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中东论坛
中国在巴以和谈中可以有所作为
文章来源:贺文萍    日期:2013-05-12
】【打印 关闭

5月6日的这一周,中国的中东外交比较忙碌。先是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抵达北京并进行国事访问。一天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抵达上海,随后也将来到北京继续进行其连任总理之后的首次出访。巴以两国领导人“前后脚”访华不仅在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两国领导人几乎同期出访同一个国家,这在国际外交史上也非常罕见。一时间,有关“中国要在中东事务上施展拳脚,以扩大自己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评论立即充斥于西方的报端和网络之中。

其实,中国要在中东事务上“施展拳脚”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何“施展拳脚”以及这样做可以对巴以和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却的确需要厘清一下。

众所周知,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以巴以冲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和争端,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与持久和平的最主要的因素。巴以之间虽然在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中达成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共识,但其后却因种种内外因素的干扰而使巴以和谈难以推进,甚至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美国作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力量,自上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推动促成《戴维营协议》之后,再到后来的克林顿、小布什以及奥巴马,历届美国总统都曾尝试推动巴以和平来实现美国中东政策的大突破,但均因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立场而使其外交努力大打折扣。 

与美国拉偏架的立场不同,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进程启动以来,中国在中东事务上长期以来是持“中立”和“平衡”的客观立场,并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均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和坚决反对以色列扩建定居点,反对暴力和主张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以谈判方式实现巴以和平,是中国在巴以问题上所坚持的立场。习近平主席5月6日在会见阿巴斯总统时再次以清晰、完整并且具体的四点主张(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应该将谈判作为实现巴以和平的唯一途径;应该坚持“土地换和平”等原则不动摇;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全面阐述了中国的这一原则立场。

此次巴以两国领导人的相继访华,清晰表明了巴以双方对中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视和期待。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也是中国第一次以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就中东问题提出的明确和具体主张,这同样充分表明中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视以及中国愿意为推动巴以和谈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完全可以凭借与巴以双方均保持的良好关系,不仅加强和深化与巴以之间在经济层面的联系,而且可以在“斡旋”和“促和”方面“施展拳脚”,发挥正能量。 

虽然中国不可能仅仅通过邀请巴以领导人的一次相继访华就“魔术般”地化解巴以之间的和谈障碍,但中国可以凭借自己与巴以双方的良好关系,以及与中东地区其他重要力量的接触,不仅了解诉求、传递信息,而且提出建议、撮合会谈。另外,中国还可以在经济层面做得更多,不仅可为缓解加沙的人道主义困境伸出有力的援手,而且通过加强对巴以的投资和经贸合作,帮助两国发展经济和缓解财政困境,通过推动巴以在市场和经济方面的融合来推动和平进程的推进。 

总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执政不到两个月的短暂时间内就敢于在外交领域“触碰”当今世界外交中最复杂、最困难和最难解的“难题”,这本身就体现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敢于和乐于承担大国国际责任,希望在巴以和谈中有所作为,借助中国“不寻常的地位”和“软实力”来为推动巴以和谈的国际努力增添新的动力。 

2013年是《奥斯陆协议》签订20周年。国际社会需要行动起来。中、美在此问题上朝着同一方向外交着力。我们乐见奥巴马总统和克里国务卿出访中东,西方舆论也应该习惯并为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积极参与而鼓掌。 

(本文作者贺文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