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
“第三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百年愿景与战略合作”在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魏敏    日期:2015-01-04
】【打印 关闭

2014年12月19日,“第三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百年愿景与战略合作”在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社科院国际合作局、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中方代表,与来自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海峡大学、巴恰夏赫尔大学、耶尔德勒姆·贝亚大学的专家学者,共有五十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词,并介绍了中国的两个百年发展愿景,他指出,“了解两个百年目标,对于读懂中国的外交,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外交的战略任务,就是确保实现两个百年发展愿景”。杨所长还阐述了中国外交近年呈现出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在明确宣示并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努力推动建立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正确的义利观推动中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与沿线60多个亚、非、欧国家,提升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等。中东地区是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的地区,中东的和平关系到世界的和平。许多中东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因此,中国的中东外交,也是中国百年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推动与土耳其的战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阿里·雷苏尔·乌苏尔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带一路”构想是一个伟大的愿景,土方非常支持,并愿意与中方合作,共同努力,为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围绕以下3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中土各自的百年发展愿景 

中国与土耳其都有各自的百年发展愿景,且均已成功实现多年经济发展。中国的百年愿景是在中国的执政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土耳其的百年愿景是在共和国建立100周年的2023年时,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人均收入达到2.5万美元。 

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阿里·雷苏尔·乌苏尔作了题为“土耳其2023战略愿景与土耳其的外交目标”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土耳其既是欧洲国家,又是中亚国家、巴尔干国家和外高加索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地缘政治,土耳其在过去10年中推行多面外交,接近西方又加强与东方的联系,希望成为东西方之间的协调人。因此,与中国的关系是土耳其外交政策未来10年的重点,土耳其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事务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同时,保持平衡、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也是土耳其外交的重点。土耳其外交的目标是在国家关系中推进公平、平等,而非权力政治,希望在中东地区,通过加强经济、贸易活动,增强经济活动作为推进地区和平的手段,平稳地区局势,促进国际和平。乌苏尔认为,土耳其的外交框架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相似。如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计划,希望更多国家参与其中,通过“经济带”和贸易推进和平与发展。 

中国前驻土耳其大使姚匡乙在发言中指出,中土携手共建丝绸之路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可能性,一是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者,有着古丝绸之路共同的历史基因。二是中土双方对构建丝绸之路有强烈的政治意愿。三是构建丝绸之路是中土两国实现各自国家战略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四是构建“一带一路”,是中土关系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还提出了中土双方共建丝绸之路实施路径,并且认为,构建“一带一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面会有很多困难和曲折。区域内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彼此关系复杂,特别是当前中东、中亚地区不稳定因素突出,极端恐怖主义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这些都给构建丝绸之路带来不小困难,就中土双边关系而言,共同打击三股势力仍是发展双边关系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王林聪研究员阐述了对“新土耳其”及2023愿景的看法。他认为,“新土耳其”概念虽有争议,但它反映了土耳其历史进程的新阶段,尤其是正义与发展党执政时期为土耳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特点,推动了土耳其模式的新变化。但是,“新土耳其”其内涵尚在形成之中,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新土耳其”实际上是土耳其梦的一种表达方式,即土耳其2023愿景,是自上而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期许,也是土耳其的强国梦和复兴梦。当前,土耳其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影响着2023年愿景的实现,因此,加强中土战略合作,积极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乃是土耳其推进2023愿景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姜明新副研究员介绍了“埃尔多安与土耳其的百年梦想”,他认为埃尔多安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以加入欧盟为条件,实行更为开放、包容、务实的经济政策,改变“向西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全方位外交,大幅提升了土耳其的国际地位。埃尔多安的个人抱负推动着土耳其梦的实现。 

土耳其耶尔德勒姆﹒贝亚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塞尔丘克•恰拉克奥卢教授作了题为“土耳其视野中的‘丝绸之路’和‘向东看’”的发言。他认为,由于土耳其的经济实力不够,土耳其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在中亚区域内影响不大,因此,未来应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努力,做到经济整合,将丝绸之路建设成沿线国家的“共同福利带”和“共同福利区”。 

北京大学历史系昝涛副教授作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土关系”的发言。他认为,土耳其的战略发展发生了从“以西方为主”到“东西并重”、从建国初期的“西方主义”到“欧亚主义”的转移。土耳其也从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一个“边疆国家”转变为厄扎尔政府时期的“桥梁国家”和正发党执政时期的“中枢国家”。应该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围绕土耳其独特的外交、原则和理念;丝绸之路的内涵、远景和意义,以及如何构建丝绸之路等方面展开中土关系研究。 

二、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计划涉及分布在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60多个亚、非、欧国家,其中不少国家有自己的丝路计划,如哈萨克的“新丝绸之路项目”、伊朗和印度等国的“新南方丝绸之路”计划、还有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丝绸之路合作项目”,土耳其领导人也提出“丝绸铁路”倡议,这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相互兼容。与会者围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殷罡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冷战环境下土耳其外交机遇与挑战”的发言。他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新冷战环境,土耳其作为世界中心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土耳其应该抓紧这一机遇期。 

陕西师范大学李秉忠教授的发言是“土耳其的‘宝贵孤独’外交及其走向”。他认为,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土耳其外交政策从“零问题”睦邻转变为“宝贵孤独”,其重心从回归伊斯兰文明转向追求区域内的逊尼派联合。但是,土耳其的政治目标、区域战略与其实力并不相符,导致其外交捉襟见肘。“宝贵孤独”外交局面并非土耳其外交的常态,更难以应对诸多棘手问题,已经出现“回调和复位”迹象,其未来前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王南作了题为“中、巴、伊、土——一带一路之重点”的发言。他认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源头和沿线重要国家,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四国对“一带一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就现阶段而言,中、巴、伊、土四国应该成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并且拥有诸多优势。在阿富汗战乱尚未结束的前提下,巴基斯坦可以成为中国连接伊朗、土耳其以及中东和其他地方的桥梁和通道。伊朗、土耳其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同样至关重点,两国将与“中巴经济走廊”相辅相成,互利互惠。相对其他方向来说,中、巴、伊、土方向更容易使“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成效,进而对整个“一带一路”计划产生正面影响。 

土耳其海峡大学阿里塔·阿塔利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后阿拉伯时期土耳其的中东政策与中国和土耳其的合作前景”。他认为,在中土经济关系中,土耳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扩大。虽然中土双方在经济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贸易上存在竞争,但在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时代,土耳其应该从中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从资本上得到弥补。土耳其是欧盟的关税同盟国,有条件吸引中方更多的投资。如何将土耳其的市场和内部环境介绍给中方,如何从民族、心理、文化方面做一些基础工作,树立土耳其国家形象是未来中土合作的重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田文林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一带一路’战略及中东的独特地位”。他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正确义利观”的集中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东的独特地位体现在与中国地缘经济的互补性以及地缘政治方面。中国提倡的新国际观的基本理念,如亚洲安全观综合安全,互利安全、互惠共赢和各国共同参与等,对于中东国家摆脱动荡落后状态,实现民族复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百年愿景”与中土战略合作

中土两国的“百年愿景”分别为两国人民提出了宏伟的百年发展目标。未来,中土两国应广泛开展合作,就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形成共识,逐步形成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伙伴关系,构建中土合作发展的大框架。与会者从政治、外交、区域和平与安全、经贸合作、旅游合作、交通运输合作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土战略合作面临的问题、障碍、机遇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志超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土战略伙伴关系应进一步加强”的发言。他认为,近10年的中土关系,双方虽然加强彼此合作的意愿很强烈,但也存在政治互信不足、双方合作不够全面、深入,战略层面的合作不够等问题。同时,中土关系中,西方因素、地区动荡因素是主要障碍。他还针对中土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即加强彼此理解、拓展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搭建合作平台、加大与第三方合作、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在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排除外来干扰等。 

土耳其巴恰夏赫尔大学阿克雷姆·托托奥教授作了题为“欧亚大陆和平与安全的中土商务关系发展潜力展望”的发言。他认为,为降低土耳其贸易逆差,寻求两国贸易平衡,首先,中国应加大投资,加强两国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合作,因为广阔的欧亚大陆需要发展速度更快的铁路运输线路;其次,扩大旅游合作,中国拥有庞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两国应加强合作。 

土耳其海峡大学安塔图尔克土耳其现代历史研究所卡迪尔·泰米兹博士的发言题目是:“非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中东外交:伊朗核问题”。他认为,在“阿拉伯之春”后,中国开始重视非阿拉伯国家。在解决伊核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是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国家。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李艳枝副教授作了题为“土耳其的外高加索政策及其制约因素——从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谈起”的发言。她认为,正义与发展党政府贯彻与邻国的“零问题”外交和地区大国政策,这体现了土耳其从西方到东方的外交政策转型,有助于其谋求更大的选择余地、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土耳其的外高加索政策促进了其与格鲁吉亚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和经济合作与发展;促成了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之间的战略同盟和经济文化纽带的迅猛发展;并加速了土耳其与亚美尼亚关系的正常化。但在实施中,也面临着来自外高加索区域内部、俄罗斯以及欧盟外交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敏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土耳其2023旅游战略和中土旅游合作”的发言。她认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是全面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土两国同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重要代表,又都是世界旅游大国。两国之间的旅游合作有更深的内涵、更重的时代使命,意义超出了旅游本身。虽然中土两国旅游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合作基础也得到不断加强,但两国旅游合作的内涵有待深化,合作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章波博士作了题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言。他认为,铁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走廊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预示着经济带内的客货运输增长空间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铁路也是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运输方式。安伊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在土耳其迈出成功的一步,未来两国在高铁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研讨会的每个时段围绕相关议题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就“土耳其的‘宝贵孤立’和中东政策”、“中土合作与东突问题”、“中土贸易逆差问题”等开展了积极、坦诚的互动和交流。三个时段的学术研讨活动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志超研究员、王凤副研究员和王林聪研究员主持。 

最后,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乌苏尔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分别作总结发言,他们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深入研讨给予充分肯定。杨光所长作出五点总结,(1)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土耳其的当代丝路计划,具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和合作空间,已成为中土双方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2)中东地区的不稳定环境为中土创造了合作的机会;中土在中东具有共同的利益,双方应该共同建立地区的合作机制,寻求地区的稳定和繁荣。(3)贸易逆差的形成,是由一国的比较优势及产业结构决定的,应该寻求本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平衡,而非与某一国家的贸易平衡。同时,土耳其应利用欧盟大市场,引导中国企业到土耳其投资,发展工业制造业,形成工业制造业能力,只有这样,中土贸易逆差才能解决。(4)土耳其作为一个处在世界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外交政策的选择上,是与他国结盟,还是独立自主地开展全方位外交关系是值得重视的。(5)双方在研究中均受西方话语的影响,应该加强中土学者间的直接交流,避免受西方媒体的引导。 

与会专家们还建议中土双方应推动学术合作机制的建立,诸如在中国建立土耳其研究中心,在土耳其建立中国研究中心等。专家们普遍认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在两国“百年愿景”的宏伟蓝图下,中土双方未来合作的领域、内容和层次,并对于未来如何加强合作,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建议,同时深化了双方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增强了中土合作的信心。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