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中国在非软实力的话语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张永宏    日期:2013-07-05
】【打印 关闭

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并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之而来,效仿者有之,称道者有之,訾议者亦有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方话语圈里流行的负面论调,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资源掠夺论”等等。这些负面论调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的形象,而且将阻碍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的健康发展。长远来看,中国作为成长中的大国,是全球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力量,抹黑、围堵、妖魔化中国,将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 

问题是,这些论调为什么会甚嚣尘上、不绝如缕?  

古人说过,“三人成虎”。西方推出的负面论调,大多是想象出来的,但如果没有与之抗衡的声音,久而久之,难免就成了不再需要证明的“事实”。因此,这个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方缺乏与之匹敌的话语体系。 

西方数百年的殖民史、先行现代化的历史,造就了一套强势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用人权、民主作为道义大旗,辅以科学的名义,把西方的价值观塑造为普世价值的典范,为西方的霸权鸣锣开道。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地区或被征服,或被驯服,或被迫依附,早已习惯、接受了西方的这一套说辞。加之西方拥有强大的传播实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被遮蔽了,甚至一些小国自己国内发生的事,都需要通过西方的媒体才得以知道、得以下判断。目前,在世界最大的300家媒体中,美欧占了75%,达224家;世界四大新闻通讯社,全为西方国家所有,并提供全球90%的国际新闻;占世界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只掌握了全球30%的报纸。(参见龙小农:《超越非洲范式 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0页。) 

因此,中国在非软实力建设,需要中非传媒界加强合作,携手打造现代媒体产业,打破西方媒体的垄断地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重塑中非新形象,为南南合作树立典范,并推动南北关系健康发展。 

当然,建构中非合作新型国际话语体系,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创新方面,对“中非合作”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如平等相待、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相互借鉴等合作思想的系统阐释,对中国模式、和平崛起、大国责任的解读,对非洲国家建构进程、发展道路选择、民众生计改善的探索,为中非双方共同建构“中非合作”新型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如何使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多元发展、包容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等发展中地区的发展理念,与民主、自由、人权一道,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议题。 

实践创新方面,中国在打市场牌、资金牌的同时,要学会打技术牌,不断提高输入非洲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深化商业利益领域合作的同时,应重视公共领域的合作。众所周知,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快,政府组织、调动资金能力强,拥有开展国际合作最重要的两张牌,即市场牌和资金牌。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才是最关键的资本。依托知识创新体系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来支撑品牌,才能在软实力领域胜出。同时,非洲贫困但资源丰富,大量贫困人口既需要依靠当地自然资源维系生计,又是当地自然资源——人类公共资源的直接看护者,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非加强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公共领域里的合作,为人类的福祉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无疑是提升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作者张永宏系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