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非洲大使延安行第三天:“延安精神与中国脱贫”国际研讨会
文章来源:曾 珠    日期:2021-08-12
】【打印 关闭

 

7月31日,中国非洲研究院组织非洲大使延安行的第三天。

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陕西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协办的延安精神与中国脱贫国际研讨会今天在延安举办。研讨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议题一:延安精神与脱贫攻坚”和“议题二:中国脱贫攻

坚的世界意义”四个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王灵桂,非洲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非友好小组副组长郭军,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赵刚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主持开幕式。

 

王灵桂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王灵桂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举办此次研讨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

王灵桂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艰难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岁月里,伟大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归纳起来,延安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振兴奋进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王灵桂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在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开战,做出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延安就是中国脱贫道路上的缩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下,20195月,延安告别了绝对贫困。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走绿色发展道路消除贫困的“中国样本”。

王灵桂最后指出,中国在减贫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意进一步同非洲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为共同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马丁·姆帕纳致辞

非洲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在致辞中表示,这两天他与非洲驻华使节们一起参观访问了延安诸多历史景点和生态农庄,对延安的历史与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延安给他们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今天的非洲还有上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摆脱贫困是非洲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的议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是一个值得探寻其奥秘的“中国奇迹”。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成就,也为整个非洲大陆及非洲各国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认为中国非洲研究院很好地践行了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加强中非的了解与互信、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等一系列宗旨,为进一步促进中非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郭军在致辞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非友好小组副组长郭军在致辞中表示,延安被誉为中国的革命圣地。毛泽东曾在这里结合中国国情和斗争实践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系列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也正是在这里培育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调共同富裕,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党全国的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中国脱贫攻坚没有固定模式,只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非洲国家在探索自身脱贫减贫问题时,也应立足本国实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拉赫曼塔拉·奥斯曼在致辞

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为非洲国家开展减贫事业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他指出,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也拥有大量青年人口,但非洲依然非常贫困。失业、就业不足、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保障不足是目前非洲大陆贫困的主要原因,疫情又加剧了非洲面临的挑战。非盟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贫困的方案,目前已经提出包括非洲综合农业发展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内的系列方案,并将其纳入非盟2063年议程的第一个年计划中。同时,非洲还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通过一体化发展改善非洲经济社会条件。2010年非盟成立了开发署,专门应对贫困挑战。奥斯曼,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合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非洲人民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果丰硕,未来还将有很大合作空间。他期待下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将为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与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之间提供更多合作动力。

赵刚在致辞

陕西省常委、延安市市委书记赵刚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延安20.52万户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延安市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延安脱贫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具体实践中,延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落实八个一批的主措施,并坚持将扶贫与扶智(志)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走出一条符合延安实际的脱贫攻坚的路子。自2021年以来,延安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改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赵刚最后表示希望同中国非洲研究院一道加强与非洲人民的交流与合作,让非洲人民更加了解新时代中国革命老区的发展变化,并积极为推动中非合作交流、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李新烽主持研讨会

李新烽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伟大变化,参与了中国的重大变革进程。延安精神曾引领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走向独立解放,也激励了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拜访延安,学习中国革命的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延安精神继续引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他强调,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全面消除贫困,以及中国与非洲建交65周年纪念,此次研讨会就延安精神与中国脱贫进行探讨非常有意义。

 

 

研讨会现场

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主持主题演讲时段。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教授延安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生态文化、丝路文化、传统诗词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六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延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埃塞俄比亚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中国脱贫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这一成就的获得得益于中国领导人强烈的政治意愿以及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中埃合作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切实帮助,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发展等诸多领域。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启龙教授认为,中国脱贫攻坚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毛里塔尼亚大使阿卜杜拉希·维拉利强调中国脱贫的实践对于非洲国家具有借鉴意义自力更生、独立自强,依靠自己人民的力量取得成功与发展对于非洲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教授的演讲围绕延安的历史地位、如何理解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一种延展性精神形态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弘扬延安精神三个方面展开。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介绍了毛里求斯近年来在减贫与改善收入不平等方面,以及在降低疫情对国家经济影响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研究员7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反贫困思想,以坚持共同富裕为初心、以中国共产党人为共同富裕的领导主体、以广大农村为脱贫焦点难点、实事求是、调动扶贫对象内生力量和积极思想,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以为人类谋进步为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马丁·切东多主持“议题一:延安精神与脱贫攻坚”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所中心主任、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布基纳法索大使阿达玛·孔伯雷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张永蓬南苏丹大使昆巴·蒙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敏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苟浩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贝宁留学生大明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南分别就中国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实践经验及对非洲国家的借鉴意义、中非减贫合作、语言扶贫的成效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可持续性、中非合作友谊、中非合作中的青年领导力培养等话题作发言。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温宪,西安翻译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袁小陆教授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旭军研究员主持议题二: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时段。几内亚比绍大使安东尼奥·恩巴洛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鲁佳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崇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达加斯加留学生宋多喜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研究员,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朝文长安大学塞内加尔留学生马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卢敏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徐琳副教授分别就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延安脱贫的历史价值、留学生眼中的延安精神、湖北利川市的脱贫实践、中国脱贫实践的世界意义、非洲青年眼中中国扶贫意义、中国视角下的贝西·黑德的财富和贫穷悖论、中国减贫在国际话语中的表达等主题作发言。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周欲晓,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丁刚作评议。

 

柴瑜研究员做总结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研究员做总结发言。柴瑜表示,此次研讨会使我们认识到正确的思想指导与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政策是脱贫的基本保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脱贫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脱贫的思想出发点,艰苦奋斗是脱贫的实践路径。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保护主义等因素增加了经济复苏、减少贫困和实现发展的难度。以中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互学互鉴,推进复工复产以及“一带一路”领域的真诚合作,彰显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强大生命力和示范作用。

 

与会嘉宾合影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姚红娟、副主任高进孝,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院院长张冠梓、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明。非方代表包括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苏丹、津巴布韦等国驻华大使等非洲国家驻华外交官及非洲留学生20余人。中方参会人员分别来自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教育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全国政协、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人民日报社的专家学者,以及1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和西安翻译学院志愿者,共计百余人

 (摄影:吴传华)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