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第五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文章来源:曾珠    日期:2019-10-31
】【打印 关闭

 

20191023日,第五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东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土耳其外交部、土耳其驻华使馆伊斯坦布尔梅迪波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士50参加会议中国前驻土耳其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土耳其驻华大使阿卜杜拉卡迪尔-埃敏·奥恩土耳其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乌弗克·乌鲁塔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原所长杨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郭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教授等出席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共同主办。大会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土耳其战略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土耳其驻华大使阿卜杜拉卡迪尔-埃敏·奥恩及土耳其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乌弗克·乌鲁塔什分别致辞。 

  

周云帆在致辞中表示,自2012年第一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以来,参与会议的中土双方代表在历届会议中都达成了很多共识,并产出大量成果,为中土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在五大领域实现互联互通,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实共建机制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努力。土耳其位居中东要地,具备独特战略优势地位。中方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土方的中间走廊计划对接,推动双方经济共同发展。2018年,赴土耳其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较快,越来越多的中方企业在土耳其开展业务和深度合作,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土关系日益密切。她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凝聚更多共识,为中土双方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阿卜杜拉卡迪尔-埃敏·奥恩大使表示,近年来,在双方高层领导人的推动下,土中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共有40万中国游客赴土耳其旅游,未来游客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土耳其航空也准备大力拓展伊斯坦布尔与中国城市的直航线路,越来越多的中方企业在土耳其开展银行业、信息技术、零售业等业务。土耳其也希望未来与中国贸易中能够寻求更多平衡,积极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间走廊计划对接,土方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有效落实互联互通项目。他认为,土耳其与中国未来的合作前景光明,两国关系将更加密切。双边智库合作对加强互相了解也非常重要,土耳其政府也会积极鼓励支持土中两国大力开展智库交流。 

  

乌弗克·乌鲁塔什主席表示,他担任土耳其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主席2年以来,中心和中国智库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对彼此的研究兴趣也在不断提高。双方智库学者在历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彼此的观点。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土双方学者都有很多共识,同时,面对分歧,双方也充分展开了充分交流。他期待在未来能够继续与中方智库进一步合作,推动土中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后中国前驻土耳其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先生土耳其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乌弗克·乌鲁塔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原所长杨光研究员分别中土关系和中国的中东政策”“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反恐政策”和“分享中国和土耳其的发展经验”为题做主旨发言。 

 

宫小生表示,他曾任土耳其大使期间,中国人访问土耳其人数只有3每年,大多属因公访问,如今赴土耳其旅游人数攀升,中国游客人数已达40万,伊斯坦布尔也成为重要的航运中转站,在中国城市开通的直航点不断增多,中土合作领域广泛,从卫星发射到高铁线路建设项目合作,再到华为开设在土耳其的研发中心,这体现出土耳其在快速发展,中土关系日益密切。他提出,中土之间还要增进更多了解,需要中土自己的智库学者、媒体发出声音,传达给民众,经济合作还需进一步扩大。土耳其在中东占据重要战略地位,面对中东百年变局,中国主张中东的事务自主解决,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解决。未来中土关系的发展还需拓展新思路,中土之间要共谋发展和和平,增进互信,面对分歧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大力发挥双方智库的交流与合作。 

   

乌鲁塔什表示,土耳其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土耳其国家战略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土耳其深受恐怖主义威胁。由于土耳其与叙利亚有900多公里的边界接壤,两国民间交往密切,民族间的历史联系深厚,因而在叙利亚境内活动的恐怖组织给土耳其带来很多安全和移民问题,叙利亚局势对土耳其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土耳其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派军进入叙利亚直接打击恐怖组织势力,启动专门军事行动打击边境恐怖分子,确保开展军事行动不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生活。土耳其的安全问题与欧洲国家甚至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土耳其希望扩大与欧洲、中国的合作,减少甚至避免难民问题的产生。 

   

杨光表示,中国和土耳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40年,两国都通过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推动引导开发人力资源,并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化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参与多边合作机制等措施,大幅推动经济水平提升,实现阶段性愿景目标。这表明,中土积极探索自我发展道路,用实践发展证明了发展道路的相似性和成功点,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发展的示范经验。同时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经济增长要具有可持续性,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要对接第四次产业革命,积极寻求升级发展。他建议中土双方的智库学者可以开展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主旨发言后,中土学者围绕中国与土耳其战略关系、中土战略合作和经贸关系、及中土文化交流和土耳其外交三个议题展开热烈积极的交流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副主任王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室主任唐志超分别主持该三个时段研讨会。    

   

第一时段研讨会有5名嘉宾发言。土耳其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麦苏特·厄兹詹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室的唐志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金良祥分别以动荡国际环境中的中土关系”“中国和土耳其关系”“土耳其的亚洲政策”“中国与土耳其在全球领域的合作:全面战略伙伴?”“全球和地区变动背景下的中国与土耳其合作为题发言。 

   

麦苏特·厄兹詹教授表示,动荡的国际环境与国际体系秩序有密切关系。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自身都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变化,在国际体系中寻求新的位置,建立新的平衡。土耳其地理位置特殊,对亚洲和欧洲的格局都有重要影响,土中合作具有国际意义,也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需要中东,而中东的安全对中国也有影响,土中两国在诸多领域都有共同利益。土耳其过去的外交战略重点在西方,而现在更需要关注与亚洲、拉美、非洲的关系。土耳其希望土中经贸关系可以稳步发展,中国能够更多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推动中东地区和平安全及国家重建。他提出,两国需要加强磋商,增加经济共同利益,建立更多互信,加强对话和经济方面的互联互通。 

   

牛新春表示,土耳其是中东地区的主要大国之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土两国尚未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的关系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中土两国不存在直接利害冲突,存在提升双边关系的空间。随着土耳其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外交战略调整,中土对彼此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中土之间关注的共同利益有限,双边关系基础不够宽广,能够大幅度提升双边关系的领域不多,战略互信缺乏,制约了中土关系的发展。他提出,未来中土双方需要从小处着手,具体落实共识成果,逐步推进战略互信。双方需要增进交流,互相学习掌握彼此的语言,建立自己的媒体渠道促进相互了解,在经济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在国际政治中互相支持,改善并提升两国关系。 

   

唐志超研究员分析了20198月土耳其外长提出的“新亚洲政策”的背景、内容与前景。他提出,为适应政治、经济、外交转型需要,弥补原有亚洲政策的不足,土耳其做出新的外交战略调整,强调自身处于亚欧中心点的位置的独特性,更多关注与亚洲的关系。由于目前“新亚洲政策”并无具体内容出台,他分析,土耳其将会推进与亚洲地区整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安全方面的合作,投入更多资源,更积极参加亚洲事务,寻求更多参与亚洲地区的一体化和合作的机制建设,注意地区平衡发展,加强对地区援助。他认为,“新亚洲政策”符合历史潮流及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土耳其自身文化传统和战略利益,与此同时,土耳其也要重视亚欧平衡发展。 

   

孙德刚表示,中国和土耳其自201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至今未有大的提升。两国作为具有广泛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地区强国,具有很多共同点:中土两国都有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都是东亚和西亚地区的头号经济强国,国情相似,都在国内寻求发展战略,国际领域积极寻求多边合作等。中国和土耳其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和土耳其作为寻求民族复兴的两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大国,将在世界舞台上进行越来越多的双边和多边互动。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正式机构将构成中土互动的三个层面,形成可能性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金良祥表示,眼下全球和区域形势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全球秩序的变化表现为中国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全球政治中的参与者。区域秩序的变化表现在中东地区大国的崛起,土耳其就是其中之一。中东地区政治趋势不再由外部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主导,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地区强国的崛起则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全球和区域形势,中土两国可以开展多领域合作,如联手捍卫多边主义,反对美国不合理制裁,在全球治理、反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等。在地区问题上,中土可以共同努力推动中东问题公正和平解决。在经济领域方面,双方还可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项目合作。中国希望土耳其能够在国际政治领域相互支持,支持中国捍卫主权,反分裂主义的立场。 

第二时段研讨会有6名嘉宾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魏敏、伊斯坦布尔梅迪波尔大学努卢拉·居什博士、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邹志强副教授、人民日报主任编辑王南、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姜明新分别以中国与中东国家工业化进程——“一带一路建设视角”“在全球经济转型曙光中改善中土经济关系”“中土战略合作关系:评估与展望”“中国在土耳其投资:挑战与前景”“中土铁路合作及相关问题”“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的由来为题发言。 

  

魏敏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相对较短,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发展理论,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并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模式。目前关于中东国家工业化这一领域,还缺乏来自中国和中东层面的宏观经济研究,对中东国家工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制造业现状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中国学者在谈论中东工业化问题时,采用的是单一中国视角,研究“一带一路” 战略对中东工业化的拉动作用,而对中东工业化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国家的推进影响研究缺乏。 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东国家未来工业化的道路选择对中国的“一带一路” 战略有重要影响。中国加强与中东国家工业化合作,是推动与中东国家务实合作的着力点,真正促进双边经济关系的加深。中国需要加大对中东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实现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的转换,未来还应更多关注高科技领域及知识经济领域的合作。 

努卢拉·居什博士表示,在全球经济转型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的推进,这些会影响到世界各国,以及中土工业化进程。因此,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加强经济合作,应对新的形势。土中两国关系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改善。土中贸易在过去十年增长很快,但是贸易不平衡,实际贸易额与经济潜力不符。他希望土中未来可以扩大投资合作的空间,从解决贸易不平衡入手,逐步改善两国关系。土耳其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看到中国将更多产业转移到土耳其,同时,土中两国可以考虑在高科技领域联合投资合作,推动发展进程。现阶段,在贸易战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中土经济增长放缓,两国需要共同努力重振制造业,加强合作,同时,需要更多新的机制和平台推动两国投资便利化,促进金融稳定。两国智库也要展开“一带一路”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长短中期影响的联合研究。 

杨晨表示,自2010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中土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安全等领域均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从双边关系的互动视角来看,中土关系并未沿着理想的道路向前发展,其症结在于,土耳其在“涉疆问题”上反复出现投机行为,影响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2020年将迎来中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0周年,2021年将会迎来中土建交50周年,因而未来两年将是中土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他提出,为推动中土关系继续向好发展:土耳其切实履行承诺坚决反对任何人在土耳其境内从事任何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支持中国捍卫核心利益,同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增强文化和学术交往,创造更多直接进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邹志强表示,土耳其一个地缘特征鲜明、实力较强和影响广泛的新兴大国,为中东地区第一大经济体,是连接欧亚大陆与周边多个地区的重要枢纽,具备吸引外来投资的独特优势。现阶段,中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开展相互投资合作奠定了基础。土耳其逐步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两国政府都把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及其与土耳其发展战略的对接为加强双边投资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但中土之间的合作也面临风险。土耳其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市场自由但脆弱性突出,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都严重影响了土耳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投资吸引力。未来中土投资应把握几个重点方向,如重点选择能够充分利用土耳其的区位优势(特别是进入欧盟的优势)的相关合作领域,以及能够有效避免相同产业与企业竞争的相关合作领域,积极对接土耳其国内发展规划与需求,通过投资合作努力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及技术标准走出去,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政策沟通与保障工作等。 

  

王南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土耳其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然而,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阿拉伯变局、周边地区动荡和战乱,以及2016年未遂军事政变和美国制裁等影响,土耳其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下滑和波动。除此之外,基础设施严重失衡也是当今土耳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表现在铁路现状和发展相对滞后,涉及铁路产业的制造、设计和研发等严重不足。中国是世界上铁路最发达的国家,铁路线路总长度为世界第一,高铁线路建设总长度也为世界第一。中国拥有完整、先进的铁路产业,包括制造、工程和研发等所有领域,在当今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中土之间开展铁路合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未来还应进一步扩大铁路产业合作范围,加强交流与沟通,寻找与第三方开展铁路合作,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国铁路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姜明新谈到了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和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中欧班列的过境运输、中土班列的规划、“中间走廊”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土中亚国家多边旅游合作、中土在中亚安全领域的合作等等。存在问题有,相比跨西伯利亚大通道和连云港到鹿特丹的欧亚大陆桥,中间走廊运输成本过高;中土贸易结构接近,开通中土班列要考虑运输成本以及回程货源的问题;开展中亚、高加索地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时需要巨量的投资,对铁路线路现代化改造后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提高,需要考虑相关人员管理培训问题。在旅游合作方面,他提出除了组织实施古代丝路旅游项目合作,还可以开展包括古迹修复和保护、丝路考古、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等合作项目。在安全领域方面,中土两国有共同利益,应并肩前行,积极团结协作,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上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三时段研讨会有5名嘉宾发言。土耳其驻华使馆第一参赞费哈特·阿尔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广猛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亚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张向荣分别以新时期加强土中文化联系和民间交往”“中国和土耳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作用的比较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土耳其语中国地方经贸合作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省份为例”“土耳其外交东向:实质及影响”’新奥斯曼主义的演进与前景为题发言。 

   

费哈特·阿尔坎表示,中国与土耳其交往历史悠久,长达几千年。在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大量精美青花瓷见证了中国与土耳其通过古丝绸之路的频繁贸易往来。中土两国也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分别在20世纪遭受了殖民者侵略。在民间和官方,知识分子间的联系也一直很密切。2018年在北京启动了土耳其旅游年,中国民众对土耳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吸引了很多游客赴土旅游。中土文化交流一直在向前发展,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土耳其与中国的文化合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签署文化合作协议,成立文化中心,在媒体、青年、旅游领域展开合作。土耳其希望以后赴土的中国游客人数能够增加至100万,为此土耳其将会推出一系列措施,如增收中文标识,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汉语培训,增收与中国城市的直航路线等,便利中国游客来访。 

  

余国庆表示,中国和土耳其一直都是巴勒斯坦事业和中东和平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土耳其一直支持阿拉伯国家捍卫主权和收复领土,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土耳其和中国在推动中东和平问题上定位和平台皆有不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主要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在多边国际舞台推动中东实现和平。土耳其一直密切关注阿以问题和巴以冲突,经常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持批评态度,有时起到了伊斯兰世界代言人的角色。未来,中国和土耳其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和框架内推动与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相关国家的多边合作,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做和解与促和的工作,中土双方都应该支持国际社会发起新的中东和平倡议和行动,推动中东和平事业。 

  

陈广猛表示,近年来,中国和土耳其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尤其在经贸领域合作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土耳其与中国西南地区省份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加强。目前,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之外,西南地区已开通了成都到伊斯坦布尔的空中直航、铁路货运班列;重庆与伊斯坦布尔缔结为友好城市、中土跨境电商平台落户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也开设了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家土耳其语本科专业。此外,由于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特殊原因,重庆至今仍保留着土耳其公使馆遗址。总之,基于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需求,土耳其与中国西南地区省份的合作前景较为广阔,也必将对中土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亚男分析了土耳其外交“东向”的实质及影响。她认为,“东向”的实质是“回调”,核心目标是发展平衡、多元和全面的外交,核心思路是纠正全面亲西方的极端立场,努力扩大在中东尤其是邻近地区的影响力,重视以往被忽视的亚洲、非洲等地区,实现平衡外交。外交调整的原因有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因素。近年来,土耳其经济实力提升,更强调尊重“本土价值”,愿意且有能力承担相应责任,参与解决地区冲突,重建地区秩序,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积极贡献者”。在此背景下,土耳其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地区事务。从影响来看,土耳其短期将面临来自美国和西方传统盟友的不信任的压力,受到制裁或打压,但前景较为可观,土耳其能够平衡外交关系,避免在地区冲突中越陷越深,不被大国博弈绑架。未来中土关系迎来机遇期,尤其是经济与安全合作方面。中土关系还有充分潜力有待挖掘。 

  

张向荣表示,新奥斯曼主义Neo-Ottomanism是近年来对土耳其内政和外交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又与“双泛”(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握新奥斯曼主义的实质,密切关注新奥斯曼主义的动向,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处理中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奥斯曼主义主张重新认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和经验,综合利用土耳其的历史“纵深”和地理“纵深”,在国内解决国家建构中的认同危机,弥合社会分歧;在国外发挥土耳其的战略优势,以重振土耳其的大国地位。新奥斯曼主义在土耳其存在深厚的政治和社会土壤,深刻影响土耳其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的思维,无论今后土耳其政治走向如何,在土耳其政治、社会和外交中的影响不会轻易消失。 

研讨会,双方学者围绕土耳其在涉疆问题上的态度,土耳其2023愿景”进展情况,中间走廊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吸引中国游客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与辩论。 

大会最后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和土耳其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乌弗克·乌鲁塔什分别做了总结陈辞。 

  

王林聪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学者、专家非常关注土耳其模式和发展道路,体现了很高的研究热情和土耳其研究热“”。此次会议探讨了中土关系,中土合作和土耳其外交政策三个方面,双方学者专家就不同层次和领域如何开展合作,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调整转向以及中土两国未来关系的发展展开热烈而坦诚的讨论,不回避问题和分歧,体现了学术精神和理论哲学层面的探索与思考。交流过程中双方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新问题,给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王林聪还提出,为推进中土战略关系高质量发展,要将两国关系置于全球视野下考虑,从全球合作的角度发展双边关系。未来5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夯实基础,推动人文交流,积极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和智库的咨政作用,为未来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乌鲁塔什表示,中土双方学者专家在此次会议中交换了很多意见,讨论很有深度。中国学者在土中关系方面开展了很多细致的研究,有很深入地了解。在土耳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中国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目前,有很多土耳其人旅居中国,他们回国之后将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增进两国间的彼此了解。虽然目前双方都面临语言隔阂,战略不对称的障碍,但是努力跨越障碍,发展关系是两国共同的意愿。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全力支持学界的互动往来,此次会议的召开就是例证。通过这样的交流碰撞,土方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对土耳其,以及国际重大议题的的看法,中方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想法。他欢迎中国代表团访问土耳其,期待中土智库有更加密切及高质量的合作。 

至此,第五届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