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交流
落实巴黎协定目标进程中的中非气候合作
文章来源:李浠    日期:2024-03-01
】【打印 关闭


 

20242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研究员作题为“落实巴黎协定目标进程中的中非气候合作”学术讲座。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主持讲座。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云帆,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以及全所科研人员50余人出席讲座。

 

图为潘家华在演讲

 

潘家华研究员首先以联合国迪拜气候会议(COP28)达成的成就与共识为切入点,梳理了全球气候谈判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全球盘点的由来及展望,以及1.5℃目标导向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等议题背后的气候政治和国家博弈。

演讲中,潘家华研究员从全球盘点入手,以各国比较的视角阐述了不同国家减排目标差距、能源的成本与运用等重要气候问题中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并提出了变轨发展的思路。他指出,变轨发展是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公平、更多创造就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变轨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满足自身能源需求,还能够探索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更多路径选择,并且为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在此基础上,潘家华研究员提出了零碳微单元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并结合中国与西亚非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排放情况,系统阐释了零碳微单元方案的运行原理、目标群体、应用场景、实现路径以及国际合作的可行性。最后,潘家华研究员以刚果民主共和国为例,分析了中非在落实巴黎协定目标进程中如何实现零碳发展与合作共赢。

当前,中国面临美欧以供应链安全为名义的打压和封锁,以及以碳关税为名义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此,潘家华研究员认为,气候变化议题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与西亚非洲地区的气候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和广大西亚非洲国家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有许多共识,也有差异化的诉求,而这些差异化的诉求为双方后续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中国应该在推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零碳行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西亚非洲国家的发展诉求,发挥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的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双边及多边合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向国际社会贡献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认知、中国愿景和中国力量。

 

图为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出席讲座的西亚非洲研究所科研人员就中非气候合作的优先领域、中企在非洲的新能源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能源电池的技术发展及后续回收等问题与潘家华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林聪副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气候变化议题是西亚非洲研究的重要议题和热点问题,潘家华研究员带给我们的精彩讲座和深入交流,对我们的区域国别研究有着深刻的启发,对我们探索可持续发展和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与西亚非洲的双边及多边合作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中国将在今年举办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和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潘家华研究员的讲座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为我们思考中国与西亚非洲地区的合作,尤其是气候领域的合作带来了启发,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选题、学术研究和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对促进西亚非洲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价值。

 

(摄影:董嘉诚)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