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专栏
【中非携手抗疫系列文章之十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中国与塞拉利昂合作院校携手抗“疫”友好互动侧记
文章来源:何明清    日期:2020-05-15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快速蔓延。中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英勇奋战、积极支持抗击疫情,在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积极参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为全球疫情防控积累了有益经验,提振了抗疫必胜的信心。“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真情”。在与疫情病魔斗争中,中国人民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实际行动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

中国疫情发生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温情的祈愿和支援纷纷而至,让人感到暖心。29日,一份来自遥远非洲的问候漂洋过海来到赣南师范大学。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大学校长福迪·萨教授通过孔子学院向中方合作院校发来了慰问信,代表塞拉利昂大学全体师生对赣南师范大学表示诚挚慰问,对中国的抗疫努力表示赞许和钦佩。

在华的塞拉利昂籍留学生也纷纷发声声援中国的抗疫举措。来自塞拉利昂的留学生鲁班,自告奋勇地参加了赣南师范大学的留学生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并担任队长。他撰写的抗疫文章被刊载在37日的《江西日报》,他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记述了他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在文章中,他把所看到的中国在不到两周之内建成了两座可容纳2500张病床的医院;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勇敢的“逆行”者;中国政府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社会各界的支援;国家的许多快速响应等,一一记录下来。他说从中国应对这场疫情的战斗中,我看到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种人民生命健康至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

 

鲁班带领的留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分发疫情防护宣传资料

另一位留学生阿尔法,也是来自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现在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他通过这次遭遇的疫情,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新的认识。阿尔法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处一个世界是不争的事实,且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正是为了探寻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阿尔法进一步解释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简单来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面对世界共同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他表示“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形势下,中国又为国际社会贡献了自己的抗击方案,对世界许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场全人类的病毒挑战中,充分地展现了什么是 ‘大爱无疆’,诠释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篇体会文章发表在413日的北京语言大学官网。

331日,塞拉利昂出现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随后疫情加速蔓延。截至512日,塞拉利昂的累计感染人数升至338人,死亡19人。在这危难时刻,作为中方合作院校的赣南师范大学及时伸出援手,向塞拉利昂大学捐赠5万元的体温计、护目镜、消毒水、抗病毒药物等防护物资,430日,满载着全校师生的深情厚谊的2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启程发往塞拉利昂。一箱箱“整装待发”的防护物资上,分别用汉语、英语书写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人心齐,泰山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天遥地远,同心战疫”等暖心标语,表达全校师生对塞拉利昂合作院校师生的真诚祝福和坚定支持。

 

赣南师范大学向塞拉利昂大学捐赠的防疫物资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当遇到外来的侵害或灾祸时,人们应该协同看守瞭望,彼此提供帮助。在物资包装上还印有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这句名言 When people are determined, they can overcome anything!”,翻译成中文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在当下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困难时刻,这些暖心的话语激励着中非人民共同携手、共渡难关。

422日,赣南师范大学校长卢超教授在给福迪·萨校长的慰问信中写道: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各国都在积极抗疫,我校十分珍惜与两校间缔结的深厚友谊,倍加关注当前塞拉利昂大学的情况。病毒无情人有情,得知当地抗疫物资严重短缺,学校多方筹措了部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计、洗手液、消毒水和抗病毒药物等,以解塞拉利昂大学的燃眉之急。他表示,赣南师范大学将与塞拉利昂合作院校师生一道,携手并肩、以百倍信心共同迎接抗疫胜利。疫情结束后,双方将在共同建好孔子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校务实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简介:何明清,赣南师范大学教授,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原院长,2019年曾获得孔子学院总部授予的“优秀中方院长”荣誉称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所方位图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