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非洲论坛
甘振军、赖卫荣:中非航天合作助力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文章来源:甘振军、赖卫荣    日期:2023-03-27
】【打印 关闭

 

近年来,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推动下,中非航天合作务实推进。在卫星整星出口、卫星资源共享、航天技术交流、共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航天技术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非航天合作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一、中非航天合作成果丰硕

中非航天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合作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2007年5月,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开启了中非航天合作的大门。

2016年1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单位负责的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项目合作协议签署,这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201610月,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ETRSS-1)项目”。2019年4月,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来华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门访问五院,视察项目进展。12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成功举办援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项目交付仪式。赠埃塞俄比亚多光谱遥感卫星项目是中国政府首个赠送非洲友好国家的卫星工程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巴黎气候大会讲话精神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关于实施“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受援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中埃双边合作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制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阿尔及利亚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也是中阿两国航天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

2021年11月5日,第一届中非北斗合作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论坛以“创新·合作·开放·共享”为主题,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国家航天局、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和塞内加尔数字经济和电信部、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创新司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之下双方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双方将强化北斗、5G、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合作。该论坛开启了北斗系统“走出去”的新篇章,对于北斗全面走进非洲、深化中非北斗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9月6日,中国驻非盟使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非盟委员会共同举办“天宫对话”活动,本次活动是落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活动主会场设在非盟委员会总部,并在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和南非共8个国家设立分会场,近千人出席。“天宫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非洲青少年问答”厄立特里亚线上课堂活动在使馆举办,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天宫”空间站首次面对非洲青少年举办“线上课堂”,体现了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担当。

二、中国航天技术造福非洲人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非洲的现代化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中国航天技术是推进中非航天合作的有力支撑,中非航天合作将对非洲国家提升航天科技水平培育航天领域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提升非洲国家航天科技水平。长期以来,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地向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高新技术,致力于推动非洲普惠式发展。在航天领域,中国多次帮助非洲国家发射、建造卫星。近年来,中非航天合作正向卫星研发与生产等领域拓展,有力提升了非洲国家航天事业自主发展能力,彰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202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新时代中非合作》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同非洲加强科技创新战略沟通与对接,分享科技发展经验与成果,推动双方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中非将深化在卫星互联网、航空航天、卫星遥感应用、航天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

培育非洲本土航天领域人才。除了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还不忘“授人以渔”。航天技术具有产业链条长、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特点,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作为产业支撑航天人才在非洲国家非常稀缺,中国通过培训带教、专题论坛、政府奖学金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补短板”。2014年以来,中方先后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与卫星导航、小卫星技术等方向,利用全额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了来自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的研究生。中非北斗合作论坛、“天宫对话”为中非航天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021年12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首个海外分校在加蓬正式落成,并建立了鲁班工坊。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非洲航天应用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推动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商业整星合作到非洲航天城建设,从小微卫星的在轨交付到中非北斗合作论坛的召开中国航天技术在气象观测、国土普查、远程教育、精确导航等领域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非航天合作聚焦社会民生领域,《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强调,中非将进一步加强航天技术领域合作,推动非洲航天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航天产业服务社会发展,提高民生质量。2016年,中国首批成套气象设备运抵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科摩罗、肯尼亚、刚果(金)、喀麦隆和苏丹,为改善当地民生提供技术支持。

三、航天合作助力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致电第三十六届非盟峰会时强调,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高水平”既说明双方政治互信上升到新高度、新层次,也内涵了双方合作内容的高科技、高质量航天合作是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回顾往昔,早在2000年,纳米比亚就积极支持建立航天测控站支持中国“神舟五号”的测控任务。2003年,肯尼亚也及时同意设立马林迪航天测控站。非洲国家在中国的航天卫星和空间测控方面提供了非常适时帮助。

科技造福人类,合作成就未来。以科技创新促进共赢发展是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为非洲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航天项目,与非洲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非互利合作将持续深化。2023年1月,笔者访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深深被航天人的航天精神所感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航天合作将会提质升级,推动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行稳致远。

 

注:本文受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支持(项目号XSP2023FXC018)

 

(作者简介:甘振军博士、湘潭大学政治学讲师、南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赖卫荣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