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源 > 非洲国家概况
尼日利亚
文章来源:    日期:2009-06-01
】【打印 关闭

尼日利亚 国别报告——尼日利亚.pdf

国名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面积    923768平方公里。 

人口    12177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8人1998年。 

民族或部族    全国有250多个部族,其中三个大部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的29.5%,西部的约鲁巴族占人口的20.3%,东部的伊博族占人口的16.6%。此外还有6个较大的部族:卡努里族 Kanuri占人口的4.1%,伊比比奥族 Ibibio占人口的3.6%,蒂夫族 Tiv占人口的2.5%,伊贾族 Ijaw占人口的2.0%,埃多族 Edo占人口的1.7%,纽普族 Nupe占人口的1.2%。其他部族占人口的17.5%。 

宗教    居民中47.2%信奉伊斯兰教,34.5%信奉基督教,12.3%信仰其他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 

首都    阿布贾Abuja,1991年12月正式从拉各斯Lagos迁入。人口约40万1995年。国家元首    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Olusegun  Obasanjo,1999年2月27日大选中当选,5月29日宣誓就任尼日利亚第三共和国总统。 

自然地理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在尼日尔河的中下游。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北部与尼日尔相邻,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西部与贝宁接壤,东部与喀麦隆交界。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从东到西距离约为900~1200公里,从北到南距离约为1050公里。 

尼日利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地理区域。北部中央高平原、乔斯高原、索科托平原、乍得盆地。中部为尼日尔河—贝努埃河河谷,东起喀麦隆边界,西至贝宁边界的广阔地区。南部为约鲁巴高原,东部边界山地及南部与东南部沿海平原。 

北部中央高平原平均海拔900米)和乔斯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约占全国面积的1/4。乔斯高原最高山峰达1677米。南部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海岸线长约800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00~500米,尼日尔河口三角洲地带海拔仅为15米。 

尼日利亚国内主要河流为尼日尔河及其最大支流贝努埃河,这两条河都发源于国外。尼日尔河发源于几内亚与塞拉利昂交界处的富塔贾隆山地,全长4000多公里,其中约有1/3里程即1400公里在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利亚的国名因尼日尔河而得名。贝努埃河发源于喀麦隆西部的阿达马瓦高地。尼日尔河在洛科贾与贝努埃河汇合后,往南奔流500公里注入几内亚湾,在入海处形成尼日尔河口一个大面积的三角洲地带。尼日尔—贝努埃河在境内形成“丫”字形,将全国分割为北、西南、东南三大地区。 

尼日利亚地处热带,在东经3°~15°和北纬4°~14°度之间。南北气温差别较大。南部湿热多雨,北部炎热干燥,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全年分旱季和雨季,高温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的4月为旱季。全国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气温为24°~27℃。沿海地带平均最高气温为30℃,最低气温为20℃;北部一般为34℃和18℃。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向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南部沿海平均年降水量约1800毫米,东部年降水量高达4300毫米以上。中部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雨季时间和雨量分布不稳定。北部广大地区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降雨季节比较稳定。历史 

早期历史    尼日利亚是西非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2000多年以来,尼日利亚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古代文化,对非洲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有过自己的贡献。2000多年前尼日利亚北部乔斯高原的诺克文化 因在乔斯城西南的诺克村发现而得名,是在撒哈拉以南最早发现的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文化。它分布在尼日尔河中游和贝努埃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它的繁荣时期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石器和铁器,以及许多精致的人体和动物的赤陶雕塑,反映了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 

公元9世纪中叶,尼日利亚东北部的卡努里人祖先在乍得湖地区建立了加涅姆—博尔努王国。11世纪以后向西扩张,把卡诺以东的大片热带草原纳入王国版图,控制了连接豪萨的卡诺、费赞在今利比亚境内和达尔富尔今苏丹境内的商路,国势日益强盛。11世纪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到14世纪初已成为闻名的伊斯兰教文化中心。14世纪末,王国国都从乍得湖东岸迁到西岸的博尔努地区。以后的两个世纪,连年征战,抵御强敌,同时与桑海帝国争雄,成为中、西苏丹地区的军事强国。11~13世纪,尼日利亚北部的豪萨族先后建立了7个豪萨城邦王国:道拉Daura、戈比尔 Gobir、卡诺 Kano、卡齐纳 Katsina、拉诺 Rano、扎里亚 Zaria和比拉姆 Biram。这些豪萨城邦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它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城邦王国。各自有自己的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国王有文武大臣辅佐,军队以骑兵为主。当时,豪萨城邦王国以商业和手工业著称。13世纪,豪萨商人足迹已遍及中西苏丹,其纺织品、羊毛制品、铁器和铜器等手工业产品,通过撒哈拉沙漠运销北非各地。15世纪在尼日利亚境外西北方向兴起强大的桑海帝国,16世纪初入侵豪萨诸邦,豪萨城邦曾一度附属于桑海帝国。16世纪60年代,豪萨族起义反对桑海帝国的统治。16世纪末,桑海帝国被摩洛哥军队击败,而后日衰。同豪萨族居民杂居几个世纪的富拉尼人 即富尔贝人由于传播伊斯兰教而遭到戈比尔等城邦国王的反对,于1804年在富拉尼教长奥斯曼·丹·福迪奥的号召和领导下,发动圣战护教战争。1808年,福迪奥率领信徒攻克戈比尔王宫,征服各豪萨城邦,在北部地区除博尔努外建立了以索科托为中心的富拉尼帝国。 

在西南部,约鲁巴族从10世纪开始,先后建立了奥约 Oyo、伊费Ife、贝宁Benin等森林王国。19世纪初叶以前,奥约王国是约鲁巴族地区最大的国家。这些王国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出现了以铸铜和赤陶为代表的伊费文化,13世纪步入鼎盛时期。位于约鲁巴地区东南的贝宁王国,在16~17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向西延伸到拉各斯和达荷美,向东到尼日尔河三角洲。19世纪英国入侵前,贝宁王国是几内亚湾较强大的国家,以铸铜雕塑、牙雕和木刻等精美工艺品著称,世称为“贝宁文化”。在东南部的伊博人、伊比比奥人、伊贾人等,历史上没有统一的国家,其组织形式是以家族和宗教为基础的村社。尼日尔河中游地区的努佩人,贝努埃河中游地区的蒂夫人,同喀麦隆接壤地区的朱昆人都曾发展为独立的王国,但经常受到临近大国的控制。 

殖民主义侵略和统治    15世纪以后,尼日利亚不断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尼日利亚沿海的比夫拉湾和贝宁湾进行掳掠,贩卖奴隶。1553年,英国第一批船队入侵贝宁湾。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借口禁止奴隶贸易,开始干涉尼日利亚地方事务,将其势力伸向到整个尼日利亚海岸。1861年,英国占领拉各斯,在此建立第一个殖民地,随后向内地扩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完成武装占领之后,先后建立了“北尼日利亚保护国”1900年和“南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1906年。1914年,英殖民者统一各殖民统治机构,南北尼日利亚保护国合并为 “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至此,尼日利亚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遭到尼日利亚各族人民的坚决反抗。1851~1861年间,拉各斯王科索科领导反抗英殖民入侵。1894年,布罗赫米埃部落首领纳纳率领百艘独木船在贝宁河上阻击英国军舰入侵。1897年初的贝宁城保卫战,一万多名守卫军浴血奋战一个多月。后来,奥洛格博酋长领导贝宁人民持续一年半的反抗斗争。1903年,卡诺索科托人民进行了几个月的浴血卫城战,苏丹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联合各埃米尔王国共同抵抗英军的侵略。 

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尼日利亚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开展了反对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23年6月24日,以赫伯特·麦考莱Herbert Macaulay,被誉为尼日利亚民族主义之父为领导的尼日利亚民族民主党成立,揭开了尼日利亚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序幕。1936年成立尼日利亚青年运动,阿齐克韦Nnamdi Azikiwe和戴维斯 H.O.Davies等民族主义者参与领导工作。1938年,该组织发表《尼日利亚青年宪章》,要求统一尼日利亚各部族,发扬民族意识,在政治上争取“在英帝国范围内的完全自治……由本地人完全独立地管理自己的地方事务”。此时,该组织在全国25个省份中的20个省设有分支机构,是尼日利亚历史上第一个多部族的民族主义组织。1944年,以麦考莱和阿齐克韦为领导的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会议党宣告成立,是尼日利亚民族觉醒和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有100多个团体加入该组织,其宗旨明确提出为争取在英帝国范围内实现自治而团结奋斗。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持其统治,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企图通过宪法改革实现“分而治之”的阴谋,颁布了《理查兹宪法》,引起尼日利亚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群众抗议运动从南方发展到北方,在全国形成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反对理查兹宪法的抗议运动。在抗议运动中,人民要求废除《理查兹宪法》,反对分离和地区分治,主张建立一个民族自治的统一国家。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议会党在抗议运动中起着积极的领导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尼日利亚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在经历了40年代反对《理查兹宪法》的广泛的群众运动之后,进入50年代的制宪斗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历史时期。50年代以前,民族独立运动基本上是在以拉各斯为中心的南方地区。1949年12月,北方地区成立了以艾哈迈杜·贝洛Ahmadu Bello为主席的北方人民大会党。1951年3月,西部地区成立了以奥巴费米·阿沃洛瓦Obafemi Awolowo为主席的行动党。从此,尼日利亚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尼日利亚形成了东、西、北三大地区以及三大民族主义政党,在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鼎立争雄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北方和南方在实现全国自治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1954年1月拉各斯制宪会议通过了新宪法《李特尔顿宪法》,确定了尼日利亚三大地区分治和多级间接选举制度;规定了全国分为东、西、北三个地区,各区设一个行政会议和一个区议会,区议会享有立法和财政权;中央设立一个部长会议内阁和一个众议院享有立法创制权,宪法给予总督最大的权力。同时,英殖民者被迫将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改名为尼日利亚联邦国,由北区、东区和西区组成。1954年12月举行第一次联邦大选,结果是由北区和东区两大政党联合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英国总督任命阿齐克韦为东区总理、阿沃洛瓦为西区总理、贝洛为北区总理。1957年英国允许西区和东区分别成立自治政府,1959年同意北区成立自治政府。1957年由东、西、北三大区总理召开会议,在争取独立的共同目标上协调立场,一致达成了关于争取1959年实现独立的协议,反映了各族人民长期为之奋斗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反映了各党派国家统一意识的提高。在联邦众议院、各大区政府与政党的强烈要求下,尼日利亚终于在1960年10月1日取得独立,正式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是尼日利亚经历了近百年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是尼日利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独立后,巴勒瓦 Tafawa Balewa任联邦政府总理,阿齐克韦任联邦总督。1963年10月1日宣布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废除总督,阿齐克韦担任尼日利亚第一任总统。独立后为英联邦成员国。 

独立后的政治发展    由于历史、社会与文化原因,以及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的影响,尼日利亚独立以后,地区之间、部族之间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致使国家政权更迭频繁。1966年1月15日,伊博族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巴勒瓦政府,成立以伊龙西Aguiyi Ironsi,陆军司令,伊博族人为首的军政权。同年7月,豪萨族军官发动反政变,伊龙西被杀,陆军参谋长雅库布·戈翁Yakubu Gowon出任军政府首脑。1967年5月,以奥朱古Ojukwu为首的伊博族军人集团宣布东部地区脱离联邦中央政府,成立独立的比夫拉共和国。同年7月,联邦政府向比夫拉发动军事征讨,爆发了一场历时两年半的内战。1970年1月16日,比夫拉战败,内战结束。在这场内战中,估计有50~100万人死亡。戈翁执政期间,把全国原有4大行政区原为三大区,后又增加一个中区划分为12个州。1975年7月29日,豪萨族青年军官发动不流血军事政变,戈翁下台,成立以默塔拉·穆罕默德 Murtala Mohammed,信号兵司令为首的军政权。同年,军政府宣布将原12个州改划为19个州。1979年2月13日发生军事政变未遂,但穆罕默德遇难,由最高司令参谋长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Olusegun Obasanjo接任国家元首。他继续执行上届政府关于“还政于民”的政治纲领,召开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解除党禁,在全国成立5个政党。1979年7~8月间举行全国大选,以豪萨—富拉尼族为背景的“民族党”获胜,哈吉·谢胡·沙加里 Alhaji Shehu Shagari 当选总统,成立第二共和国文官政府。1983年12月31日,沙加里的文官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穆罕默德·布哈里Muhammed Buhari军政府宣布废除宪法,解散议会,取缔政党。1985年8月27日,陆军参谋长易卜拉欣·巴班吉达 Ibrahim Babangida发动政变上台执政,担任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87年7月,巴班吉达政府宣布计划于1992年“还政于民”,向第三共和国文官政府过渡;同时决定全国增加两个州达21个州。1989年5月颁布新宪法,将于1992年10月1日生效。1989年5月3日军政府宣布解除长达5年之久的党禁。不久,全国有40多个政党相继成立。巴班吉达总统认为均不符合政党登记条件,于10月7日宣布解散新成立的所有政党,由他钦定全国推行两党制度,正式确定建立社会民主党和国民共和大会党。这两个政党是由军政府发起、组织并提供经费的自上而下建立的官办政党。两党均于1990年9月正式成立,社会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势力,国民共和大会党主要代表北方势力。1991年军政府再次宣布增加9个新州,全国共达30个州。1992年7月4日国民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取胜,在上下两院中均占多数席位。1993年6月12日正式举行全国总统大选,国民共和大会党推举的阿尔哈吉·托法和社会民主党推举的莫舒德·阿比奥拉参加总统竞选。6月14日全国选举委员会公布了首批14个州的计票结果,阿比奥拉Abiola以65%的票数领先。大选初步结果揭晓后,立即引起国民共和国大会党及其支持者的不满,指责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委员会有璞仔形?提出停止公布大选结果。于是,全国爆发了一场大选风波。6月23日,巴班吉达〖HTSS〗军政府以大选中存在舞弊和参加投票率过低为由,宣布这次总统大选无效,终止“还政于民”计划。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一些主要城市,成千上万群众连日上街游行,抗议军政府取消大选,要求还政于民。全国社会动荡,政治面临危机。迫于国内政治经济的重重困境和国外压力,巴班吉达于1993年8月17日宣布辞去总统等全部职务。8月26日,他把政权移交给以欧内斯特·肖内坎 Ernest Shoneken为首的全国临时政府,结束了他8年军政府的执政生涯。 

政治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全国临时政府在接受了巴班吉达政权移交之后,面临着国家政治与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首先由于临时政府缺乏广泛的政治基础。6月12日总统大选风波所引发的全国政治危机尚未解决,尼日利亚争取民主运动等势力不承认临时政府。在大选中得票领先的社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比奥拉及其支持者一直反对成立临时政府。拉各斯高等法院判决全国临时政府为非法,其存在失去法律依据。第二是由于经济危机日趋严重。临时政府为了摆脱困境,增加财政收入,决定取消多年来政府对石油产品的价格补贴,将燃料价格提高700%,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不满,劳工大会于11月发动全国性无限期大罢工,抗议石油产品大涨价,导致社会动荡,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局势难以控制和政治经济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军方乘机出面干预。全国临时政府首脑肖内坎被迫于1993年11月17日宣布辞职,这个自8月26日成立后仅仅执政82天的全国临时政府宣告垮台。11月18日,由全国临时政府国防部长萨尼·阿巴查 Sain Abacha上将为首的军方接管政权,军人再度上台执政,开始了尼日利亚历史上第6届军政权统治,阿巴查成为第7位军人统治者。 

阿巴查上台后,立即签署法令,以确定他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宣布立即解散全国临时政府和联邦议会、各州国民议会和各级地方政府,解除各州州长职务;选派军官和警官接管各州和各地方政府权力。同时他还宣布废除上届军政府颁布的宪法,解散政党,禁止一切政治活动。成立新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临时领导委员会,由阿巴查上将担任主席,奥拉迪·迪亚中将担任副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同时组织新的政府内阁尼日利亚联邦执政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分别由阿巴查和迪亚担任。 

阿巴查军方接管政权后,国内仍处在政治危机、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之中。一些争取民主的团体和组织号召人民反对军人执政,强烈要求还政于民,实行文官统治。前参众两院的大多数议员抗议解散议会,拒绝交权。1994年6月23日,军政府逮捕在总统大选中得票领先的社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比奥拉,指控他宣布自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总统”是犯有“叛逆罪,企图颠覆军政府罪和阴谋罪”。顿时引起全国哗然和不满,持续一年之久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加剧。阿比奥拉的支持者在拉各斯等南方许多城市发动示威游行,甚至暴力骚乱,抗议军政府逮捕阿比奥拉。尼日利亚石油工人、政府雇员、医生和教师,各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要求无条件释放阿比奥拉。1994年7月,劳工联合会、石油工人工会、天然气工人工会、航空运输工会等近10个工会先后举行罢工,发展成为一场几乎使商业和运输陷入瘫痪状态的全国总罢工,抗议逮捕阿比奥拉,要求还政于民,持续两个多月之后才被迫复工。 

阿巴查军政府为了稳定局势,制止罢工风潮,于1994年6月27日召开全国制宪大会,缓和自1993年取消总统大选结果所引发的全国政治危机,以表示向民主化过渡的诚意。来自全国的369位代表出席了全国制宪大会。大会讨论了新宪法草案、新政府体制以及阿巴查军政府关于恢复民主的交权计划、步骤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全国制宪大会开了5个多月,于同年12月8日结束了第一阶段工作。制宪大会通过了70多项议案,提出了在未来国家政治结构中由南北六大选区轮流推举人选担任总统、实行多党制、传统领袖在国家政治中的顾问作用等一系列建议,提交给全国临时领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与此同时,军政府于同年8月采取强硬措施,平息事态。解除尼日利亚劳工大会领导人职务,解散石油工人工会和天然气工人工会,解雇所有国营公司和机构的负责人和数以百计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政府雇员,解散所有联邦半国营集团公司和机构的董事会,指派军人行政长官接管工会、国营公司和半国营集团公司。1995年3月,军政府挫败一些军官和文职官员的政变企图,逮捕并重判了包括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在内的几十名涉嫌人员,后迫于国内外压力而实行减刑。1995年10月1日,军政府批准新宪法,公布为期三年的还政于民方案,计划在1998年7月举行大选,10月1日还政于民,恢复文官统治。同时宣布解除部分政治禁令。同年12月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过渡期执政委员会,新州和地方政府勘查委员会等三个机构,还政于民进程开始启动。1997年11月,军政府批准处决包括著名作家萨罗—维瓦等9名少数部族奥戈尼人生存运动领导人。萨罗领导的奥戈尼人生存运动,从要求外国石油公司和政府控制环境污染到1993年以后演变为反政府、要求民族自决的独立运动;1994年策划骚乱,致使4名亲政府的奥族酋长被害,军政府以谋杀罪逮捕萨罗等9人。萨罗等人被处死后,美英等西方国家谴责尼日利亚无视人权,近30个国家召回驻尼日利亚使节。英联邦首脑会议终止尼日利亚成员国资格。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发表了谴责尼日利亚的声明。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尼日利亚人权局势的决议;根据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不赞成在联合国搞国别人权决议的原则,中国在此投了反对票。 

1997年11月17日,阿巴查宣布解散政府,大赦政治犯,成立新内阁,以使向文官统治过渡。同年12月挫败一起政变,军政府第二号人物总参谋长迪亚中将和7名高级军官因涉嫌参与政变而被捕。 

1998年6月8日,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阿巴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第二天6月9日凌晨,尼日利亚最高权力机构临时执政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任命国防部参谋长阿布巴卡尔少将为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同时授予上将军衔。阿布巴卡尔上台执政后,迅即提出一系列推动民族和解措施,向全国人民许诺继续推进还政于民的民主进程。为了在关键时刻对尼日利亚政局施加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英联邦秘书长阿尼奥库、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和欧盟特使、英国副外交大臣洛伊德等人,从6月底至7月中旬,相继访问尼日利亚,分别同阿布巴卡尔、在押的反对派领袖阿比奥拉、临时执政委员会成员、传统领袖和社会各界人士会晤,同阿布巴卡尔等军政要员就向民主政治过渡、还政于民和促进民族和解、释放政治犯等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取得共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联合国将随时帮助尼日利亚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同时呼吁尼日利亚人民为实现民族和解及民主化而共同努力。阿布巴卡尔表示,为尼日利亚的民族和解,将逐步释放包括反对派领袖阿比奥拉在内的所有政治犯。同时,他开始同各派领导人谈判,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还政于民、向民主政治过渡的计划。阿布巴卡尔军政府原计划在7月8日释放反对派领袖阿比奥拉,但他因心脏病突发于7月7日猝然逝世狱中,引起尼日利亚社会震动,在南方的拉各斯、伊巴丹和阿贝奥库塔等大城市发生局部骚乱。军政府邀请美、英和加拿大病理专家组成尸检小组验尸,宣布阿比奥拉死于心脏病,属于正常的自然死亡,南方局部骚乱逐渐平息。7月8日,阿布巴卡尔宣布解散由34名文职和军人组成的联邦执行委员会,重组新内阁。 

阿布巴卡尔将军执政后,大力推行民族和解及政治民主政策,宣布释放首批27名政治犯,其中包括涉嫌参与1995年未遂政变的前军政府首脑奥卢塞贡·奥巴桑乔以及记者和宗教领袖等人,后来又陆续释放了包括1997年12月参与未遂政变的前国家临时领导委员会第二号人物参谋长奥拉迪波·迪亚中将在内的所有政治犯。同时,他宣布取消阿巴查时期的一切有关禁止工会活动的法令,中止实行有严重缺陷的原阿巴查军政府的“还政于民计划”,解散了按阿巴查旨意行事的选举委员会和缺乏人民信任的5个“政府政党”,开放党禁,让人民自由组织新政党,重新成立了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1998年7月20日,阿布巴卡尔向全国宣布新的还政于民计划,争取加快完成全国三级政权还政于民进程,公布了选举和还政于民时间表。1998年12月5日进行地方政府选举。1999年1月9日进行州政府选举,2月20日进行国民议会参众两院选举,2月27日进行全国总统大选,5月29日军政府向联邦文官政府正式移交政权。经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核准并取得资格的政党是:人民民主党、全民党、民主联盟。在全国三级政权的选举竞争角逐中,人民民主党均获明显优势。在全国总统大选中,人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卢塞贡·奥巴桑乔获得62.7%的有效选票,膺选为尼日利亚总统。全民党和民主联盟两党竞选同盟的总统候选人奥卢·法拉埃仅获得有效选票的37.3%而落选。尼日利亚还政于民选举成功,国内政治气氛宽松,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认为选举活动是公正的且没有深仇积怨。尼日利亚的还政于民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美国、欧盟和英国派了200多名选举观察员到尼日利亚全国主要选举站,参观考察各级政权的选举和总统大选的全过程。这些观察团评价选举是自由、公正和顺利的,选举结果反映了选民意愿。 

根据尼日利亚军政府1998年7月公布的“还政于民”计划,军政府严格按照计划如期向民选文官政府交权。1999年5月29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隆重的总统就职仪式,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宣誓就任尼日利亚第三共和国总统。军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布巴卡尔将军正式将国家政权移交给奥巴桑乔,从而结束了尼日利亚连续16年的军人统治历史。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特使、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了尼日利亚总统就职仪式,南非总统曼德拉等30多个国家的来宾也出席了就职仪式。 

尼日利亚1999年的还政于民同1979年和1993年失败的还政于民过程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1、民族宽容与和解精神深入人心。选举过程中政治气氛宽松,各种矛盾趋于缓和,部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没有激化,三大部族关系趋于宽容,以往激烈的部族和地区间的尖锐矛盾让位于政治与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2、“权力南移”呼声有利于缓和南北两大地区之间的矛盾。1993年6月总统大选结果被巴班吉达军政府贸然宣布无效,并中止还政于民计划,引起广大人民和政治家的反感、抗议和深思。近年来,尼日利亚社会和政界开始思索,探求一种有利于全国民族和解的政治体制。社会舆论界逐渐酝酿和自发地提出“权力转移”和“权力移到南方”的呼声,立即为社会各界所认同。这反映了尼日利亚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民族宽容与和解逐步形成。3、阿布巴卡尔军政府对还政于民恢复共和的决心大,举措得力,从而保证还政于民工作顺利进行。在还政于民的过程中,阿布巴卡尔军政府牢牢抓住“民族和解,政治民主”的方针,要求组建政党必须具有跨地区、跨部族、全国性和广泛性。在各级政权选举过程中,阿布巴卡尔将军反复强调和警告军人不得干预政治,同时在军内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工作,清洗阿巴查帮派和死党,以确保还政于民计划的顺利实施。 

宪法 

1995年6月,制宪大会向军政府递交新宪法草案。10月1日,军政府正式批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和总统轮流制,维持现行的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体制。全国划分东北、西北、中部、西南、东部和南部六大选区。未来总统、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参议院议长和众议院议长轮流从这六大选区中产生。轮流执政制将试行30年。 

议会 

联邦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于1999年2月20日举行选举。参议院中设有109个议席,人民民主党获得59个议席,全民党和民主联盟两党竞选同盟获得39个议席。在众议院中设有360个议席,人民民主党获得145个议席,两党竞选同盟获得127个议席。 

行政区划 

实行联邦制。设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1991年,全国划分6个州、589个县和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是:阿比亚州、阿夸·伊博姆州、阿达玛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贝努埃州、博尔诺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纳州、卡诺州、卡齐纳州、凯比州、科吉州、夸拉州、拉各斯州、尼日尔州、奥贡州、翁多州、奥逊州、沃约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约比州、贡贝州、纳萨拉瓦州、赞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和巴耶尔萨州。 

司法机构 

设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高等法院,各州设高级法院和地方法院。有的州设有习惯法上诉法院。在穆斯林集中的州设有伊斯兰“沙里亚”上诉法院。此外,全国设有若干特别军事法庭。联邦大法官穆罕默德·拉瓦尔·乌瓦斯Mohammed Lawal Uwais。总检察长由司法部长阿布杜拉希·易卜拉欣兼任。 

政党 

1998年12月15日,经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核准并取得登记资格的政党是:人民民主党The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缩写为PDP、全民党The All Peoples Party,缩写为APP、民主联盟The Alliance for Democracy,缩写为AD。 

1、人民民主党    由34个团体合并组成,成员分布在全国36个州和阿布贾首都区,是一个广泛的大众化联盟和一个广泛的职业政治家与退役军官的联盟,是尼日利亚最大的政党。党的主席:奥巴桑乔。 

2、全民党    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州和阿布贾首都区,其中有一些折衷主义的政治家和前军政首脑阿巴查的支持者,有广泛群众基础。党的主席是穆赫杜德·瓦兹里。 

3、民主联盟    成员分布在全国10多个州和阿布贾首都区,主要势力范围在西南地区的约鲁巴族地区,以及东、北和中部地区的政治家与企业家,有相当的群众基础。该党比较激进,党的主席是波拉·伊吉,前奥约州长,约鲁巴族人。 

重要人物 

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Olusegun obasanjo1937年3月5日出生于尼日利亚西南部奥贡州府阿贝奥库塔市,约鲁巴族人,基督教徒。1958年毕业于洗礼教中学。1959年入伍后驻扎在卡杜纳和喀麦隆。1960年在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中服役。1963年加入尼日利亚陆军工程兵,1965年升任工程兵司令。1967年任野战工程兵司令。后去印度陆军工程学校进修,晋升中校。同年7月任陆军第二军区司令,9月任第二师师长。1967年10月~1969年5月任伊巴丹警备部队司令,并担任过第三步兵师师长。1967~1970年内战期间,在东南前线任陆军第三海上突击师师长。1970年1月率部突破了比夫拉最后防线,迫使比夫拉草签投降书。1972年10月任工程兵部队司令,晋升准将。1973~1974年到英国皇家国防科研学院受训。1975年1~7月任工程和住房部长。1975年7月出任最高司令部参谋长、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晋升中将。1976年2月13日未遂政变,原国家元首穆塔拉·穆罕默德被刺身亡,14日他接任联邦军政府首脑、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1976年11月~1978年7月兼任国防部长。1979年4月晋升上将。1976~1979年间,继续实施还政于民计划。1979年10月,作为非洲第一位自愿向民选总统移交权力的军人,解甲归田回家乡阿贝奥库塔的奥塔农庄。1979年10月,他被授予伊巴丹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职称。他回农庄后,一方面经营农庄,种植农作物;另一方面热心于调解国内纠纷和磋商非洲事务。他在农庄里成立了一个国际思想库,称之为非洲领导人论坛,因而被誉为“非洲贤人”。著有《非洲的前景》《遭侵犯的非洲》和《不是我的意愿》等著作。他热心于国际事务,1981年赴美国,在基瓦尼斯俱乐部发表了关于20世纪80年代美非关系问题的讲话。他是英联邦一个斡旋组织——名人团的成员,于1986年3次拜访被囚禁在狱中的南非人士纳尔逊·曼德拉。为了反对世界范围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1993年他在德国协助创建一个反贪污研究机构“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在阿巴查独裁专制统治时期,他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军政府侵犯人权和贪污腐败行为,遭到阿巴查军政府的记恨。1995年6月,阿巴查以“危害国家安全”和涉嫌参加政变的莫须有罪名将奥巴桑乔投入监狱。1998年6月阿布巴卡尔将军执政后,宣布释放政治犯,奥巴桑乔恢复自由。他出狱后回到奥塔农庄继续经营农业种植,本想不再从政,在一些朋友的劝说下,他改变主意,决心参加竞选,再度从政。他是尼日利亚第一大政党人民民主党主席,1999年2月27日膺选为尼日利亚第三共和国总统。 

经济 

    尼日利亚独立以前是殖民地农业经济。独立以后,尼日利亚联邦政府重视民族经济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5个“五年国家发展计划”和其他的经济发展与调整计划,颁发了一些发展工商业和有关土地使用的法令,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振兴。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经历了“石油起飞”和“石油繁荣”之后,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石油产值和出口值逐年提高,石油出口收入约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75%,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尼日利亚跃居非洲经济大国之一。 

独立后的20年经济发展较快。1960~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1%。1970~1980年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为6.5%。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930.82亿美元,人均产值从1977年的510美元提高到1010美元,步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尼日利亚经济陷入困境。最近几年,政局动荡,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尼日利亚经济继续恶化,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980~1990年平均增长率为1.6%,1990~1994年平均增长率为2.4%。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到203美元,当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70年代石油工业起飞以后,农业生产被忽视,粮食生产下降,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1993年阿巴查上台,执政的头两年,为了扭转经济衰退形势而采取一些干预经济、平衡预算等措施,但由于国内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其经济调整未达到预期目的。1994年经济增长率仅为1.3%,联邦政府对经济进一步调整,实行新外汇政策,颁布新投资法令,调整关税税率,控制货币发行,压缩财政支出,鼓励发展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66亿美元。增长率为3.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2美元,通货膨胀率29.3%1995年为72.8%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账户结余21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41亿美元,为1995年14.4亿美元的2.85倍,同年联邦政府预算盈余370亿奈拉。1997年尼日利亚的经济进一步好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降至8.5%,外债总额从1995年的350.05亿美元降到270.9亿美元。1997年外汇储备77亿美元,为1996 年的1.88倍。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为521.53亿美元,1998年为403.5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4%,1991~1998年为6.0%。另据世界银行1998~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人均收入为26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19。 

货币名称:奈拉Naira 

汇率(1997年):1美元=2189奈拉(官方汇率),平均市场浮动汇率为1美元=83.5奈拉。 

通货膨胀率(1997年):9.8% 

资源 

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锡、煤、石灰石、铁、铌等。石油蕴藏量估计有70亿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40亿吨250亿桶,可开采50年。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3.4亿万立方米,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五位,目前尚未大量开发利用。煤储量约15亿吨,已探明3.67亿吨,是西非惟一的产煤国。沥青储量约430亿桶。森林覆盖率为14%。 

工矿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尼日利亚1997年工矿业生产总值为260.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7%。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尼日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自1958年开始商业性石油生产之后,发展很快,石油产量从1958年的日产量6?000桶增加到20世纪60年代的平均日产量15万桶。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亚步入“石油繁荣”时期之后,石油产量急剧增长,1974年平均日产量为225万桶,1979年又增至平均日产244万桶,全年产量达1.15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尼日利亚为非洲最大产油国,居世界产油国第八位,是世界石油输出国欧佩克成员国。80年代以后,石油年产量在7000多万吨左右。1997年日产原油约227万桶,全年石油产值约15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5 %。尼日利亚有4家炼油厂,因设备陈旧,管理不善,生产的石油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部分汽油靠进口。尼日利亚年产天然气312亿立方米,但利用率仅为23%。目前尼日利亚正融资40亿美元兴建大型液化气厂,这是非洲最大的工业项目。预计1999年10月建成后可年产590万吨液化天然气,年产值将达10亿美元。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尼日利亚制造业1997年的产值为24.0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主要有纺织、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 

农业 

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国,全国70%为农业人口。1993年全国耕地面积约3326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6%,永久性牧场占44%,其他土地占21%。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全国约有500万农户。独立前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其产值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左右。石油“起飞”以后,农业生产被忽视,政府对农业投入太少,致使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逐渐下降,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农牧业生产总值为165.1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7%。 

尼日利亚北方主要发展畜牧业,南方以种植业为主。粮食自给率低,需进口。1997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木薯3351万吨,甘薯2471 万吨,高粱799万吨,小米599万吨,稻米323万吨,玉米628万吨,花生210万吨,豆类195万吨,棉花20.1万吨(1996年)。旅游业 

尼日利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奈拉州和高原州的瀑布,博尔诺州的乍得湖寺院,十字河州的大牧场,伊莫州的奥古塔湖,翁多州的温泉和包奇州的野生动物园,伊巴丹植物园,卡诺大清真寺等。1991年拉各斯开始建设大型综合娱乐设施,据称其规模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四。 

交通运输 

交通以公路为主,水路、铁路运输为辅。尼日利亚公路总长13万公里,公路运输占国内货运量的93%和客运量96%。尼日利亚铁路总长3 500公里,国家铁路公司在15个州有268个车站。机动车日运行能力为190辆。因年久失修,运行能力低。目前,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正在对其铁路系统进行全面修复。1997年客运量184万人次,货运量120万吨公里。水运:内河航线总长8 575公里。全国有13个海港,总装卸能力为3 200万吨,1993年海洋运输量不含石油为1 072万吨。主要港口有拉各斯的阿帕帕港、丁坎港、哈科特港、科科港、卡拉巴尔港和瓦利港。尼日利亚海港设备先进,但由于管理不善,利用率不到60%。空运:国营、私营航空公司有客、货飞机72架。1997年总客运量1.43亿人公里,其中国内5700万人公里,非洲1 400万人公里,国际7200万人公里。总货运量237万吨公里。全国有25个机场,其中4个国际机场,分别在拉各斯、阿布贾、卡诺和哈尔科特港。全国有300公里的输油管道运输系统。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主要靠石油和税收。近年来,联邦政府财政预算连年出现赤字,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度财政收入为47亿美元,支出为49亿美元。赤字2亿美元。1997年外债总额为286.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8%,1980~1990年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35.2%,1991~1997年为0.5%。1996年外汇储备为14.44亿美元,1997年为77亿美元。 

对外贸易 

尼日利亚采取贸易开放政策,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市场,积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可可、花生、橡胶和棕榈仁等。近年来,石油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主要进口机械设备、车辆、日用制成品、粮食和食品等。政府原来规定,除纺织品等能在本国生产的少数商品不准进口外,其他商品均自由进口,并实行低关税政策。近年来,对纺织品也开放进口。根据世界银行1998~1999年发展报告,尼日利亚1997年出口总额为152.07亿美元,进口总额为95.01亿美元,赢余57.06亿美元。 

外资外援 

尼日利亚政府积极鼓励外国资本投资,参与本国开发项目和经济建设。目前外国资本主要分布在石油部门。在尼日利亚几家石油公司中,外资占40%股份,政府控制60%股权。在尼日利亚的外国私人投资中,居第一位的是英国资本,其次是美国资本,第三是德国和法国资本。德国在尼日利亚开设了515家公司(1987年),英国开设有170多家,美国150多家,法国100多家。 此外还有日本和意大利等国资本。根据新的工业政策,外国资本可在除银行、保险、矿业和石油业以外的任何领域独资经营。20世纪80年代英国在尼日利亚投资约20亿英镑,美国约10亿美元,德国约3.1亿马克,法国约1亿多美元。1998年吸引外资约17亿美元,外国资本主要分布在石油部门。尼日利亚8家石油公司控制着75%的石油销售,其中外资占有40%的股份。主要投资国为英国、美国和法国。 

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为英国、美国、德国、欧盟、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1993年底,西方开始对尼日利亚实行制裁,外援大量减少。1994~199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止与尼日利亚签订协定。世界银行自1994年后,未对尼日利亚提供新的援助或重新安排债务,原承诺的贷款也被取消或冻结。1998年阿布巴卡尔政府宣布新的政治过渡计划后,西方国家表示欢迎,同时宣布只有在尼日利亚完成过渡计划之后才会重新考虑减免尼日利亚所欠债务及提供新援助问题。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1985~1997年共接受各种外援11.883亿美元。 

人民生活 

1980年尼日利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10美元,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980年后,由于经济衰退,生产下降,通货膨胀严重。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为低收入国家。人民生活贫穷,19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0美元,1982~1988年在公私企业中工作的人员工资冻结。1991年,国家最低月工资约为250奈拉。近年来最低月工资为450奈拉,政府工薪人员最低月工资为600奈拉。1994年社会动荡,通货膨胀严重,汽油价格上涨30%,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全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1992~1993年为34.1%。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 1997年的出生率为41.3‰,死亡率为13.3‰,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74‰。预期寿命为53岁。生育率为每一妇女5.8胎。1995年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3%,获得卫生设施的人口占51%。全国医疗条件很差。1994年,平均1304人有一张病床,4023人有一名医生。 

军事 

1960年2月建立国防军,当时仅有陆、海军。1964年建立空军。1965年起,全部军官由本国人担任。实行志愿兵役制,每年征兵一次。1月15日为武装部队日。奉行“威慑与防卫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自1985年以来,武装部队司令一直由国家元首兼任。尼日利亚拥有一支黑非洲最大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武装部队,1996年总兵力约77 100人,其中陆军62 000人,空军9500人,海军5 600人。另有警察12万人,国民警卫队7 000人。1997年国防预算为297.6亿奈拉,占预算总额的20.4%。 

尼日利亚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与救援行动, 在非洲事务中发挥地区大国作用。尼日利亚军队曾先后参加了刚果、乍得、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安哥拉、卢旺达、西撒哈拉、前南斯拉夫、索马里、莫桑比克和利比里亚等国和地区的维和救援行动。在利比里亚的西非维和部队1万多人中,尼日利亚派有7000多人,西非维和部队司令由尼日利亚的维克多·马卢担任。在利比里亚7年的维和行动中,尼日利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承担了90%经费,耗资累计达40亿美元。 

文化教育 

文化 

尼日利亚古代有较发达的古文化,例如著名的诺克文化、伊费文化和贝宁文化,享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1977 年1月尼日利亚在拉各斯主持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黑人和非洲艺术文化节,同时在拉各斯成立了世界黑人和非洲文化艺术中心。 

独立后,尼日利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其中有被誉为非洲第一流的小说家齐奴阿·阿齐拜Chinua Achebe。还有当时最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 沃尔·索因卡Wole Soyinka,他曾于198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得此奖的非洲人。 

教育 

尼日利亚政府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比较重视。1976年起在全国实行小学义务免费教育,1985年改为收费。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1992年开始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成年文盲率从独立初期的70%以上减少到1995年的43%。独立初期全国只有1所大学——伊巴丹大学,现在增加到27所大学,著名大学有伊巴丹大学、拉各斯大学、尼日利亚大学、乔斯大学和贝洛大学等。此外,还有19所各种类型的技术和教育综合学院。尼日利亚有大批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仅在美国的留学生,经常在2万以上。中等专业学校约有200所,师范学校近250所,商业学校80所。1994年有6 000所普通中学,有3.8万所小学。除了发展各部族的初级教育外,重点是努力发展官方语言——英语教育。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小学入学率1996年为87%,中学入学率为34%。 

新闻出版 

新闻和出版事业较为发达。全国报刊杂志近百种,电台和电视台有几十个。联邦和各州政府设有主管宣传事务的新闻部。主要报纸有:《卫报》,创刊于1983年,英文;《每日时报》,创于1975年,英文;《新尼日利亚人报》,创于 1965年,以英文和豪萨文出版;《民族和睦报》,创于1980年,英文;以及《笨拙报》(英文)等。尼日利亚通讯社(简称NAN)为官方通讯社。尼日利亚联邦广播公司(简称FRCN)对国内广播,有4个全国性电台,以及各州的电视台,用英语和12种地方语言播音。对外广播有“尼日利亚之声”,用英语、法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6种语言广播。 

尼日利亚电视台简称NTA,成立于1977年,拥有24个电视台,另有州政府所有的14个电视台。 

体育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足球十分普及。近10年来,尼日利亚青年足球队曾3次在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中夺冠。1994年尼日利亚国家足球队获非洲杯冠军。 

对外关系 

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非洲为中心”的外交政策。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在非统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内发挥非洲大国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主张南北对话,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西方国家关系曾较密切,1993年尼日利亚军方重新执政后开始恶化。1995年11月尼日利亚处决萨罗—维瓦等人后,西方对尼日利亚实施制裁,要求尼日利亚军政府尽早还政于民,英联邦还中止尼日利亚成员国资格。阿布巴卡尔上台后,积极调整内外政策,致力于改善同西方的关系,取得一定成效。尼日利亚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15国集团、非统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联合国的作用和改革 

认为联合国致力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等重要。主张联合国应实行改革,实现民主化,安理会应根据目前已改变的世界政治、经济现状进行改组,增加常任理事国,其中非洲应占有2个席位。强调尼日利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纯黑人国家,对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作出过巨大贡献,有资格成为改革后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关于非洲形势 

对非洲地区冲突升级表示关注,呼吁有关各方本着非洲团结的精神,通过谈判、对话解决争端。认为非洲事务应由非洲人自己解决。非统组织有责任保证一切非洲冲突的和平解决。呼吁非洲国家领导人一起寻求持久解决非洲冲突的方法。 

关于人权问题 

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的人权。反对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或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反对将援助同人权问题相联系。 

关于债务问题 

认为债权国应一笔勾销债务国的债务,债权国和债务国应为解决债务问题共同承担责任。要求减轻非洲债务负担。 

关于维和问题 

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维和行动。曾先后向刚果、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安哥拉、卢旺达、索马里、波黑、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10多个国家派出维和人员。1998年,尼日利亚在塞拉利昂的维和人员约10000人。 

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2月10日建交。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相继访华的尼日利亚领导人主要有:前国家元首戈翁、最高司令部参谋长亚拉杜瓦、陆军参谋长巴班吉达、陆军参谋长阿巴查,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以及甘巴里、恩瓦楚库、伊基米等3位外长。中国领导人访问尼日利亚的有:李鹏总理、耿飚、黄华、田纪云、吴学谦4位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罗干秘书长等。 

1998年,两国友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6月7~13日,尼日利亚联邦公务委员会主席乌斯曼·加尔提马里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会见代表团,监察部长何勇与代表团举行会谈。当年,尼日利亚访华的还有:海军参谋长迈克·阿基格比(5月),青年及体育部长萨姆森·奥梅鲁阿(11月)。中方访问尼日利亚的有:地矿部副部长寿嘉华(2月)、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4月)及沈阳军区司令员梁光烈中将(11月)。 

1998年两国贸易总额为3.8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3.57亿美元,进口额0.27亿美元。 

在1999年2月27日大选当选为尼日利亚总统的奥卢塞贡·奥巴桑乔于1999年4月11日来华进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访问。4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奥巴桑乔时说,他愿借此机会对奥巴桑乔当选为尼日利亚总统表示祝贺。奥巴桑乔是非洲著名政治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不远万里数次访华,为促进中尼友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泽民主席还说,中尼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奥巴桑乔总统感谢中国政府对其访华的邀请和给予他的盛情款待。他说非洲国家不会忘记中国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中,以及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给予的帮助。尼日利亚今后愿进一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同中国进行密切合作。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见奥巴桑乔时说,他对中尼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表示高兴。中尼两国经济有较大的互补性,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政府愿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同尼方一起积极开拓两国关系发展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途径。奥巴桑乔重申尼日利亚政府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 

同美国的关系 

1960年建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高层互访较多。1993年6月尼日利亚废除大选结果后,美国对尼日利亚实行军事制裁,中止援助。阿巴查军政府上台后,美国明确反对尼日利亚军人执政,以“民主”、“人权”为由推动西方国家向尼日利亚施压,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1997年美国继续对尼日利亚施压,反对阿巴查参选总统。1998年6月阿布巴卡尔上台后,宣布新的政治过渡计划,美国对此表示欢迎,并敦促尼日利亚军政权尽快还政于民。7月,美助理国务卿皮克林访问尼日利亚。9月,阿布巴卡尔访美,要求美国解除制裁,减免尼日利亚所欠债务。 

同英国的关系 

尼日利亚原为英殖民地,独立后为英联邦成员,曾与英国关系密切。英国对尼日利亚投资长期位居第一。1993年阿巴查执政后,英国对尼日利亚实行制裁。1995年“萨罗—维瓦”事件后,英国推动英联邦首脑会议通过中止尼日利亚英联邦成员国资格的决议。1998年6月,英国外交国务大臣劳埃德访问尼日利亚。9月,阿布巴卡尔访英时会见布莱尔首相。布莱尔欢迎尼日利亚政治过渡计划,表示将推动欧盟减轻对尼日利亚制裁。9月两国航空公司达成协议,英航每周增加3次飞往拉各斯的航班。 

同法国的关系 

1961年尼日利亚因反对法国在撒哈拉沙漠试验原子弹而中止同法国的外交关系。1965年两国复交。法国是尼日利亚第二大债权国。1993年尼日利亚取消总统选举结果后,法国中止经济援助及军事合作,中断与尼日利亚非实质性高层互访。1994年尼日利亚和邻国喀麦隆在巴卡西半岛发生武装冲突后,法国支持喀麦隆。1995年11月尼日利亚处决萨罗—维瓦等人后,法国召回驻尼日利亚大使。1998年7月,法国合作部长访问尼日利亚。9月,阿布巴卡尔访法会见希拉克总统。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61年与前苏联建交,两国间签有军贸、经济合作和文化教育等协定。苏联解体后,尼日利亚承认俄罗斯为原苏联的继承者。1995年尼日利亚启动政治过渡计划,俄罗斯表示支持,并希望促进双方政治经济合作。1996年4月尼日利亚钢铁部长访问俄罗斯,就俄罗斯承建尼日利亚阿乔库塔钢铁厂问题与俄罗斯磋商。1998年6月,阿布巴卡尔上台后会见俄罗斯驻尼日利亚大使,重申尼日利亚重视与俄罗斯关系。 

同德国的关系 

尼日利亚是德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石油供应国之一。1993年6月德国参加欧共体对尼日利亚的经济制裁。1994年德国向尼日利亚提供1.35亿马克援款,用于农业水利等发展项目。“萨罗—维瓦”事件后,德国支持对尼日利亚制裁。1998年7月,德国外交国务部长访问尼日利亚。 

同南非的关系 

尼日利亚曾长期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1993年尼日利亚取消对南非经济制裁。1994年尼日利亚与南非建交。1995年尼日利亚取消对南非贸易禁令,两国外长进行互访。“萨罗—维瓦”事件后,曼德拉呼吁对尼日利亚实行制裁,两国关系较为紧张。1998年7月,南非副总统姆贝基访问尼日利亚,会见阿布巴卡尔,敦促尼日利亚早日实现民主。8月阿布巴卡尔访问南非。这是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南非。12月,两国航空公司开辟约翰内斯堡至拉各斯的航班。 

同邻国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经济合作关系是尼日利亚对外关系的重点。尼日利亚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尼日利亚同许多非洲国家建有经济技术合作双边委员会,并向十几个非洲国家派有技术服务援助团。尼日利亚与邻国贝宁、喀麦隆、乍得、尼日尔有着密切的边贸和经济合作往来。但同贝宁、喀麦隆、乍得和赤道几内亚在领土或领海划分上存在分歧。尼日利亚同冈比亚、塞拉利昂和莫桑比克签有军事合作协定。1998年5月,尼日利亚政府向非洲开发银行代管的尼日利亚基金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非洲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软贷款。阿布巴卡尔上台后,先后访问尼日尔、贝宁、多哥、加纳等周边国家,赤道几内亚、加纳、尼日尔、乍得、几内亚比绍等国元首亦先后访尼日利亚。 

巴卡西半岛争端 

由于历史原因,尼日利亚与邻国喀麦隆存在巴卡西半岛领土争端,1994、1996年两国因此发生武装冲突。1995年喀麦隆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院和非洲统一组织裁决。但尼日利亚主张通过双边谈判或在非洲统一组织范围内解决,反对将冲突国际化。后经非洲统一组织和多哥、几内亚等非洲国家领导人调解,双方同意和平解决争端,并愿接受国际法院的仲裁。1998年6月,国际法院宣布对巴岛争端有管辖和仲裁权,但尚未作出最终裁决。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