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阿萨德政权垮台的原因及叙利亚局势走向
- 发布时间:2024-12-25
- 作者:王建
-
字号:
大中小
- 打印
2024年12月8日,叙利亚政府反对派攻占首都大马士革,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叙利亚的变局从本质上讲是中东两大阵营较量的结果,但阿萨德政权倾覆如此之快,内因仍是决定因素。反对派背后势力的利益共识促成了叙利亚变局,未来的叙利亚局势走向也必将由各派的利益所决定。
一、阿萨德政权垮台的原因
第一,巴沙尔总统本人失去了抵抗意志和信心。兄长的突然离世,让巴沙尔·阿萨德毫无准备地从一名眼科医生转为总统接班人,成长经历决定了他缺乏其父的统治铁腕和在复杂中东立足的手段。内战以来,巴沙尔在俄罗斯、伊朗和真主党的支持下勉强维系政权,但长期处于中东地缘政治斗争的漩涡和美西方制裁中,使他身心俱疲。当知晓俄罗斯和伊朗已不再可能支持他时,加之夫人重病,巴沙尔在精神上失去了抵抗意志和决心,自始至终没有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抵抗反对派的决心。
第二,阿萨德政权完全失去了民心。长期内乱,美西方国家制裁,阿拉伯兄弟国家抵制,石油产区被美国支持的库尔德人控制,经济几近崩溃,腐败猖獗,民众怨声载道,军人不愿再为阿萨德政权卖命。
第三,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无力继续支持。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无暇他顾;伊朗地区战略的脆弱性决定了惟有舍去阿萨德,才能保全现政权;黎巴嫩真主党军事实力严重受损,无力驰援阿萨德。
第四,反对派准备已久,在背后势力支持下趁虚而入。以沙姆解放组织为主导的反对派并非是一群散兵游勇,而是具有一定组织性的武装力量。沙姆解放组织在伊德利卜省等地的控制区,组建了“救国政府”,建构起一套政权和组织架构。在背后支持势力的协调下,各反对派达成推翻阿萨德政权这一共同目标而统一行动。
二、多重因素影响叙利亚局势走向
第一,以沙姆解放组织为核心的反对派能否建成全国统一稳定的政权。12月10日,沙姆解放组织领导人朱拉尼宣布成立叙利亚临时政府,由“救国政府”总理巴希尔出任临时政府总理。临时政府运行至2025年3月。但是,叙利亚变局不单纯是民众抗议导致的政权更迭,而是反对派背后势力达成利益共识的结果,未来政局势必会充满各派间的争斗与妥协,难以建成统一稳定的全国政权,最大的可能是各方势力割据的碎片化混乱局面。
第二,朱拉尼的意识形态从极端转向温和能否赢得国内外的信任。作为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反对派领导人,朱拉尼年少时接受的是世俗教育,2000年9月爆发的巴勒斯坦第二次因提法达和2001年“9·11”事件,给青年朱拉尼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放弃了世俗教育,逐渐接受了激进的政治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趋向激进。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朱拉尼放弃大学学业,进入伊拉克,在“基地”组织扎卡维领导下从事反对美国占领伊拉克的战争。在伊拉克期间,朱拉尼结识了日后成为“伊斯兰国”首领的巴格达迪,深受其影响,并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彼时的朱拉尼,意识形态是严格的圣战思想,公开宣传其目标是让叙利亚受到伊斯兰法的治理,并明确表示该国没有阿拉维派、什叶派、德鲁兹派和基督教少数派的生存空间。2011年,朱拉尼在叙利亚建立“基地”组织分支机构——努斯拉阵线,主要目标是推翻叙利亚政府,建立逊尼派伊斯兰国家。2012年,美国宣布努斯拉阵线为“基地”组织分支机构,将其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并悬赏1千万美元捉拿朱拉尼。随着努斯拉阵线势力的发展壮大以及中东地区反恐斗争局势的演变,朱拉尼的思想逐渐转向温和,与巴格达迪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走向分裂。2016年7月,朱拉尼与“伊斯兰国”公开决裂,宣布建立沙姆解放组织(HTS)。此后,朱拉尼领导下的沙姆解放组织专注于在叙利亚发展势力。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一方面,反对全球圣战思想,对与“基地”组织或“伊斯兰国”有联系的人采取镇压行动;另一方面,在统治区域内推行宽容意识形态。推翻阿萨德政权后,朱拉尼以温和包容的姿态示人,表达了国内各民族教派平等以及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治国理念。朱拉尼的意识形态从极端转变为温和,能否赢得国内外的信任还需要时间。
第三,沙姆解放组织主导的政府能否赢得政权合法性。在推翻阿萨德政权这一共同目标实现后,反对派各方利益、理念不同,能否继续协调行动,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否为各派所接受,临时政府如何处理与库尔德人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影响沙姆解放组织的执政。尽管反对派领导人朱拉尼通过土耳其向美国和国际社会保证,以沙姆解放组织为核心的反对派联军在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军事行动中,未包括人和“伊斯兰国”成员,也不会让“伊斯兰国”加入新的临时政府,反对派联盟已和极端组织完全断绝了关系,但国际社会因沙姆解放组织曾经的极端思想而对其主导的政权仍存疑虑。
第四,叙利亚新政权如何处理与土耳其的关系。土耳其是叙利亚反对派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其在叙利亚有三大诉求:打击由美国支持的由库尔德人组成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让超过300万的叙利亚难民返回;在俄罗斯和伊朗退出叙利亚后取得在中东地缘政治竞争中的优势,伺机收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洛桑条约》划给叙利亚(当时由法国委任统治)的领土,实现其百年复兴梦。土耳其恢复奥斯曼帝国昔日荣耀的梦想,将严重侵害叙利亚的领土主权和完整,未来的叙利亚政府能否忍受土耳其的控制尚难预料。
第五,叙利亚新政权如何处理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反对派领导人朱拉尼称以色列是朋友,不会与以色列进行战争,这样的表态或许只是为遵守反对派背后势力的利益共识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但是,他的伊斯兰主义思想与以色列的大以色列野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未来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领土争端如何解决。美国政府已经与叙利亚临时政府接触,并取消了对朱拉尼的1000万美元悬赏。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表示不会介入叙利亚事务。但是,鉴于美国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当以色列利益受到威胁时,美国会坚定站在以色列一边。
第六,叙利亚新政权如何防范极端和恐怖组织趁乱再起。阿萨德政权垮台,可能使叙利亚再度成为中东刚和国际安全治理的风险点。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趁乱肆虐,短时间内占据了从叙利亚到伊拉克的大片土地。在国际社会合力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势力被极大削弱,但未被彻底消灭。据估计,“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北部一带大概还有1万名成员。叙利亚若再度陷入内战,不能排除“伊斯兰国”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如果“伊斯兰国”趁乱再起,将对中东和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防范“伊斯兰国”等极端和恐怖组织的再度猖獗,是叙利亚新政权的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王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图书信息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