原油在美国原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已不足20%,而且还呈缓慢下滑态势。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7888亿吨,中国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的地位令希望保持原油出口稳定的海湾国家不容小觑。 

海合会国家希望分享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蛋糕,中国石油企业也迫切地期望能够进入海合会石油勘探开发市场。海合会国家不允许外资进入石油勘探市场。例如,沙特政府规定,其境内所有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权只能归沙特阿美所有,作为甲方,沙特阿美可以出资聘请他国石油企业进行勘探生产,但产品只能归沙特阿美。外资公司在沙特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天然气领域,中国企业比欧美企业进入沙特要晚,但中国企业拥有在复杂地层找油以及老油井再生方面的经验,所以还是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主要合作项目有中国石化阿曼36/38区块、中国石油阿曼5区块、中国石化沙特鲁卜哈里盆地B区块天然气开发项目、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青岛炼油厂项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双方的合作意义更加重大。2009年2月11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时,就加强中国同海合会的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尽快启动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战略对话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三是加强投资和金融合作;四是扩大文化和教育交流,开展文明对话。相信未来中国与海合会及其成员国关系,尤其是在经贸、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在互利、双赢的道路上不断推进。 


 



 

[1]  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年6月。 


 

[2] 2004-2008年海湾国家石油收入统计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2009年2月17日。  


 

[3] 《预计2008年海合会六国GDP将超过1万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西亚非洲司,2008年9月3日。 


 

[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达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 


 

[5] 海合会向其他阿拉伯国家投资持续增长.中证网,2008年6月18日。 


 

[6]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7]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8]  海合会2008年股市盘点.中国驻巴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1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西亚非洲司。  


 

[11]  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年6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