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社团 > 中国中东学会 > 新闻

第八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全球安全与发展视域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 发布时间:2023-09-22
  •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官网
  • 字号:
  • 打印

 

202391617日,第八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中国中东学会、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中东研究系联合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沪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研究机构协办。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应邀在论坛作主旨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论坛开幕式由上外中东所所长丁俊教授主持,上外党委书记姜锋教授、中国中东学会会长王林聪研究员、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中东研究系执行主任哈桑·哈基米安(Hassan Hakimian)教授分别致辞。来自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伊朗、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巴勒斯坦、黎巴嫩、阿富汗等众多中东国家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交流并提交了会议论文。

 

(图为论坛合影)


(图为翟隽特使作特邀演讲)


(图为朱威烈教授主持翟隽特使主旨演讲)

 

姜锋书记表示,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初步形成上外的一个学术品牌,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成为推进上外相关领域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上海外国语大学将不断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与合作,继续支持中东研究所“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的建设,联合和协同各方面学术力量,共同将这一学术品牌打造得更具影响力。


(图为姜锋书记致辞)

 

王林聪研究员代表中国中东学会向所有与会者表示欢迎。他表示“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已成为国际中东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和学术品牌,对国际中东研究和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林聪谈到,自主、发展、和解是当前中东变化的新特征,中东迎来了破解安全困境、推动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中东地区深层次发展问题、安全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需要国际中东学界加强研究,共同探索解决中东安全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性思路、方案和途径。


(图为王林聪研究员致辞)

 

哈桑·哈基米安教授指出,安全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很多中东国家面临转型问题及诸多挑战,比如海合会国家需要应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俄乌冲突导致一些中东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等。中东国家更需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找准合适的国际定位。


(图为哈桑·哈基米安教授致辞)


(图为丁俊所长主持开幕式)

 

论坛第一阶段主旨发言由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主持。


(图为开幕式主旨发言现场)

 

前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埃及原大使吴思科以《中东“和解潮”的趋势及其意义》为题发言,指出当前中东地区出现的“和解潮”是令人鼓舞的现象,中东地区秩序从过去依附盟友到选择多边转型,这一过程中以发展促安全正在成为很多中东国家的共识。中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可持续安全观,为中东地区注入正能量。


(图为吴思科大使作主旨发言)

 

伊朗伊玛目·萨迪克大学董事会成员及秘书长、文化与传播学院穆罕默德·霍玛约恩(Mohamad Homayoon)教授在题为《跨越共同未来的文明:中国—西亚关系中的文化交流》的发言中,探讨“中东”概念暗含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他认为在历史长河中,文明与反文明现象同时存在;与西方文明不同,伊朗文明追求和平与友谊,反对霸权主义;在中国的帮助下,西亚的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图为穆罕默德·霍玛约恩教授作主旨发言)

 

美国杨百翰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律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布雷特·沙夫斯(Brett Scharffs)教授以《建立通向伊斯兰世界的桥梁》为题发言,认为要实现全面安全,需要搭建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需要跨越文明间隔阂,而重视人类的尊严可以成为文明间对话的基石。


(图为布雷特·沙夫斯教授作主旨发言)

 

联合国西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UN-ESCWA)“治理与国家建设部”主任、新英格兰大学政治学系尤尼斯·阿维夫(Youness Abouyoub)高级研究员以《全球秩序变化中中东北非地区能源地缘政治》为题发言,他分析了西亚石油输出国能源转型的内涵,推断大部分石油输出国的能源转型还未成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世界来讲都是利好,希望倡议能够持续推进下去。


(图为尤尼斯·阿维夫高级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以《中东地区体系的转型与重构》为题发言,从三个层次分析了中东地区体系的旧特征,认为当前中东体系呈现积极的变化,如影响该地区的外部大国日趋多元化、“和解潮”出现、战略自主性增强,但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


(图为刘中民教授作主旨发言)

 

论坛第二阶段主旨发言聚焦全球视角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由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中东研究系执行主任哈桑·哈基米安教授主持。

中国驻卡塔尔原大使高有祯作了题为《解决中东安全困境需要中国智慧》的发言,认为恐怖主义、武器泛滥、教派冲突、领土争端、财富分配以及大国博弈等是中东地区安全挑战的核心问题。中国在促进中东国家政治对话、外交斡旋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高有祯大使作主旨发言)

 

阿尔及利亚阿布·巴卡·贝尔凯德·特伦森大学宰因·巴尔卡(Zine Barka)教授作了题为《阿拉伯地区的粮食问题:现状和加强其粮食系统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可能政策》的发言,认为中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敏感而脆弱,应该通过改善经济治理、增加粮食储备、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图为宰因·巴尔卡教授作主旨发言)

 

法国KEDGE商学院地缘政治学教授兼研究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叶海亚·祖必和(Yahia Zoubir)以《正在出现多极化的中东北非地区:新政策视角》为题发言,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中东北非地区对欧盟的特殊重要性,认为欧洲前殖民国家在解决中东北非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欧洲国家有道义责任来维护中东的稳定。


(图为叶海亚·祖必和教授作主旨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中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与展望》的发言,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在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也为中东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提供了机遇。


(图为王健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末近浩太(Kota Suechika)教授作了题为《黎巴嫩真主党在联合民主中的政治传播策略(2016-2020):Al-Manar的定量文本分析》的发言,他通过话语分析路径和多媒体计算,得出真主党并非总是黎巴嫩问题根源的结论。

 

(图为末近浩太教授作主旨发言)

 

除主旨发言环节外,本次国际论坛还设“全球安全与中东”“全球发展与中东”“中东能源与数字经济”“变动中的中东地区格局”“中东地区动态”五个分论坛。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与中东发展、全球安全倡议与中东安全、中东国家高科技合作与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中东地区发展、中东安全架构与海湾安全架构建设、中东的历史政治社会与地区安全、中东的经济能源粮食问题和区域发展等话题,与会专家学者们交换了最新看法。

第一分论坛聚焦“全球安全与中东”,分为“全球视域下的中东安全”和“中国在塑造中东秩序中的角色”两个分议题。


(图为第一分论坛现场)

 

第一阶段研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章远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孙德刚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金良祥副研究员、印度贾米亚·米利亚伊斯兰大学西亚中心苏佳塔·艾诗娃娅(Sujata Ashwarya)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王震研究员、多哈研究生院国际冲突解决学院院长易卜拉欣·弗拉伊哈特(Ibrahim Fraihat)副教授、巴基斯坦国防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学院阿西夫·伊克巴尔·达瓦尔(Asif Iqbal Dawar)助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仝菲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唐探奇分别发表演讲。学者们先后就“海合会与上合组织”“全球安全倡议与中东实践”“作为安全复合体的海合会”“美国反恐对中东地区格局的影响”“中东代理人冲突的未来”“重构安全—发展模式:对中国在中东发展和平模式的批评分析”“海湾安全形势及中国参与治理的路径”“‘阿拉伯之春’与中东代理人战争”等展开讨论,重点聚焦海湾地区,特别是海合会国家面临的安全与发展问题。


(图为章远研究员主持第一分论坛第一阶段研讨)

 

第二阶段研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金良祥副研究员主持。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敏敬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王南、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章远研究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后哈什马特·乌拉·汗(Hashmat Ullah Khan)、河北师范大学王丽影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阿米尔·艾斯麦里(Amir Esmaeili)、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韩建伟副教授分别发表演讲。学者们围绕“中东国家需要加强地区认同与合作”“阿富汗和地区合作的重建——中国的优势和角色”“平衡、对冲和联盟:中东北非国家在变化国际秩序中的战略选择”“沙伊和解中的中国因素”“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中的角色与局限性”“全球安全倡议与中国—伊朗在新中东安全构建中的安全合作”“中国对伊朗向东看政策的认知与回应”等方面展开探讨,重点聚焦中国对推动中东地区秩序转型中的作用。



(图为金良祥副研究员主持第一分论坛第二阶段研讨)

 

第二分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发展与中东”,下设“中国与中东共建‘一带一路’”和“经济发展与中东”两个议题。


(图为第二分论坛现场)

 

第一阶段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姜英梅副研究员主持。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金忠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敏教授、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博士生内卡迪·德米尔詹(Necati Demircan)、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刘冬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邓伟林,分别围绕“新时代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与有效性”“全球发展倡议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路径”“中间走廊铁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中国与沙特伊朗复交”展开研讨,重点探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东一带一路合作的问题。


(图为姜英梅副研究员主持第二分论坛第一阶段研讨)

 

第二阶段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敏研究员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姜英梅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文少彪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李雪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围绕“苏丹内乱及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东金融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中东的金融合作”“大国竞争与新时代中国对中东的经济外交”“俄乌冲突下的中东粮食危机”“中国对沙特与朝觐相关的基础设施外交”展开探讨,聚焦中国与中东发展与安全具体领域的合作问题。


(图为魏敏研究员主持第二分论坛第二阶段研讨)

 

第三分论坛主题为“中东能源与数字经济”,下设“能源与中东发展”和“中东数字经济与知识经济”两个议题。


(图为第三分论坛现场)

 

第一阶段研讨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西万·赛义德(Seevan Saeed)副教授主持。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院冯璐璐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周军助理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甄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陈飞羽,分别围绕“绿色‘一带一路’与中国—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绿色能源合作”“红海能源地缘政治:大国竞争与能源安全”“中国与中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的动机、现状和前景”“约旦和以色列的关系及约旦河流治理”“美国在中东的水外交”展开探讨,聚焦传统及绿色能源视角下中国与中东的合作。


(图为西万·赛义德副教授主持第三分论坛第一阶段研讨)

 

第二阶段研讨由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院冯璐璐教授主持。印度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西亚与北非研究系研究学者莫赫德·瓦西姆(Mohd Waseem)、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李意副研究员、潍坊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杨辉副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中东政治方向西万·赛义德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舒梦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学学院曹语庭博士,围绕“沙特2030年愿景与知识经济”“卡塔尔对外援助的动机”“海湾国家受人工智能引导的另一场革命”“疫情后阿联酋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前景”“战区的知识生产:以叙利亚东北部大学为例”“数字经济算法对阿拉伯世界女性就业的影响”展开研讨,聚焦中东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其产生的多重影响。


(图为冯璐璐教授主持第三分论坛第二阶段研讨)

 

第四分论坛的主题是“变动中的中东地区格局”,下设“国际体系变化背景下的中东”和“中东地区文明、文化与软实力”两个议题。


(图为第四分论坛现场)

 

第一阶段研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胜湘教授、黎巴嫩研究与文献咨询中心负责人胡萨姆·曼塔(Hosam Mantar)、上海政法学院岳汉景教授、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中央委员阿莱·迪克(Alaa Aldeek)、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魏亮副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刘畅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陈瑶、厦门大学博士生包玉婷,围绕“中东从政治向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国际背景与驱动因素”“俄乌冲突后的中东秩序变化”“中国与阿拉伯‘黎凡特走廊’”“俄乌冲突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的影响:增强国际多边主义”“国际与地区格局演化背景下的印度与以色列关系”“乌克兰危机以来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调整与展望”“以库治库:长期存续的土耳其乡村卫队制度”“安倍政府在中东的‘平衡外交’:内涵、动因与困境”展开讨论,聚焦俄乌冲突及地区格局演化背景下中东地区秩序的变化及域外大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图为薛庆国教授主持第四分论坛第一阶段研讨)

 

第二阶段研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日本静冈大学山本健介(Kensuke Yamamoto)高级助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卡姆兰·萨迪克(Kamran Saddique),土耳其安卡拉耶尔德勒姆·贝亚泽特大学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中心“土耳其、亚洲和印太研究项目”负责人纳茨木·伊斯兰(Nazmul Islam)助理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埃及赫勒万大学阿卜杜拉·赛义德·尤素夫·阿卜杜拉扎克(Abdallah Sayed Yousef Abdelrazek)助理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张志远,分别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概念体系”“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安全:挑战与回应”“逊尼派关于耶路撒冷的符号政治:特朗普政府时期及之后的地区对抗”“中国在中东的软实力:以中沙共建‘一带一路’为例”“非西方的软实力战略:以伊朗、土耳其为例”“现代阿拉伯思想的共同体意识”“跨文化及地区视角下的中沙安全合作”展开探讨,聚焦中东地区的文明、文化及中国在该地区软实力的构建。


(图为李伟建研究员主持第四分论坛第二阶段研讨)

 

第五分论坛主题是“中东地区动态”,下设“土耳其对外政策与地区动态”和“阿拉伯国家对外政策动态”两个议题。


(图为第五分论坛现场)

 

第一阶段研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赵军副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秉忠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研究院李艳枝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邹志强研究员、天水师范学院王兰(Shabnam Dadparvar)副教授、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刘义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晋副教授、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穆吉布·阿拉姆(Mujib Alam)教授、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彭博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生金诗怡,分别就“土耳其安全话语与国家治理”正义与发展党的党内民主发展”“土耳其2023愿景的经济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土合作及其对伊朗影响”“国际与地区政治中的土耳其2023年动态”“16世纪明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朝贡体系及其合法性比较”“中国与土耳其在海湾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土耳其的战略愿景与地区力量的困境”“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国家女性主义”发表演讲,重点关注土耳其的政治发展、经济困境、外交转向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图为赵军副教授主持第五分论坛第一阶段研讨)

 

第二阶段研讨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秉忠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前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Gafar Karar Ahmed)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唐见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梅丽安(Kouki Mariem)、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包澄章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赵军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段九州助理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研究生亚当·拉鲁西(Adam Laroussi)、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卢秋怡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林昕煜、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沈欣,分别围绕“海湾地区在非洲之角竞争”“苏丹冲突”“从叙利亚至乌克兰:冷战从未停止,仍在加剧”“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新合作”“等距外交:沙特阿拉伯外交政策的新方向”“埃及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东事务的阿拉伯性与埃土竞争”“国际合作与国家衍射:埃及与土耳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度挑战”“中国与北非国家粮食合作的基础与前景”“黎巴嫩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传统组织的现代性:约旦的部落与国家建构”发表演讲,重点讨论中东地区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竞争与冲突、改革发展等动态。


(图为李秉忠教授主持第五分论坛第二阶段研讨)

 

论坛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英文期刊《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编辑部主任舒梦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利莘、姜爽、陈飞羽、陈瑶、林昕煜分别对5个分论坛的研讨内容作了汇报。


(图为《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编辑部主任舒梦主持闭幕式)

 

前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对本次论坛作学术总结,他强调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坚持通过劝和促谈来化解地区冲突,以和平发展促进地区稳定,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对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加法尔大使作学术总结)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英文期刊《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副主编钮松在闭幕致辞中强调,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助力中东地区安全与发展研究。他感谢专家学者们对“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的积极参与,表示上外中东研究所将与各有关方面协同合作,继续致力于“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的建设。


(图为钮松研究员作闭幕致辞)

 

“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到第八届,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中东研究国际论坛。“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诚邀各位与会专家继续支持和参加2025年第九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

“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由衷感谢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上外职能部门、同传人员、会务人员和研究生志愿者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作出的贡献。

新华社、环球网、上观网、澎湃新闻及《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多家媒体对论坛作了报道。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 电话:010-87421056| 邮政编码:10010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