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论文
《中东石油出口和欧佩克市场战略》
文章来源:陈沫    日期:2010-11-15
】【打印 关闭

发表在《中东非洲发展报告2004-2005》,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摘要:    长期以来,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它的剩余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的。非欧佩克国家不受任何生产配额约束,剩余生产能力很少,在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十分旺盛的情况下,其生产能力基本上已经充分发挥出来,短期内的进一步增产的能力不大。尽管各种信息来源对于欧佩克目前实际拥有的剩余生产能力评价不一样,但一般认为其数量应当在150-200万桶/日。但是,应当注意到,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对石油工业上游领域的投资不足,其剩余生产能近年来已经接近极限,从而使欧佩克动用剩余产能调节油价的能力有所下降。欧佩克剩余生产能力和对市场干预能力的下降,给投机资本利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进行投机炒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来,由于中东地区局势急剧动荡,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设施受到被攻击和破坏的威胁,现有生产能力也受到安全威胁。因此,投机资本对石油期货进行炒作异常活跃。在纽约和伦敦的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上,每天成交的石油数量远远超过了进口石油消费量的需要,就是这种投机交易升温的写照。尽管近年出现的一轮高油价还没有给世界经济造成明显的冲击,但高油价的持续势必带来激励替代能源开发和非欧佩克石油开发的后果,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已经表示出这样的担忧。对欧佩克成员国而言,如何正确处理石油收入增加的眼前利益和长期战略利益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增加投资,提高剩余生产能力和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干预能力,防止油价长期过高可能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