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书 名:非洲族群政治研究
v 作者:蒋俊 著
v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v 作品语种:chi
v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v ISBN:978-7-5228-2866-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政治的专题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在理论上,通过非洲的实例对族群政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有所回应,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在视角上,既将非洲视为一个整体,也重视国别案例,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方法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以族群政治学为指向,同时引入人类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本书力图揭示非洲族群政治的本质特征,深入探知族群冲突的内在逻辑与族群整合的合理途径。在研究非洲国家族群冲突时,不仅分析冲突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类型与原因,也着重阐释族群建构、族群动员的机制和动力。在研究非洲国家族群整合时,一方面“眼光向上”总结政治和制度框架下族群整合的宏观模式,另一方面“眼光向下”探寻族群整合的本土方案与传统实践。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非洲族群问题/族群政治研究的学术史,简要介绍一些重要著述,重点展示了其理论观点,本书正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写就的。此部分也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族群与族群政治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非洲族群政治研究涉及诸多学术概念和理论。在学界,这些概念与理论尽管广泛运用,但仍存在较多争议,需要厘定,而且非洲属于特定的研究对象,概念与理论的自洽性极为关键。因此,本章立足非洲语境,界定了部落、部族、族群、族性、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概念,梳理了族群政治、族群冲突与族群整合等主题所涉理论。
第二章,非洲现代多族群国家的形成。从地理、文化、宗教、语言以及族群上看,多元性是整个大陆的本质属性。西方列强在大航海时代与非洲深入接触之后,不断以各种方式影响这一大陆,如奴隶贸易、宗教宣扬、政治理念与社会思潮的传播,尤其是殖民统治,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殖民遗产”,导致非洲多元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非洲的族裔群体而言,它们经历了深刻的身份与认同重构,彻底改变了人们互动与交往的模式。在民族主义浪潮的席卷下,殖民体系崩溃,大量非洲国家独立,这些族裔群体被充塞其中,非洲多族群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形成。
第三章,非洲多族群国家的族群冲突。族群冲突与非洲民族国家建构相伴相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呈愈演愈烈之势,其冲突的规模、量级和次数等在全世界无出其右;20世纪90年代之后,族群冲突数量虽有下降,但也出现诸多新特征和新趋势,让非洲各国疲于应付。从冲突的类型上看,主要包括: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有厄立特里亚和南苏丹成功的分离,也有尼日利亚比夫拉、塞内加尔卡萨芒斯等未成功的分离,以及像索马里兰这样“悬置”的分离;种族灭绝,意为系统性灭绝某个群体,其特点是极端的暴力性和杀戮性,以1994年卢旺达种族灭绝最为典型;选举冲突,作为一种“输家政治”长期困扰非洲,在20世纪90年代民主化后集中爆发;资源冲突,既有石油、矿产等“资源诅咒”导致的冲突,也有限于地方层面的冲突,多起因于土地、水源的争夺,有农牧冲突以及土著与移民冲突等亚类型。在解释非洲族群冲突时,学界的视野极具多维性,强调内生原因或强调外生因素,也有将两者结合的“折中主义”,更不乏另辟蹊径的思考,强调制度因素或非洲本土社会结构因素等。
第四章,非洲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整合。族群整合的方式、路径及相应的后果与非洲国家的政体相关。霸权政体国家通常实行一党制、无党制,甚至个人独裁,依赖各种不同的高压和强制性措施来维持表面上的社会稳定,公众的政治参与度极低,族际关系、族群与国家的关系高度紧张。精英分权政体借助有限民主来实现多元族群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和一些族群基于共同认可的程序、规则或潜规则进行分权,保证各族群在内阁和行政部门的“平衡”。20世纪90年代之前,非洲运行多头政体的国家极少;20世纪90年代之后,多头政体已经逐步普遍化,是大多数国家的“不二选择”。然而,作为解决族群冲突的多头政体在民主不成熟的情况下释放了被压抑的族群政治力量,悖论性地制造了更多冲突,展现了“民主的阴暗面”。在政治实践层面,本书介绍了两种显著的整合方式,分别是接受族群政治化的“联邦制”和拒绝族群政治化的“禁止族群政党”,同时提出了“渗透式”整合概念。在微观视野下的地方层面,本书关注本土性、传统性的整合方案。
第五章,卢旺达族群冲突与整合。卢旺达的种族灭绝是族群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是殖民后期以来,图西族与胡图族争夺国家控制权的一系列升级行为。卢旺达独立后,无论是卡伊班达政权还是哈比亚利马纳政权,都强化对立的族群政治立场,建立以族群为界限的排他性统治,保持民主多数的优势,从而形成所谓“多数人暴政”,最终以种族灭绝的惨剧收场。卢旺达的族群整合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卢爱阵政府展示了极其显著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努力,力求实现民族团结与民族和解的目标。在观念层面、象征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本土性层面皆有重要举措,本书逐一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尼日利亚族群冲突与整合。尼日利亚的族群成分多元,结构松散,呈现彼此分离的状态,社会的整合度极低,再加上政局动荡,独裁盛行,很容易导致失序的状态,族群冲突难以避免。冲突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民族分离主义、资源竞争与政治权力争夺等。尼日利亚的族群整合策略相对模糊,没有明确的指导纲领,很难被纳入清晰的理论类别范畴,因而在行动上不具系统性。然而,尼日利亚政府对于国内族群多样性、族际关系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落实到具体的策略上,尽量避免族群议题的政治化与制度化,同时在观念层面通过渗透式的教育培养人们的民族身份意识与认同意识。
结语部分从两个方面对全书进行总结。其一,族群的建构性。分析殖民时期以来非洲族群建构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脉络,在一定意义上是西方人与本土精英共同参与建构的结果,论证了族群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边界,据此激发我群意识(族性)而成的群体”。其二,族群政治的具象化。表现为族群冲突与族群整合两种形态,是非洲现代多族群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一方面,不合理的资源和权力分配格局导致激烈的族群冲突;另一方面,族群整合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使命,在不同背景下产生了差异化的路径选择。
作者介绍
蒋俊,广西全州人,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尼日利亚艾哈迈德·贝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要从事非洲族群问题与非洲人类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各一项,主持教育部、国家民委与浙江省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一部,在《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非洲族群政治研究学术史回顾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族群与族群政治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与族群相关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族群政治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非洲现代多族群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非洲及其社会结构的多元性
第二节殖民统治与非洲社会的重构
第三节民族主义浪潮与非洲多族群国家的形成
第三章非洲多族群国家的族群冲突
第一节非洲族群冲突的回顾与趋势
第二节非洲族群冲突的类型
第三节解释非洲族群冲突
第四章非洲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整合
第一节宏观视野下政治框架中的族群整合
第二节中观视野下族群整合的政治实践
第三节微观视野下的本土方案与传统实践
第五章卢旺达族群冲突与整合
第一节卢旺达族群冲突
第二节卢旺达族群整合
第六章尼日利亚族群冲突与整合
第一节尼日利亚族群冲突
第二节尼日利亚族群整合
结语
一作为一种建构性单位的族群
二族群冲突与整合:族群政治的具象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