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社团
全国伊朗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章来源:吴成    日期:2011-01-05
】【打印 关闭

全国伊朗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吴成[1] 任富同[2] 

    全国伊朗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5月8~10日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海湾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大学和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多个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要围绕今年的伊朗大选、伊朗核问题、中伊关系和中国伊朗学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专家学者们经过热烈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伊朗总统选举问题 

    本年度伊朗总统选举是此次研讨会讨论最多的话题。有的与会者提出了忠于伊斯兰价值观和伊斯兰革命的保守派将获胜的理由:①在目前的伊朗与美国关系中,伊朗对美国在战略层面存在一定优势;②现政府界内发展效果显著,经济上百姓获益较多,倾向支持保守派;③在德黑兰以外的其他省份,保守派赢得了广泛支持;④民众在心理上对连任的定势,伊朗的前几届总统大多连任,因此对连任认同度较大;⑤保守派的立场比较一致。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保守派相对占有优势,当选可能性较大。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保守派的内贾德最具实力,他当选的理由有:①作为现任总统,他在选举中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具有有一定的职位、资源优势;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③如果,其他人当选,内贾德许下的承诺将不能兑现,无法满足选民的预期希望。 

    也有与会者认为,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穆萨维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与现任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是同乡,并且保持有良好私人关系;②在当总理期间,其管理经济的才能给40岁以上的人留下了胜任工作的好印象;③各大城市的精英人物倾向支持他;④穆萨维的夫人是哲学博士,且担任一所大学校长之职,在青年选民中有一定号召力;⑤精神领袖与内贾德存在一定执政理念差异,经常对其进行敲打,穆萨维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在讨论中,有学者提出,在当时已报名的候选人中,卡鲁比、雷扎伊二人由于各种原因,当选的希望不大,可排除在外。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多数与会学者倾向于保守派的内贾德连任。鉴于伊朗总统选举结果过去常会爆出冷门,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另外,在伊朗目前的政治背景下,穆萨维可能将在伊朗未来的政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讨论伊朗总统选举和伊朗政治民主化过程中,有学者提出,选举不等于民主,民主也不仅限于选举,伊朗的伊斯兰民主模式是伊朗的伊斯兰传统与现代因素的有机结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当今政治的一个奇观,伊斯兰式民主反映了现阶段宪政主义与传统主义的结合。 

关于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是另一个谈论较多的话题。 如何看待伊朗核问题?有学者提出,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大国围绕该问题的博弈。从民族主权、国家尊严的高度看伊朗核问题国际社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伊朗这一主权国家实施制裁是没有道理的。在谈到伊朗核问题与核不扩散问题时,有学者提出,目前的核不扩散机制不能有效防止核扩散。在谈及伊朗内政变化与核问题的关系时,有学者提出,伊朗内政的变化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较小。 

    伊朗核问题将以何种方式结束?有学者提出,以色列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从直布罗陀海峡的军事演习表明,以色列要武力解决,并提出了南、北、中三条行动路线,其中北线应是最佳选择。一些学者认为伊朗核问题有望在伊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缓和中得到一定缓解。 

    美国与以色列,到底谁绑架了谁?有学者提出,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应取决于美国,它只是美国中东战略上的一个棋子。因此,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愿看到中东更乱,近期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也有学者认为,奥巴马的耶路撒冷之行表明,是以色列绑架了美国。 

    讨论还涉及到了奥巴马的中亚政策,有学者认为,受麦金德“欲征服世界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先征服中亚”思想影响,美国现在的阿富汗政策是错误的。21世纪的征服不是武力征服,而是思想征服。在南面是佛教,西面是伊斯兰教,北面是东正教、东面是马克思主义和儒学思想的情况下,哪一种思想能够说服其他背景下的人,它才是中亚的真正征服者,并有望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中伊关系问题 

    中国与伊朗是从未交恶的民族,在历史上,伊朗一直面向的是西方。1920年6月1日,中伊两国签订外交关系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之间平等的外交条约。 

    2006年2月,伊朗《共和国报》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在新形势下,中国要崛起,伊朗追求跨文化外交,向外输出伊斯兰价值观,中伊关系面临挑战。有学者专门就文化因素在中伊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伊朗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穆斯林民族的族源、文化教育、生活伦理、门宦组织等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堪称是中国伊斯兰文化形成的基础。新疆地区与内地相比,由于在地理上与伊朗的接近性,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乃至文化传统上的相似性使得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受到伊朗因子的作用更为独特、深刻和持久。伊朗伊斯兰文化的踪迹在中国伊斯兰世界俯拾即是,伊朗因素与中国本土文化整合的方方面面都有新质的产生,使得中国伊斯兰文化成为独立于世界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一支奇葩,并据此提出要充分利用宗教的润滑剂功能。 

    中伊之间有很多利益共同点,在国际博奕中,要学会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以实现本国的外交战略目标。 就中国如何处理与美国、伊朗关系问题,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多数利益都与美国息息相关。 按照华盛顿智库的观点,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重点依次为怎样处理好与“老大”的关系、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美关系和中伊关系处在两个不同的层面,鉴于此,中方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处理与美伊的关系,要学会利用不同层次的问题为解决其他层次的问题服务。同时,就进一步扩大中国国际地位和战略选择问题,有学者提出,中国是个大国,而不是强国,中国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既要善于斗争,也要善于妥协。 

中国的伊朗学建设问题 

    目前中国伊朗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相关学者获得的信息滞后,导致中国智库学者的作用远远低于国外同行。这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有利于达成共识,但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决策建立在不尽科学的判断基础之上。同时,学者“单一”的声音也不利于外国对中国的了解。 

    在伊朗学建设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伊朗学研究者要在学者、媒体和政府三者的互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要尽量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所要研究的事务;相关职能部门在学术政策上要有远见,既要培养学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为学者营造宽松的、能够让其发挥应有作用的环境;学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术素质和前瞻能力。 

    另外,有学者还就伊朗的石油政策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伊朗的国家发展需要高油价,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离不开石油资金的支持,目前伊朗的石油开发技术和能力决定其需要提高油价。同时,伊朗的国家安全也需要高油价。伊朗把国家安全建立在成为地区军事大国的基础上,军费开支及核计划的实施等都离不开石油收入;伊朗面临美国、以色列的遏制,可通过提高石油价格等手段降低遭受军事打击的风险。此外,作为天然气资源大国,伊朗加强与天然气资源国合作,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能源供应中的话语权,从而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斗争中获得更大主动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安全需要,仍将是决定伊朗能源政策的基础因素。高油价是伊朗手中的一张好牌。 

    还有学者就德黑兰的市政建设作了专题发言,足见中国伊朗学的关注和研究领域正在拓宽。 




[1] 本文整理者吴成系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2] 本文整理者任富同系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