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国际社会对非援助下降,新兴援助力量逐渐兴起
文章来源:曹晋丽    日期:2016-08-23
】【打印 关闭

 

《非洲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国际社会对非洲援助出现下降,新兴援助力量逐渐兴起,尤其是中国在非洲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皮书指出,2014年,国际社会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总体保持稳定,但是对非洲的援助出现下降,当年ODA净交付额为439.5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4.49%。其中,DAC援助金额为254.04亿美元,下降5.25%;多边机构援助金额为182.06亿美元,下降3.24%

2014—2015年,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超过三分之二的非洲国家接受的援助金额出现下降,双边援助降幅最多的是赤道几内亚(降幅为86.86%)、莱索托(67.81%)、毛里求斯(67.25%)、塞舌尔(61.90%)和苏丹(42.33%)。第二,对非援助相对比较集中,其中,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稳步增加(占比49.8%),经济基础设施援助出现下降(占比10.2%),由于埃博拉疫情、以及安全冲突引发的人道主义援助大幅增加(占比20.3%)。第三,援助进一步向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关键领域倾斜,主要包括教育、饮用水和卫生,能源(电力),应对气候变化,促贸援助等。第四,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新兴援助国、公民社会(Social Society)、慈善机构和私人部门等非传统援助力量正在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2014—2015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又上新台阶。第一,援助理念不断创新,更加重视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努力建设好中非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第二,援助规模稳步增加,利用中非合作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等平台机制推出重大援助举措,包括未来5年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未来5年,向非盟提供总额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对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计划,支持非洲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等。第三,对非援助重点突出,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提供“6100”项目、加强培训等推动非洲减贫;加大基础设施援建力度,帮助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推动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中非“三网一化”合作;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援助力度;实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应对埃博拉疫情和严重饥荒问题。

未来,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商品价格疲软影响,再加上安全形势、气候变化、严重饥荒等问题,非洲经济增长面临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短期内,援助仍将是非洲重要的资金来源,国际社会要积极兑现已有承诺、增加对非援助规模,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把减贫作为援助首要,通过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努力扩大非洲融资渠道。

(原文参见《非洲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8月,撰稿人:曹晋丽)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