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论文
《2003:中东经济见起色》
文章来源:陈沫    日期:2010-03-03
】【打印 关闭

作 者: 陈沫  完成时间: 2004-1 成果形式: 论文

全文:

    2003年,由于石油价格的上升以及中东国家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中东经济比上一年度有所好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出版的《国际经济展望》统计,中东地区经济增长从2002年的3.9%上升到2003年的5.1%。 其中,中东地区有7个国家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国家是,沙特阿拉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摩洛哥、阿联酋和科威特。有3个国家经济增长持平。另有5个国家经济增长下降。除个别国家外,绝大多数中东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低,外债的还本付息率也保持在比较安全的水平。展望2004年,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地区局势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等不定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略有减缓。

   

    一、2002年中东经济发展回顾

    2002年中东经济增长下降。据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的统计,全地区经济增长率从2001年的4.2%下降到3.9%,其中石油出口国从4.6%下降到3.9%。 另据英国出版的《经济季评》统计,利比亚、科威特和伊拉克为负增长,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卡塔尔、埃及、伊朗、突尼斯、阿联酋7个国家的增长率低于2001年。只有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三个国家的增长速度高于2001年。

    2002年中东地区经济下滑,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中东局势变化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2002年4月份,随着巴以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恶化,加上伊拉克宣布停止石油出口,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一度上涨,纽约市场的原油价格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涨幅超过10%。欧佩克秘书处宣告4月8日该组织7种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升为每桶25.44美元,这是自2001年9月底以来欧佩克平均油价首次突破每桶25美元大关。此后油价多次飙升,超过 欧佩克的目标价格25-28美元/桶。但由于欧佩克成员国的超产,从10月25日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又大幅下跌,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减少。由于9-11事件的后续影响,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遭受打击是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石油美元收益减少。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中东国家利用石油美元在外国存放的海外资产收益减少。第三、对外贸易遭受损失。由于9-11事件的后续影响,中东地区贸易量减少。第四、旅游业收入减少。在中东地区占居重要地位的旅游业,由于9-11事件给旅游者造成的危机感而遭受重创。第五、以色列连续两年负增长,失业人口增加,失业率达两位数。其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商品额比2001年下降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东地区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

   

    二、2003年中东经济有所好转

    1、 石油因素依然是影响中东经济的重要原因

    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经济状况好转的原因主要是2003年石油价格上升和稳定,石油收入的增加,促进了这个地区石油生产国经济的发展。而油价上升和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欧佩克油价政策的结果和稳定。

    (1)欧佩克的石油政策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国际石油价格起伏跌宕,欧佩克的油价政策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左右美国中东政策的新保守派称欧佩克是“祸害”,认为欧佩克与美国利益背道而驰,建议在“倒萨”后迅速恢复和增加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以平抑国际石油价格,削弱欧佩克的市场控制能力。仿佛欧佩克仍然是一个不顾一切追求高油价的卡特尔组织。实事上,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欧佩克的国际油价战略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主张高油价转向寻求国际油价的稳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佩克的成员国就开始深刻认识到,过高的石油价格虽然能够一时增加石油输出国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也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和石油需求的下滑、替代能源的加快发展对石油能源地位的削弱,以及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崛起和欧佩克国际市场份额的丧失。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从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也是高油价政策的后果。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达6亿桶,国际能源机构26个成员国的储备相当于其114天进口量,对过分提高油价的政策形成了有效遏制。欧佩克成员国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国际油价应当被维持在一个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都能够接受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且在这种新观念指导下,从1986年开始正式告别高油价政策,转而实行以低油价扩大市场份额的新战略。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欧佩克为了防止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甚至暂时取消对成员国的配额限制,通过开足马力生产,满足国际石油需求。2000年,欧佩克又提出了稳定油价的新标准,把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保持在22-28美元/桶作为指导产量调控的价格目标,决定当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超出这一价格范围的时候,就以调整产量的方式对市场进行干预。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欧佩克采取的油价政策表明,这种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002年12月美国对伊动武的威胁有增无减。伊拉克原油日产量为240万桶/日,原油日出口量为200万桶/日。如果伊拉克因战争而中断石油供应,就意味着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日供应量将再减少200万桶。加上当时委内瑞拉发生的石油工人大罢工造成其石油供应的基本中断,使得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可能出现的短缺担心,国际石油价格一路走高。这导致油价暴涨。2003年1月3日,欧佩克油价攀升到每桶30.83美元/日。到1月7日欧佩克油价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超过每桶28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1月12日在维也纳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将石油日产量增加150万桶,即从2月1日起,将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10个成员国石油日产量最高限额从2300万桶提高到2450万桶,以稳定世界原油价格。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油价虽然没有继续暴涨,但一直维持在每桶33-34美元左右的高位。欧佩克是否继续提高产量以平抑价格面临着新的考验。欧佩克的成员国一致判断,虽然当时的原油价格超过欧佩克调控范围的高油价,但这主要是极度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造成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那时的原油供应能力是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国际石油市场并没有出现真正的供应能力短缺。据欧佩克估计,一季度的欧佩克成员国的实际原油产量为2640万桶/日,超过预期市场对欧佩克原油需求100万桶/日。3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包括伊拉克)接近2800万桶/日,而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不足每日2300万桶。即使战争导致伊拉克全部石油供应中断,甚至导致科威特暂时减产每日70万桶,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原油供应仍超过需求约200万桶/日。委内瑞拉的大罢工已经基本结束,石油生产正在恢复。每年国际石油需求发生季节性下降的第二季度季即将到来。特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乏力或增长微弱,使其石油需求难有显著增长。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转为下降。所以,这次会议在重申欧佩克确保市场稳定和充足供应的决心,并表示欧佩克今后将密切注视市场动向,一旦有必要将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的同时,2003年3月11日欧佩克第124次部长会议决定,保持该组织目前日产2450万桶原油的生产限额不变,没有盲目地继续通过增加产量下压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只不过是欧佩克根据对市场前景判断采取的审慎措施,并不意味着其稳定市场价格战略的改变。随着伊拉克战争展开,油价上升,欧佩克相应提高产量限额为2540万桶/日,以保持油价的稳定。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尽管人们担心的石油需求下降,伊拉克重返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没有出现,但欧佩克仍作出了从2003年11月1日起削减配额90万桶/日的决定,将配额由2540/日万桶减为2450/日万桶。原因是伊拉克石油生产正在恢复,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正在增加,而且,石油库存明显增加。石油降价的压力在加大。欧佩克也想通过减少石油供应来压低消费国的石油库存,使自己左右市场的能力扩大。

    (2)、油价变化对中东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的提高和稳定,使该地区石油生产国的经济获益。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依靠单一原油出口的经济结构还没有彻底改变,其经济增长对石油收入依赖至深。2003年,由于伊拉克战争和巴以冲突等政治因素影响,以及欧佩克国家成功实行限产保价的政策,国际石油价格长期保持高位。欧佩克一揽子石油参考价格的头10个月平均价格为27.84美元/桶,明显超过2002年全年平均24.36美元/桶的水平,也超过了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在年初制定预算时所期望的15-21美元/桶水平。 与此同时,欧佩克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提高产量配额,使10个成员国(不包括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从2002年的2540万桶/日增加到2690万桶/日。因此,石油输出国从价格升高和产量增加两方面受益,石油收入比去年明显增高。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从486亿美元增加到610亿美元,约提高25%,国际收支项目经常项目2003年盈余达219亿美元。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变化看,沙特阿拉伯从1%提高到4.6%,阿尔及利亚从4.1%提高到7.3%,伊朗也达到6%。 海湾六国的石油净收入2003年创20年来的新高。科威特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石油 收入。伊拉克战争结束,石油价格稳定地保持在高位,使科威特2003年4、5月份的石油收入创下了8.2亿科第(约合25亿美元)的新高,预计03/04财政年度将实现盈余。财政收入的增加,刺激了科威特政府投资的力度,一些大型新建项目(包括70亿美元的北方油田开发、8.5亿美元的巴比亚新港口、1亿美元的阿布达里自由贸易区、35亿美元的发电站项目、2亿美元的海水淡化项目、20亿美元的第四炼油厂、2.5亿美元的输油管线项目、28亿美元的化工厂项目等)陆续启动。投资力度的加大,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限

    2、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国家经济的影响有限

    伊拉克战争给中东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有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中东地区的旅游业上在上半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减少;一些国家的出口和转口贸易无法正常进行;航空和海运业保险费提高,价格上涨;外国投资望而却步,协议投资暂时不能到位;贸易博览会等大型商业活动无法顺利举办等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而受到影响,例如约旦,在正常的年份,每年的旅游收入大约为1.5亿美元。而战争将使约旦每年损失近10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90亿美元。由于战争严重影响了货物出口和转口贸易,尽管美国向约旦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作为报偿,但约旦的经济增长率还是从2002年的4.9%下降到3.1%。

    土耳其本来经济问题丛生,伊拉克战争使其投资和旅游业进一步受到不利影响,尽管美国向土耳其提供85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但土耳其的经济增长率还是从2002年的7.8%下降到4.6%。由于土耳其面临失业问题,银行贷款匮乏,多次无法兑现向IMF承诺的财政目标,无法像2002年一样成功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海外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海上货物运输也受到冲击。战前,进入海湾的商船保险费就上涨了15%,开战后不久,保险费再次大幅增加。而这些国家所需商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保险费和运费提高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它们所需外资不能及时到位,金融市场也不景气,外国资本对海湾股市的投资势头减弱。战争对各国的大型展览会造成的冲击,使其展会收入锐减。

    埃及的旅游及相关产业、航空运输业、金融服务业受到影响。仅游客的减少,以及苏伊士运河过往船只的下降这两项收入的损失就达30亿美元。与伊拉克的贸易中断、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侨汇收入减少,外资流入放慢,埃镑再次大幅贬值,外汇储备下降,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大。经济界人士估计,伊拉克战争给埃及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80-100亿美元。这些因素导致了埃及经济增长率从2002年的3%下降到1.8%。

    2003年以来,以巴冲突愈演愈烈,以色列防务开支已占国家总预算的五分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政府不得不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预算等手段来摆脱日益加剧的经济困难。据以色列中央银行发布的2003年4-9月经济发展报告称,经过两年的衰退后,经济在缓慢恢复,但这种恢复仍很脆弱。该报告经济指标增长的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年前负增长1.8%到目前同比增长0.4%,但人均GDP仍负增长1.5%;公共消费增4.4%;民用消费(不包括国防进口)增5.5%;私人消费增0.7%,表明生活水平下降1.2%;入境游客增38%;商业用电增4%;贸易收益增0.75%,而2002年降2.6%。 出现负增长的指标有:零售额降3.3%;工业产量降1.3%;商业生产降0.4%;贸易和服务总收益降1.4%;建筑开工率降31%,竣工率降13.7%。

    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对中东经济的影响有限,未能阻止中东地区经济增长快于2002年的基本趋势。

    3、 经济改革和调整对中东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东国家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批中东非石油输出国放弃进口替代的内向性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03年,它们继续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私人投资和吸引外国投资,扩大出口和旅游创汇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强各国经贸合作,建立阿拉伯共同市场。

    摩洛哥重视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实行经济改革。特别是新农业政策的实施以及旅游、渔业、电信、公共工程等行业的发展,使该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将近5.5%,风调雨顺的气候使农业获得丰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政府还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技术、金融、文化等领域与国际接轨,将电信、城市自来水、垃圾处理、烟草、铁路和公路运输等长期由国家垄断的行业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 此外,摩洛哥还充分利用与欧盟签署的地中海联系协议机制,积极发展本国经济。

    科威特注意增加国内市场需求,促使市场消费旺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就业培训计划和鼓励年轻人创业等,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社会收入。这些因素刺激了社会总消费的增长,具体表现为购买力的增强和消费信贷的扩大。房地产、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长较大,尤其是房地产增幅达到25%。从2003年年初开始,科威特的股市一直活跃,标志着科威特总体经济走势良好,人们的投资信心和欲望增强。由于经济活动的活跃,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流入,战后的科威特已成为了海湾地区投资的热点国家。外国资本流入和私人投资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科威特经济的发展,科威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如推行私有化计划和开放市场等,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

    埃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许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埃及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保障基本生活用品物价的稳定;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以缓解就业压力;在运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强化进口限制的同时,通过设立出口奖励基金、减免苏伊士运河过船费、埃镑大幅贬值等措施鼓励出口;政府提倡企业运用易货贸易方式,缓解硬通货短缺问题。此外,埃及还积极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积极寻求国外政府援款和国际、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注意调整投资方向,加强生产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积极寻求参与伊拉克重建。  

    中东国家在区域合作方面也有所进展。海外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共同关税,税率为5%。并将在2005年建立货币同盟,计划于2010年实行统一货币,逐步实现海湾国家经济共同体。阿拉伯国家正在努力扩大贸易,计划5年内实现阿拉伯国家间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0%,实行统一关税。

      

    三、2004年中东经济前景展望

    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2004年中东经济在总体上仍然会保持增长,但增速将减慢。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和中东国家经济改革和调整仍然是决定中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受到影响的产业,如贸易、旅游等已开始恢复。伊拉克战后重建不仅给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带来机会,也可以通过贸易劳务等渠道,使周边国家获得经济利益。由于中东经济普遍依赖对欧盟国家的贸易,以色列和约旦等和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对与美国贸易依赖较深,2004年美国经济恢复和欧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将是带动中东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中东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低于200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东国家2004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为4.5%。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减慢的因素如下:

    首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2004年有下降趋势。2003年国际石油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这一影响将消失。伊拉克战后重建需要通过增加石油出口筹集资金。战前伊拉克日产原油为280万桶,今年10月其日均产量达到了175万桶,2004年可能进一步增加。俄罗斯将继续加大石油出口来维持经济的增长。供给的增加将导致2004年原油价格走低,中东国家的石油收入和经济增长水平将受到影响。

    未来,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相对稳定仍然是欧佩克油价政策追求的目标。在各国经济都疲软的条件下,欧佩克中有实力的成员国都在想方设法增加石油生产。鉴于伊拉克将恢复石油出口和俄罗斯增产导致石油供给扩大,欧佩克今后扩大整体生产框架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因为有实力的国家谋求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发言权,以便增加对本国的生产配额。因此,围绕生产配额问题,未来的欧佩克内部团结必将面临极其严重的考验。欧佩克依然会为保持目标价格而努力,但它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其次,政局不稳定仍将影响经济发展。尽管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但中东地区远未实现和平。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在2003年明显受阻,以色列政府试图以隔离巴勒斯坦人的方式单方面解决问题,巴以矛盾依然尖锐,以暴易暴难以停止。伊拉克国内宗教民族矛盾复杂,美国向伊拉克人交权的计划未必能够顺利实现。伊拉克的美国占领军将继续成为伊斯兰激进势力袭击的目标。伊斯兰激进势力的袭击活动在中东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发生,势必对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例如,尽管经济增长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好势头,但由于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后果,以及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即便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就业需求。除了人口稀少的海湾国家以外,中东国家普遍存在失业率较高的问题,2003年多数国家失业率位于10-20%之间,阿尔及利亚高达28.4%。还有,一些中东国家受到战争和经济制裁的影响,经济发展难以加快。再有,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中东国家战争和冲突不断,投资环境改善不明显,难以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流入中东的外国直接投资很少。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作用,2004年中东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下降。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