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新冠疫情对中东的战略影响”视频研讨会举行
文章来源:顾楠轩;陈瑶    日期:2020-05-14
】【打印 关闭

 

2020年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中东学院联合主办“新冠疫情对中东的战略影响”研讨会。鉴于当前新冠疫情,会议采用在线研讨形式,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王林聪、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分别发表致辞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唐志超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温冰主持分别了两个时段的研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国内重要智库、大学的专家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王林聪在致词时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感谢。他说,中东地区是新冠疫情的重灾区,遭受着疫情袭击、油价暴跌、股市动荡、经济下滑等多重打击,各种冲击相互叠加是当前中东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需要学者们从学理层面进行分析和研判。罗林在致词时着重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的建立背景与工作内容。他还邀请专家学者们赴北京语言大学讲学,共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以下是与会专学学者的发言摘要: 

杨光(中国中东学会会长):首先,新冠疫情可能引起人们对国家干预作用的重新思考,从而影响中东国家发展思想和理论环境。中东国家在此变化过程中,有可能逐渐摆脱新自由主义的束缚,获得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其次,受国际石油市场重大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中东石油地租国家开始走向衰落,而疫情又进一步冲击了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可能将加快地租国家的衰落进程,这关系到海湾国家的前途命运。 

李绍先(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东疫情目前总体可控,但需要关注地区落后国家和处于战乱状态的国家。疫情不会改变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第一,新冠疫情进一步削弱了域外大国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大国力量相对不足可能加剧地区国家之间的争夺。第二,地区热点问题和战乱因疫情出现暂时缓和,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地区地缘政治力量格局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阿拉伯国家力量因疫情而相对下降,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对地区权力的争夺并未减缓。叙利亚伊德利卜问题今年可能得到解决。 

黄靖(北京语言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学术院长、特聘教授):疫情进一步导致中东社会对西方的希望幻灭。随着西方国家对石油需求的减少,阿拉伯国家与西方之间的能源联系大大削弱,产油国不断加强与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联系。此外,中东国家务实派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并逐渐取代激进政治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当借助阿拉伯国家经济转型的机遇,扎实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并与中东国家加强文交流等。 

李伟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疫情使得当前中东形势的两个新特点更加突出:一是全球性议题增多、大国竞争加剧,美国可能会从舆论战和地缘政治层面破坏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二是地区国家内部发展不足和治理不善带来的社会风险和安全隐患正逐渐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挑战,疫情加快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中东国家会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国家治理和恢复生产上,对外干预的意愿和能力相对下降。 

余建华(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可以从三个层面探讨疫情对中东影响:在国际层面上,疫情加速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提升在地区层面上,疫情暂时缓和了地区的力冲突,但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减缓在国家层面上,疫情进一步暴露出中东国家治理能力欠缺的问题和弊端。疫情过后,中美在中东地区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中国可以发挥对中东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找到与中东国家务实合作的道路。 

牛新春(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当前中东地区疫情总体可控、趋势向好。然而,疫情与油价暴跌叠加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外资撤离和政治动荡加剧,严重影响中东国家经济改革进程。关于当前美国与朗的关系,或许伊朗只有给美国制造足够的麻烦才能从危机中突围只要美国不作出激烈反应,伊朗就会加大对美国的挑衅力度。 

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疫情对中东地区的影响显然小于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他指出,疫情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冲击有限,但会进一步加剧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等国在经济和民生领域早已存在的问题和危机。而在国际应对方面,沙特在疫情期间凭借G20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组织了系列会议,在各方抗疫合作中发挥协调作用,有助于沙特扩大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 

王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规划处处长、历史学院教授):新冠肺炎疫情、“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并列为进入21世纪以来影响历史进程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以埃及为例疫情在宏观层面上对经济的长远影响主要有三:第一,埃及在侨汇等方面依赖海湾国家,所以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影响埃及经济;第二,粮食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民生危机;第三,埃及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 

寿慧生(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研究员):疫情之下中东国家政治发展存在三种可能。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政府和伊斯兰组织都无力控制和整合社会与此同时世俗社会的组织能力被进一步削弱,也无力改变现状。疫情加剧经济脆弱状态、冲突持续存在、域外大国继续干涉打压等内外因素共同决定了中东抓住疫情这一历史大事件向前改革发展的可能性较小。 

 

余国庆(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疫情对中色列双边关系的影响已经出现虽然以色列新一届政府对中国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但是需要关注美国污名化中国在以色列国内产生的负面影响,未来中以合作将面临更多来自美国的挑战。此外,由于疫情过后以色列将在地区表现得更加强势,中国还面临着如何发展与以色列关系以及中美在中东地区如何互动等问题和挑战。 

郭长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这次疫情当中西方对中国抹黑的根源在于疫情暴露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短板。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两次大瘟疫雅典与罗马帝国应对瘟疫的无能预示了此后的败亡。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应该从长时段、大历史的视角建构抗击疫情的宏大叙事。同时,讲述“中国故事”时应注意策略,做好议题设计,使中东社会能够认识到中国发展模式的可取之处并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西溪学者):新冠疫情不会给中东局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下一阶段中东局势,主要有四点预判。第一,中东格局将呈现出抗疫与博弈并存的特点第二,大国博弈方面还维持“俄进美退”态势,中国影响力或有所上升,“去中国化”不可能实现第三,民生艰难可能成为阶段性问题第四,民众对强政府模式和威权的认同将上升。 

吴冰冰(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对中东疫情三点思考。首先,在观察中东国家疫情时不仅要关注确诊和死亡人数,还需关注每百万人感染率和检测率。对中东国家抗疫措施的评价可以参考两个标准,一是观察该国经济社会是否发生动荡;二是观察特定国家在疫情中能否维持活动水平不变或上升。其次,部分国家确诊数字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率较低。中国若想在抗疫中发挥影响力,需加强在防控和治疗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再次,伊朗需在抗疫和经济之间寻求平衡,其对平衡的把握较为出色。由于伊朗疫情先爆发、先缓解,目前相对其他国家反而形成了一定优势。 

丁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沙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但采取的防疫措施也较为果断。疫情期间,沙特利用多个多边平台为全球抗疫做贡献,提升了自身软实力。现阶段沙特面临诸多挑战。第一,疫情影响下的油价暴跌对沙特经济形成巨大冲击,有可能影响“2030愿景”的实施第二,沙特取消朝觐,来自朝觐的财政收入受损第三,沙特主权基金投资失败第四,地缘政治局势出现了对沙特不利的变化。鉴于沙特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如果发生经济衰退,其影响将广泛外溢。 

涂龙德(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中东学院研究员):疫情将加速中东局势的发展演化。首先从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中东局势的影响。疫情及油价暴跌使中东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产油国石油收入的减少将影响到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并给地区稳定带来挑战。其次,疫情将加速地区形势的演化。第一,疫情将加速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的步伐第二,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崛起势头将更加显著第三,土耳其模式的吸引力将加速衰减第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缓和的大趋势将更加明显。疫情爆发以来西方的态度已经预示,中国将取代伊斯兰文明成了西方政客眼中的头号敌人。对此,中国应坚持劝和促谈,尽可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促使中东局势朝着有利于中国和中东的方向发展。 

范鸿达(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第一,疫情不会改变中东的既有冲突第二,疫情会对中东国家的发展模式演变产生推动作用第三,疫情会加剧大国竞争,世界大国与中东大国间将形成交互影响第四,疫情会增强中东社会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因而,中国在开展中东外交时,眼光须更多关注对象国家和地区,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外交和宣传活动,这样才能获得有效回应。 

王凤(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对于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性公关危机首先,要从思想上要正视这个问题,更要从战略上重视这个问题其次,国面临的严峻复杂环境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有关,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硬实力建设。第三,国需要继续加强软实力建设。短期措施方面,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进行联合研究。长期来看,国须研究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处理与化解国际公关危机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配套的机制。第四,中国培养新型、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 

王林聪在对研讨会总结发言指出,研讨会提出了三个值得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第一,由新冠疫情所引发的在国家观、治理观方面的思考,由此带来的研究思路或许能够突破此前广泛使用的集权、分权、民主、非民主的分析框架。第二,在油价下跌和疫情袭击的叠加影响下,内地租国家地位或将下降,这将产生中东国家实力对比的消长和地缘结构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长短期变量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第三,疫情之后中国应怎么样进一步建构与中东的关系?在疫情过程中,中东社会对中国的舆论反映中方预期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出国对中东舆论影响力尚存一定短板。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中东学院联手打造的“云端论坛——新冠疫情与中东”系列研讨会之一。随后会议主办方还将策划举行一系列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