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研究报告
疫情对非洲制造业的影响
文章来源:徐泽来、郝睿    日期:2021-09-17
】【打印 关闭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本就薄弱的非洲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封禁措施导致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引发中间投入品短缺、需求萎缩带来订单和收入下降等方面。进入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非洲制造业正在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当前非洲制造业发展的固有优势仍然存在,同时也面临一些内外部积极因素,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过去20多年,非洲工业化进展缓慢,制造业发展尤为滞后,对非洲增长与就业的贡献有限。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统计,2019年非洲制造业占GDP比重为10.6%,远低于16.5%的世界平均水平。非洲制造业企业数量少、小微企业占比大。同时,非洲制造业技术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产业配套能力差,加之“非正规企业”广泛存在,使得劳动力优势难以转化为制造业规模化生产,也导致促进制造业的政策难以发挥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导致非洲制造业产出短时间内大幅萎缩。作为非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南非2020年第二季度制造业产出降幅高达74.9%。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对非洲制造业企业形成直接冲击。外资、侨汇等资金流入下滑,导致非洲制造业投资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UNCTAD)统计显示,2020年非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8%。以汽车、纺织业为代表的非洲制造业各个部门在供需两方面均遭受沉重打击。2020年前8个月,南非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34.6%,出口量同比下降40%。欧美服装需求急剧下滑,导致非洲大量服装厂订单减少,面临转产甚至倒闭。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势头被中断。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企稳,非洲制造业也开始恢复,从2020年的衰退中触底反弹。南非汽车制造商协会(NAAMSA)预计,2021年该国汽车产量有望增加18%,出口量增长20%。津巴布韦皮革和纺织行业通过转产等方式,逐步摆脱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展望后疫情时代,非洲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固有优势仍然存在,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非洲各国认识到提升本土医药生产能力的迫切性,也得到国际社会大量资金、技术支持。二是2021年1月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正式启动,一体化加速推进,有望提高非洲工业生产率、培育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据肯尼亚非洲政策中心预测,若非洲大陆自贸区实施得当,2025年非洲制造业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较十年前翻一番。三是数字技术在贸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业的快速推广,将带来非洲消费市场的变革,也将促进制造业上下游的运输、配送、销售等产业链效率的提升,助推非洲制造业升级。

非洲各国政府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决策和行动效率,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多元化、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有望转化为非洲各国政府深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的动力,为非洲制造业与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同时,疫情下非洲国家集体行动、联合自强的诉求更为迫切,在非盟引领下,非洲各国共同应对疫情与发展挑战,区域合作更加紧密,也将为非洲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原文见《非洲发展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撰稿人:徐泽来、郝睿)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