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研究报告
非洲之角中长期转型正在启动 重返冷战时期动荡范式可能性大增
文章来源:    日期:2020-11-24
】【打印 关闭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会在京召开。

 

黄皮书指出非洲之角的地区中长期转型正在启动,但外生动力推动下的范式重演可能明显大于内生动力推动下的范式超越,必须有效利用发展思维转换、战略自主性提升及新兴大国介入等积极因素,推动地区转型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近年来,非洲之角重返冷战时期的纵轴和平-横轴动荡范式的可能性大增。第一,随着海湾国家矛盾日益激化并快速溢出,非洲之角军事化态势明显,横轴动荡可能再次贯穿红海两岸。2015年后,短短3年时间里,阿联酋、土耳其、沙特等在非洲之角新建军事基地数量与2015年前所有军事基地数量相等。加上其他域外大国,到2019年底非洲之角已建成、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军事基地多达18个。军事化正成为非洲之角最引人注目的特征。第二,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大国更强调海上通道安全,冷战时期的纵轴和平-横轴动荡范式可能重演。第三,非洲之角国家和地区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红海地区安全治理讨论之外,冷战时期非洲之角无法影响地区态势的格局可能重现。

 

如果说外生动力推动地区范式重演,那么内生动力却有潜力实现范式超越。第一,以埃塞俄比亚为代表,非洲之角国家治理思维正逐渐从“安全第一”转向“发展第一”,有助于强化非洲之角国家对红海地区横轴动荡的管理能力。埃塞新总理阿比上任后,迅速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国内局势,积极推进地区和平,巩固了“发展第一”思维的地位,这对促进其他国家和整个地区的治理思维转型也有积极影响。第二,以非盟和伊加特为代表的非洲之角地区治理机制围绕海上安全的战略自主性提升,有助于提高地区机制对红海通道纵轴和平的参与能力。第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及海湾国家对非洲之角的发展支持,有助于强化非洲之角的地区治理能力培养,而非助推非洲之角军事化发展。

 

尽管外生性动力可能远较内生性动力强大,但当前阶段仍是非洲之角实现可持续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需要非洲之角的集体创新努力。第一,非洲之角各国应推动国家治理的转型升级,塑造自身长期可持续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确保政治领导人代际更替的平稳有序推进,确保冲突国家的可持续转型乃至可持续和平,并确保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第二,非洲之角地区治理机制尤其是伊加特应强化地区共识培育,推动地区单一方法,巩固地区内发展与和平成果,重点强调地区共同立场塑造和公共平台建设等。第三,非洲之角国家和地区治理机制应鼓励国际伙伴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特别是促进地区朝可持续和平与发展转型。

 

非洲之角地区转型对中非合作、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有着长期深远影响,中国应从如下方面促进非洲之角地区转型实现可持续:加强与非洲之角各国的经贸合作,推进与该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与非洲之角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安全合作,非洲之角帮助提高治理能力;与海湾国家加强在非洲之角的三方合作,推动红海地区安全治理朝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加强参与国际社会有关红海地区安全治理的讨论和机制建设,积极维护非洲之角的利益。

 

(原文参见《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22 (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第266~286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