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中东论坛
由“西进”引发的思考
文章来源:王林聪    日期:2013-03-25
】【打印 关闭

从学术界提出来“西进”,或作为一个战略的设计,它的目标是什么,“西进”必定要有它的目标、基础,或者说西进战略的支撑是什么?它的平台在哪儿?通过什么步骤和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西进战略”的风险因素究竟是什么?因此,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从外交层面提出“西进”的应相当的谨慎。目前,无论是“西进”的目标、支撑平台,或者运作的步骤等方面,仍然是不清晰的,甚至是模糊的,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讨论,作为外交上的选择,这种思考是必要的。 

历史上“西进”具有防御性质,特别是解除来自于西部或者北方草原民族、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因此历史上向西域的挺进,或多或少具有被动性和防御性。近代以来,当政者由于更纠结于海防还是塞防,即东则海防、西则塞防,或两者并重,仍体现为防御性的姿态。现在我们提“西进”,就是置于现在的时空下来讨论,不是受到西部的威胁,而是主动寻找“走出去”的路径,拓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进而为中国的崛起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应该说,这个时候提“西进”是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当然其中经济利益是放在首位。 

对于“西进”战略的依托省市,我们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选择。中国既是陆上大国,又是海洋大国,陆权和海权并重符合中国的实际,应面向西北内陆与西南印度洋地区。同时,西亚、非洲和中亚地区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些因素跟我国周边安全息息相关,一旦这些地区出现动荡,必然会对我国形成冲击,因此从防患于未然角度,我们必须有适度性的防御介入。特别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后,留下的权力真空需要我们早做谋划。 

向西不仅是为了制衡美国,更是推动我国西部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部署,所以“西进”是由内而外向西开放的延伸,应该说顺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大局的需要。这样,“西进”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究竟“西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作为依托?确实是需要深入探讨。就“西进”的依托而言,目前西部沿边开放格局也初步形成。云南、新疆的开放,特别是霍尔果斯特区的设立,均是实例。西部内陆开放经济实验区的启动,不仅涵盖宁夏回族自治区,而且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兰州和西宁,其开放实验区也已经开始启动了,因此国内的条件也在逐步酝酿形成。就国际层面来说,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机制,上合组织、欧亚博览会、中阿合作论坛,包括中阿博览会,以及中国和海湾自贸区谈判的推进,如果从战略高度上去重视,这个力度逐渐加强,也对“西进”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另外,我国跟中亚、西亚重要的大国逐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对“西进”实际上是有一些推动作用的。同时,西亚、中亚很多国家“向东看”趋势也在逐步的加强,特别是最近出现土耳其要加入上合组织替代欧盟的说法,也引起很大的争议,反映土耳其对欧盟是越来越失望、看好中国区域的思绪。 

“西进”在内涵上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经贸层面,这是它基本的目标。从基础设施到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包括2012年提出的关于构建丝绸铁路、横跨28国欧亚大陆的倡议,都是好利好的因素。此外,在构建安全体系方面,这些国家都有共同的安全利益的诉求,因此在交换情报、安全合作、高层往来、政治合作这些方面具有拓展余地。文化层面上的交流、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也会成为中国与西部国家交往的重要内容。 

“西进”若作为一种战略,还应看到它的限度,“西进”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挑战。一方面,西亚北非地区,包括中亚地区呈现周期性动荡;另一方面,长期的纷争和历史积怨形成了很多矛盾的死结,这些死结在短期内很难打开。欧亚腹地可以称之为动荡弧,尽管把它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同时也是一个破碎地带,被视为动荡弧。对于这样一个地区,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甚至俄罗斯人先后称霸,特别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有一种帝国的梦想,也导致在这个地区角力不断。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如果一国在这个地区介入得越深,可能会陷进去难以自拔,这在历史上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同时,“西进”尽管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扩大、经济上的互补,但是也要看到“西进”到这些辽阔的西域国家,他们在技术领域上还是普遍比较落后,因此在相当程度上、相当时间内很难成长为全球科技、金融的高地。这样,想当然地提升“西进战略”,可能无论是从技术或管理角度,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对于“西进”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对于它的风险要有充分的估计。 

(本文作者王林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