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源 > 非洲国家概况
马里
文章来源:    日期:2009-06-01
】【打印 关闭

国名    马里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i,La Republique du Mali 国别报告——马里.pdf

面积    1 240平方公里 

人口    118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6人(1998年)。 

民族或部族    全国有23个部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国人口的34.5%)、颇尔(占11%)、塞努福(占9%)、萨拉考列(占8.6%)、桑海(占6.1%)、马林凯(占6.1%)和多贡(占5%)等部族。 

宗教    9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2%信奉传统拜物教,4%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语言    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 

首都    巴马科Bamako,人口100万(1998年)。 

国家元首    总统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Alpha  Oumar Konare。1992年4月26日首次当选,1997年5月11日蝉联。 

自然地理 

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与尼日尔、布基纳法索交界,南连几内亚和科特迪瓦,为内陆国。全境主要由塞内加尔河上游盆地、尼日尔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组成。沙漠横跨北部地区,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中部是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地海拔约在500~800米之间,属富塔—贾隆山支脉。东南部为克美杜古群山,最高山峰为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东部是班迪亚拉高原,最高点海拔1000米。东北部是从撒哈拉阿哈加尔山脉延伸出来的阿特腊尔-伊福拉斯高原。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山的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从马里西南部入境。尼日尔河先流向东北,后在加奥地区的布雷姆折向东南,经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注如几内亚湾,流经马里境内的长度为1700公里。塞内加尔河流向西北,出马里边境后沿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边界流入大西洋,流经马里的长度为500公里。马里境内的两河流域是农牧业集中地区。 

马里气候属热带气候,由北向南分为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三种气候区域。全年分为3个季节: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热季酷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北部昼夜温差达50℃。凉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4℃。雨季多阵发性狂风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于这个季节。全国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其特点是由南至北渐次递减,南部锡卡索地区可达1 300毫米,首都巴马科约1 000毫米,而北部的撒哈拉地区则仅为50毫米。 

历史 

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现已发现多处新旧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遗址,以及10世纪之前的古冢、墓碑、石雕和防护墙等。从中世纪起,在现今马里的版图之内曾出现过大小不等的许多王国,其中有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当时的生产相当发达,不但有农牧业生产,而且出现了铁和黄金的冶炼业。在此后的若干世纪里,这些王国不断讨伐征战,有的逐渐衰微,有的被别国吞并,有的兴盛崛起,各王国的疆域不断变化着。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法国殖民主义者沿塞内加尔河入侵内陆。处于混战局面的各王国人民奋起抵抗,涌现了诸如萨莫利·杜尔和巴邦巴等著名抗法英雄。1895年,马里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被称为“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首都在达喀尔)。 

在殖民统治时期,法国殖民当局对马里实行残酷统治。从总督到区长,全由法国殖民官员担任。殖民当局垄断了自然资源,控制了经济命脉,强迫居民种植〖HTK〗单一经济作物,担负沉重的徭役。马里人民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极为不满,多次起义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非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1946年10月,“法属西非”各民族主义力量在巴马科成立“非洲民主联盟”,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求非洲政治、经济、社会解放,并多次举行大规模罢工运动。1946年法国在法里将西非殖民地改称为“海外领地”,规定各领地为 “法兰西联邦”成员,当地居民有“法国公民资格”,有“组织政党、工会的权利”。1956年,法国颁布《海外领地根本法》,马里和其他法属西非殖民地一样,获得了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58年法国制定了 “第五共和国宪法”,以 “法兰西共同体”代替 “法兰西联邦”,马里成为“共同体”内的 “自治共和国”,改名为苏丹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1~3月,“马里联邦”同法国举行谈判,获得独立,但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0年8月“马里联邦”破裂。同年9月22日,苏丹国民议会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马里共和国,并制定了共和国宪法。 

独立后,莫迪博·凯塔出任马里总统。1968年11月,以穆萨·特拉奥雷为首的一批青年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凯塔政权,废除1960年宪法,解散苏丹联盟党及其所属的群众组织,成立全国军事解放委员会。特拉奥雷执政初期提出复兴经济、实现全国和解以及恢复宪法等三大任务。1974年军政权颁布新宪法,分批释放前政权政要,改组或重建群众组织,筹建马里人民民主联盟党。1979年6月下旬举行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第二共和国诞生,特拉奥雷当选总统,组成议会和政府,恢复了正常的国家政治生活。1985年6月全国大选,特拉奥雷蝉联总统。 

特拉奥雷执政期间,由于天灾人祸,马里经济日趋困难,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不满情绪增加。90年代初,随着民主浪潮在非洲大陆蔓延,马里社会要求民主、改行多党制的呼声不断高涨。马里劳动者联盟率先提出建立多党民主制等政治及经济要求,各民主政治组织先后成立,多次组织罢工、罢课、游行、集会等活动,向特拉奥雷政权施加压力。特拉奥雷等人态度强硬,拒绝多党民主,动用武力镇压,造成近千人死伤的惨剧。 

1991年3月,在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以阿马杜·图马尼·杜尔中校为首的部分中、下级军官发动政变,推翻特拉奥雷政权,解散国民议会、政府和人民民主联盟,成立由军人、劳工联盟及各民主政治组织代表组成的过渡时期救民委员会,组建临时政府。过渡政府先后宣布实行多党政治、开放言论、出版自由等主张,召开全国会议,制订《宪法》《选举法》《政党法》等国家根本法律,有秩序地组织市政、立法和总统选举,建立新的政权机构。同时,依法打击走私和刑事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法制国家,恢复国家权威;积极谋求和平解决北部地区图阿雷格族的武装叛乱问题,与该族组织签订《全国公约》,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推动军民和解,改善军人生活条件,平息军队不满情绪;继续推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开源节流,恢复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积极开展外交,重点在西方国家,争取更多的外援。 

1992年1月,公民投票通过了新宪法。随后,举行市政和立法选举。4月,举行全国大选,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当选总统,6月宣誓就职,成立第三共和国。1997年5月,科纳雷在第二次全国大选中再次获胜,蝉联总统。 

政治 

科纳雷政权对内实行多党民主制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恢复和发展经济。对外奉行独立、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发展经济服务。 

1997年5月全国大选期间,反对党以选举工作组织不善为由抵制选举,制造暴力事件。政府被迫逮捕制造动乱的反对党领导人,从而酿成严重政治危机。为打破僵局,政府坚持协商对话和武装镇压并举的策略,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6月,部分市镇举行选举,非洲团结正义党以绝对多数获胜。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1月经全民公决通过,6月付诸实施。宪法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和部长、颁布法令、组织公民投票、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等重要行政权力;国民议会享有立法和监督权;政府是由总统直辖的最高执行机构,向国民议会负责。司法独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论、结社、劳动、休息、私人财产不受侵犯、自由经营和社会救助等权利。 

议会    国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主要机构由执政局、专门委员会和议会党团组成。本届国民议会于1997年7月产生,共有议员147名。非洲团结正义党占130席,其余17席分属民族复兴党(8席)、社会民主协议党(4席)、民主进步党和民主发展联盟(各2席)及人民协议党(1席)。议长阿里·努乌姆·迪亚洛(Ali Nouhoum Diallo),1992年7月13日首次当选,1997年8月25日连选连任。 

政府    本届政府于1997年9月16日产生,成员有:总理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矿产和能源部长约罗·迪亚基特(Yoro Diakite),环境部长穆罕默德·阿格·埃拉夫(Mohamed Ag Erlaf),外交和马里侨民部长莫迪博·西迪贝(Modibo Sidibe),工业、贸易和手工业部长法图·海达拉女士(MmeFatou Haidara),青年事务部长布巴卡尔·卡拉莫科·库里巴利(Boubacar Karamoko Coulibaly),财政部长苏迈拉·西塞(Soumaila Cisse),领土管理和安全部长萨达·萨马克上校(Colonel Sada Samake),城市建设和住房部长西·卡迪亚图·索乌女士(Mme Sy kadiatou Sow),农村发展和水利部长莫迪博·特拉奥雷(Modibo Traore),中、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长尤努斯·哈梅耶·迪科(Younouss Hameye Dicko),司法和掌玺部长哈米杜·迪亚巴特(Hamidou Diabate),就业、公职和劳动部长奥斯曼·奥马鲁·西迪贝(Ousmane Oumarou Sidibe),经济、计划和一体化部长艾哈迈德·阿勒·迈达尼·迪亚洛(Ahmed Al Madani Diallo),基础教育部长、政府发言人阿达马·萨马塞库(Adama Samassekou),卫生、老年人和互助部长迪亚基特·法图马塔·恩迪亚耶女士(MmeDiakite Fatoumata N’Diaye)。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8个大区和1个中央直辖管区(首都巴马科)。8个大区是:卡伊、库利科罗、锡加索、塞古、莫普提、通布图、加奥、基达尔。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宪法法院、高级法院、行政法院、上诉法院、重罪法庭、一审法院等机构组成。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下设司法院和行政财务院。高级法院由国民议会议员组成,负责审理涉及国家元首和国家高级官员的诉讼案。一审法院为初审法院,同级的还有巴马科地区法院、商业法院、治安法院和劳动法院等。最高法院院长贝卡伊·恩迪亚耶(Bekaye N''''''''Diaye)。 

政党    1991年3月开始实行多党制,同年7月召开的全国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政党法》。现有政党64个。主要有: 

1、非洲团结正义党(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e et la Justice)执政党,前身为马里民主联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建立民主、繁荣、独立的新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进步的社会,巩固和扩大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劳动、团结”为该党箴言。该党为马里目前人数最多、组织最完备、影响最大的政党,组织机构有基层委员会、分支部、支部和联合会。下设妇女、青年等群众组织。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总书记易卜拉依马·恩迪亚耶(Ibrahima N''''''''Diaye)。 

2、全国民主创议大会党(Le Congres National d''''''''Initiative Democratique)前身是全国民主创议委员会,1991年5月成立。宗旨:依据宪法,以民主方式参与国家政治;建立法制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合理分配收入,公民享有平等竞争权;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权利。主要成员是年轻知识分子。主席蒙塔加·塔尔(Mountaga Tall),总书记恩迪亚耶·巴(N’Diaye Ba)。 

3、苏丹联盟—非洲民主联盟(L''''''''Union Soudanaise-Rassemblement Democratique Africain)1946年成立,1968年被取缔,1991年4月正式恢复活动。宗旨:建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新社会;维护国家统一,拥护《人权宣言》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保护公共财产,维护国营企业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书记马马杜·巴穆·杜尔(Mamadou Bamou Toure)。 

其他政党还有非洲一体化民主联盟、复兴爱国运动、新民主和劳动党、民主进步党、民主进步联盟、民主正义党、民主劳动联盟、民主发展同盟和马里发展党等。 

重要人物 

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总统。1946年2月2日出生于卡伊大区,先后在巴马科、达喀尔和华沙学习,获华沙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年轻时任中小学教师。1978年任青年、文化部长。1979年7月任负责文化、体育、艺术等事务的青年部长。1980年后任高等教育中心研究员。1990年10月,创建马里民主联盟。1991年5月,以该联盟为基础创立非洲团结正义党并任主席。1992年4月首次当选总统,1997年5月连选连任。曾于1992年12月和1996年9月访华。著有《非洲政权观念》《马里人文编年史》《马里宪法》和《马里政党》等书。 

经济 

马里的领土约有2/3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主要经济活动是农牧业,集中在尼日尔河流域。工业基础薄弱。1988年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和国营企业改革计划。科纳雷政权继续执行结构调整和经济自由化政策,优先发展农业。1992年5月,通过《1990~2010年全国通讯发展规划》,决定投资1740亿非洲法郎发展全国电话通讯网络。1992年后,逐年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协议,马里在协议规定期限内可获得一定的援助。1996年2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进一步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双方签订了有关1996~1998年结构调整计划强化方案的意向书,3年内,该基金组织将向马里提供9100美元的优惠贷款,马里则承诺在此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4~5%。1998年9月,该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决定免除马里2.5亿美元的债务,并准予其享受第3期强化结构调整资金。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马里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04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0%,1991~1998年为2.7%。另据世界银行1998/99年发展报告,1997年马里人均收入为26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18。 

货币名称:非洲法郎CFA franc 

汇率(1997年):1美元=583.67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1997年):0.8% 

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2000万吨,黄金250吨,铝矾土12亿吨。此外还发现铀、铁、锰、锡、铅、锂、石膏、硫酸钠、钙芒硝和油页岩等矿藏。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有3个水电站,12个火力发电站,1个太阳能电站。 

工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马里的工矿业生产总值为5.8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3。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卷烟、建筑材料、机修和制药等。1997年底,全国有职工1.25万余人,个体手工业部门雇工、学徒50万人。马里政府重视本国工业的发展,实行支持私人投资、鼓励中小企业和中小工业发展的政策。政府通过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整顿国营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予以保留、私营化或清产关闭的政策。 

马里矿产资源多数处于勘探阶段,只有少数已经开采。正在开采的有:页岩、磷酸盐、石灰石、黄金、大理石等。矿产品出口是马里外汇的重要来源。 

农牧渔业    马里是一个农牧业国家,尼日尔河水流经之处是历史上有名的“西非粮仓”。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农牧业生产总值为11.8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2%。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3%、占就业人口的82%。1996年,全国已耕地面积35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30%。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第二大出口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牧场面积3 000万公顷。主要牧区分布在萨赫勒草原、尼日尔河三角洲及尼日尔河河谷地区。牧区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牧区。干旱牧区牲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8%,牧民占全国人口的15%;半湿润牧区牲畜产量占全国的19%,牧民占27%。马里是西非地区牲畜存栏数最高的国家,1995年有牛555万头、羊1330万只,骆驼36万峰,家禽2300万只。 

马里全国约有30万渔民,占农村人口的3.6%。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年产鲜鱼约3.6万吨,熏鱼和干鱼约1.3万吨。 

服务业    服务业主要由交通、通讯、商业和行政等部门构成。马里1997年服务业总产值为8.09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5%。 

旅游业    马里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以文明的“汇合处”著称。位于尼日尔河畔的通布图是历史名城,曾是马里的主要交通枢纽和文化、贸易中心,至今仍有许多古迹。水城莫普提,位于邦加斯的多贡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的外国旅游者。但由于交通不便,通讯困难,气候酷热,旅游设施很不完备等原因,马里的旅游业很不发达。1997年全国有旅馆饭店86家,1758张床位,200家饭店和娱乐中心,22家旅游公司。12月~次年1月为旅游旺季。主要旅游城市有首都巴马科、古城通布图和水城莫普提。旅游客源主要来自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和美国。 

交通运输    马里系内陆国家,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进出口物资需经邻国港口转运。两条国际公路经巴马科通往几内亚的科纳克里和科特迪瓦的阿比让,这两条公路的总长分别为961公里和1227公里。还有一条国际铁路连接库利科罗、巴马科和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是窄轨铁路。这条国际铁路总长1250公里。近年来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    在马里境内总长1035公里;客运量84.59万人次,货运量46.09万吨。 

公路    在马里境内 总长190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3700公里;小汽车2万辆,货车1.3万辆。 

水运    内河航线总长3534公里;客运量5.5万人次,货运量5万吨。 

空运    1990年,国家参与20%的投资,成立马里塔斯航空公司(Malitas)。共有5架飞机,主要经营国内航线。1992年5月,获准加入非洲多国航空公司。1993年10月,建立股份制航空公司,资产5亿非洲法郎。有9个城市的机场可供商业航空使用,巴马科塞努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种大型客货飞机。1993年,客运量29万人次,货运量5925吨。 

财政金融    马里于1962年开始发行本国货币马里法郎,同时退出法郎区和西非货币联盟。1984年6月重返西非货币联盟,使用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马里外债总额为29.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9%,同年还本付息1.34亿美元。1980~1990年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37.1%,1991~1997年为-1.3%。1998年外汇储备为4.096亿美元。 

对外贸易    马里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过发放进出口意向书对贸易进行宏观管理。现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出口产品有:棉花、牲畜、花生、皮革和黄金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械、建筑材料、化学制品、燃料和食品等。1996年出口总值为3.87亿美元,进口为7.46亿美元。 

外国援助    1995年,获发展援助共5.449亿美元(货币单位下同),其中双边援助2.709亿,多边援助2.741亿。在双边援助中,法国提供0.817亿,日本0.478亿,荷兰0.478亿,德国0.462亿,美国0.31亿。在多边援助中,欧洲联盟提供0.825亿,国际开发协会0.796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392亿。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1985~1997年马里共接受各种外援22.467亿美元。 

人民生活    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 马里1997年的出生率为46.2‰,死亡率为16.4‰,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145‰。预期寿命为49岁。生育率为每一妇女6.4胎。1995年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获得卫生设施的人口占40%。马里的工资收入差别较大,普通职工月工资3万非洲法郎左右。消费品价格指数以 1990年为 100计算,1991年为101.8,1992年为95.4,1993年为95.4,1994年为123,1995年为142.1。全国有13所医院、1个口腔科治疗中心、48个省级保健站和246个县级诊所,还有若干产院和妇幼保健站。1994年,每1.7万人拥有1名医生,每2500人拥有一张病床。 

军事 

马里政府在独立后,召回在法国外籍军团中的本国青年,以此为基础组建军队。1961年1月20日,马里要求法国撤走驻军,将这一天定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为2年。武装力量由陆军、空军、宪兵、警察、共和国卫队和民兵组成,总兵力约1.5万余人。其中陆军6900人,空军400人,宪兵1800人,警察1000人,共和国卫队2000人,民兵3000人。武装力量和老战士部部长默哈迈德·萨利亚·索科纳,总参谋长西利马·凯塔Siriman Keita上校。1996年国防开支为308.82亿非郎,占国家预算的8.2%。 

教育与新闻出版 

教育    马里沿用法国教育体制。由基础、中等和职业技术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高等教育均为公立,中小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种。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1996年马里的小学入学率为37%,中学入学率为11%。1995年成年人文盲率为69%。1996年,向国外公派留学生1674人。 

新闻出版    马里全国发行报刊杂志共20多种,主要有:《发展报》,综合性官方日报,发行量约1万份;《回声报》,执政党非洲团结正义党的周刊,发行量3000份;《震旦报》,发行量2000份;《共和国人》,发行量2000份;《小贝壳》月刊和《妇女》杂志,发行量各3000份。另外还有《道路》、《明镜》和《车轮报》等。 

马里新闻和广告社为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每周发行1期《新闻周刊》,刊登国内外新闻。 

马里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建于1957年,播音覆盖面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用法语、班巴拉语、颇尔语和桑海语等9种语言对内广播;用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对外广播;每天播音累计115小时。另外还有60余家私营电台。马里电视台是惟一官方电视台,创建于1984年,覆盖面仅限巴马科、卡伊、塞古和锡卡索等4个城市。每天播放5个小时的节目。马里出版印刷社是惟一的出版社,建于1971年。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愿与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进步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主张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加强非洲团结,促进睦邻友好,积极推动非洲一体化发展。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寻求国际援助。马里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主张维护不结盟运动,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分担责任,寻求解决债务问题的有效办法。积极参加中、西非地区维和行动,谴责一些非洲国家动辄军事政变的做法。主张用磋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情其人民为争取民族自决权而进行的斗争,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协议。 

同中国的关系     自1960年10月25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马里前总统凯塔和特拉奥雷、现总统科纳雷及总理凯塔先后访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耿飚副总理、黄华副总理兼外长、田纪云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李岚清副总理和江泽民主席等先后访问马里。1998年,中国与马里贸易总额为2925.1万美元,中国向马里出口2438.7万美元,进口486.4万美元。 

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里原宗主国。1960年11月3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保持特殊的传统关系。法国是马里主要援助国和合作伙伴。1995~1997年,对马里的公共援助总额分别为503.89亿、473.01亿和410亿非洲法郎。1998年11月,科纳雷总统两次赴法国,分别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保护自然联盟成立50周年大会和第20届法语非洲首脑会议。1998年2月,两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同美国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9月29日建交。1998年5月,科纳雷总统访美,双方签署了美国在此后4年内向马里提供总额为260亿非洲法郎的援助协议。1998年2月,两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60年10月14日同前苏联建交,关系密切。1992年1月,马里正式承认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成员国。马里欠俄罗斯债务2500亿非洲法郎,占其外债总额的18%。1998年,俄罗斯决定减免马里债务的67%。 

同德国的关系    1960年10月12日两国建交。自独立至1995年底,德国共向马里提供援助13亿马克(约合4420亿非洲法郎)。1995~1996年度,德国援助马里总额达8500万马克(约合300亿非洲法郎)。1997~1998年度,德国向马里提供8500万马克的无偿援助。 

同日本的关系    自1989年始,日本每年向马里提供一定数量的赠款,至1998年累计达4400万美元。 

同邻国的关系    1998年2月,科纳雷总统访问阿尔及利亚。1998年3月,科纳雷总统访问毛里塔尼亚。1998年3月,尼日尔总统巴雷对马里进行友好访问。1998年6月,科纳雷总统赴塞内加尔出席“非洲社会经济发展”讨论会。1998年9月,几内亚总统孔戴对马里进行友好工作访问。马里同布基纳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曾于1974年和1985年两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86年12月,两国政府接受海牙国际法庭的最终裁决。1998年3月,布基纳法索总理韦德拉奥果访问马里。6月和12月,科纳雷总统两度访布,分别出席第34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和布基纳法索总统孔波雷就职仪式。10月,凯塔总理访问布基纳法索。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