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程项目组《中国对非洲投资战略研究》奔赴江西调研
- 发布时间:2015-12-25
- 作者:姚桂梅
-
字号:
大中小
- 打印
2015年12月8-12日,创新工程项目组《中国对非洲投资战略研究》和非洲研究室联合调研组1行4人赴江西赣州华坚集团总部、南昌大学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江西国际进行调研,主要考察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制造业、建筑业的情况,收获颇丰。
一、作为成功投资非洲制造业的非公企业典型代表,华坚集团的国内主业已经从制鞋转向服务业; 在埃塞,华坚集团从设厂到建园标着这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挺进非洲,力促中非产能合作
如众多中国非洲问题学者一样,笔者最早接触华坚集团不是在国内,而是万里之遥的埃塞俄比亚中国的东方工业园。在那里,笔者两度深入华坚鞋业调研考察。据悉,2012年1月,中国女鞋教父张华荣看好埃塞当地劳动力价格便宜、皮革供应充足、出口欧美零关税等潜在优势,毅然决定到埃塞的东方工业园投资建厂。埃塞华坚鞋业引入6条现代化的制鞋流水线,利用当地的柔韧性俱佳的小羊皮,生产国际知名品牌女鞋,出口向欧美出口,迄今创汇4800万美元,雇佣了埃塞4000余名青年人就业,成为埃塞当地最大的制造业工厂之一。2015年4月,华坚集团又带头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在埃塞“开疆拓土”兴建中国东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期待吸纳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办厂,预计可为埃塞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带着华坚集团为什么能在埃塞俄比亚从设厂到建园的浓厚兴趣,笔者在2015年11月24日和12月9日奔赴广东东莞、江西赣州进行探寻走访。在东莞市厚街镇,我们看到华坚集团的“世界鞋业总部”高楼耸立,华坚研发中心和华宝鞋业生产井然有序。相比之下,高速公路两旁的一些车间厂房已经停用,显示出停产或外迁的痕迹。对此,张华荣董事长解释说,一方面,国内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正逐步失去竞争优势,企业有着“走出去”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求和进入欧美市场零关税的优惠待遇也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中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到海外,可以在国内留下企业总部,国内产业做品牌、做营销、做开发,而将生产制造环节放到非洲等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地区,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海外转移对接发展。”华坚集团之所以能在埃塞从设厂到建园,一是赶上了“一带一路”的绝佳契机,东莞许多企业有外迁需求,另一方面,华坚已经在困境中果断转型,具备为许多东莞企业走进埃塞搭建投资平台的实力。华坚集团赣州基地的张德荣副总经理指出,目前华坚集团赣州基地,制鞋已经不再是集团主业,目前只有3000-4000工人制鞋。实际上,华坚集团已经走上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之路。在赣州,调研组不仅参观了制鞋车间,而且到访了华坚科技职业学校(有皮革工艺、理工信息、人文财经3个系组成)、华坚汽车驾驶学校、华坚国际汽车城以及考察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等等。
经过调研,笔者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的对非投资需要张华荣这样具备家国情怀的企业家,政府政策应重点支持已经成功走出去,并且能带领众多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实现集群式投资的航母企业。
二、江西国际引领中国地方国际公司入选2015年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
众所周知,中国公司凭借在项目资金、关键技术、施工队伍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较强竞争力,积极跻身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除中铁建、中交建、中水电、中土、葛洲坝等80多家大型央企外,还活跃着960家地方国企承揽着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江西国际就是我国众多地方国企“走出去”的最大建筑承包商,成为地方国企投资非洲建筑业的领头羊。为此,12月11日下午,调研组来到江西国际进行了为期3个小时的座谈交流。江西国际副总经理杨江率领公司10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了座谈。
杨江副总经理亲自以PPT的形式向调研组介绍了江西国际在非洲开展业务的情况。他说,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CJIC)成立于1983年,主营业务有: 对外工程承包、对外直接投资、境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境内外房地产开发、对外劳务以及对外贸易。2015年,全中国共有6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其中,央企31家,地方企业34家,而江西国际公司列地方国际公司第一位。行业地位体现在贵公司不仅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单位,而且是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国际公司工作委员会会长单位。江西国际的对外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市场。非洲市场板块包括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乌干达、南苏丹等;南部非洲包括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等;西非板块包括加纳、赤道几内亚。在国家“两优”贷款的支持下,江西国际承揽了赞比亚卡翁卡国际机场项目(3.6亿美元)、肯尼亚50兆瓦太阳能电站项目(1.37亿美元)、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医院项目(1.1亿美元)。此外,江西国际还承建了肯尼亚社保基金哈兹纳大楼项目、埃塞俄比亚维嘉根银行办公大楼项目、赞比亚西部省70公里公路项目、加纳AP沥青公路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际会议中心、加纳海角体育场、埃塞滕达霍大坝溢洪道砼结构工程、博茨瓦纳图尼大坝、肯尼亚蒙巴萨海景地产等诸多项目。
在谈及江西国际在非洲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议题时,杨江副总经理对调研组说,首先,工程质量过硬就是最好的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江西国际实施过的几百个项目中,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东道国各界充分肯定的项目不胜枚举。既有尚未完全竣工就成功抵御了当地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博茨瓦纳Thune大坝项目;也有被监理直呼“perfect(完美)”的赞比亚西方省70公里沥青路项目。其次,江西国际在各个国家聘用的当地工人已逾万人,员工本土化率达95%以上,帮助所在国家和地区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江西国际十分注重对当地工人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就业能力。江西国际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国际每年在捐赠、援建、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约300万元人民币。此外,江西国际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始终践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带领江西省的其他企业共赴非洲创业。作为江西省最早“走出去”的外经企业,该公司先后与江西省内20多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在开拓国际市场、转移国内剩余产能、拓宽业务领域等方面都发挥了引领的旗舰作用。
在谈及江西国际未来的发展前景时,杨江副总指出,江西国际将紧跟亚非国家的需求变化,拟将公司的主业从工程承包向资源整合型的企业模式转变。对于央企和地方国企处于的不平等竞争地位的提法,他认为,地方国企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事情,筑巢引凤,期望中国政府给予地方企业以倾斜性的政策支持。
三、南昌大学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灵活办所模式,值得借鉴
2015年12月9日,西亚非所联合调研组在南昌大学调研考察。上午,经管学院教授毛小明兼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所长陪同调研组参观校园及经管学院,下午,经管学院副院长谌贻庆主持了李智彪、姚桂梅两位研究员关于“中非经贸合作热点问题”的讲座,会后双方就如何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事宜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场气氛活跃。
经座谈交流调研组了解到,南昌大学经管学院下辖的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5月。研究人员由南昌大学国贸系教师、江西省热爱非洲经济研究的企业界、与非洲贸易、投资相关的银行、政府咨询机构、实验室人员组成,该所是个非盈利性的机构。主要聚焦在中非贸易和对非洲投资两大领域,研究宗旨是集政府智库、企业咨询、科研教学为一体,为南昌大学搭建各学科之间、各高等院校之间在中非贸易和对非洲投资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体现跨学科、重实用、促交流的特色。南昌大学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的研究除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外,还有3个研究平台:其一,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江西培训基地对非洲国家官员授课; 其二,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有近千名来自非洲国家的本、硕学生;其三,校外研究员长期来往于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常驻非洲工作、或公司在非洲有分公司和办事处等。目前,该所共有15名成员。其中,南昌大学教师10名,校外研究员5名。研究所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5名,高级职称6名。研究所的研究员普遍有去非洲访问的经历。
研究所成立一年多来,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了智库、咨询、教学的多种功能,在江西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该所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茹等一行出访津巴布韦等非洲三国提交了“中国对非洲贸易与投资情况简介”咨询报告;组织“江西省工商联非洲贸易与投资企业家座谈”;组织“非洲贸易与投资专题”一系列讲座;参观考察了江西中康建设、江西国连等有涉非业务的民营企业;邀请本校杰出校友,中江国际常驻非洲多国的项目经理熊涛为南昌大学学生作“涉外项目经理培养”讲座,等等。总之,南昌大学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所灵活开放接地气的办所模式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