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国别报告——津巴布韦.pdf
国名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
面积 391000平方公里。
人口 119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8人1998年。
民族或部族 津巴布韦有4种肤色的人:黑人占绝大多数;白人总数不足10万人(主要生活在大城市和商业大农场);有色人2.5万人;亚洲人(包括印度人和华侨)1万人,他们主要生活在城镇地区。津巴布韦的黑人主要分绍纳和恩德贝莱两大部族:绍纳人口共占总人口的75%,恩德贝莱人共占总人口的19%。除这两大部族外,还有小部族通加人、旺达人和尚加尼人,这三种人共占总人口的4%。
语言 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绍纳语、恩德贝莱语。在黑人当中,绍纳人讲绍纳语;恩德贝莱人讲恩德贝莱语;其他小部族讲通加语、旺达语和尚加尼语等。所有这些语言均属班图语系。白人多讲英语,少部分讲阿非里卡语。
宗教 全国约有40%~50%的人信奉基督教。农村中,黑人多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 哈拉雷(Harare),人口约120万。哈拉雷前称索尔兹伯里。
国家元首 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1987年12月就任,1990年3月、1996年3月连任至今。
自然地理
津巴布韦位于南部非洲,处于南纬15°33′与22°24′之间,全境在南回归线以北。它的北部及西北部与赞比亚为邻,东部和东北部与莫桑比克接壤,西南部邻博茨瓦纳,南部与南非接壤。
津巴布韦是中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全境海拔300米以上,其中80%地区海拔600米,不到1/20的地区海拔1500米。按地形特征,可分为东部高地、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4个部分。津巴布韦境内河流很多,河网密布。赞比西河流经津、赞两国之间并经莫桑比克入海,它的支流遍及津巴布韦整个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有马佐威河、马尼阿梅河、桑亚泰河、加瓦伊河等;林波波河是津巴布韦同南非的自然边界;东南部有萨比河和伦迪河经莫桑比克入海。上述河流的流量因降雨不均而变化很大,许多中小河流在天旱时流量很小,甚至断流。所以,总的来说这些河流不利于航行,只有赞比西河可以通航。
津巴布韦全境70%土壤为砂土,只有高草原才有沃土,低草原多为沙石土。总的来说,大部分地区土壤的自然肥力不高,但在合理施肥和良好耕作的条件下,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津巴布韦属热带草原气候。依自然条件、主要是降雨量的多少和气温的不同,津巴布韦可分成6个自然农业区:第一类区域,年降雨量在900毫米以上,一些地区达1500毫米,适于发展集约化的畜牧业、林业以及经济作物,占全境面积的1.6%,主要是东部山区。第二类区域,年降雨量在750~900毫米之间,适于发展集约化种植业,畜牧业为辅,占全境面积的18.7%,主要是高草原的东部。第三类区域,年降雨量在650~800毫米之间,适于半集约化混合农业,占全境面积的17.4%,主要是高草原的西部和中草原的一部分地区。第四类区域,年降雨量在450~650毫米之间,适于半粗放畜牧业,占全境面积的33%,主要是中草原的大部分地区。第五类区域,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适于粗放畜牧业,占全境面积的26.2%,主要是低草原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一旱二热三为萃萃蝇肆虐,难以发展种植业。第六类区域,如无灌溉不适于农业,包括悬崖峭壁、岩石裸露的地面以及沼泽等,占全境面积的3.1%。
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非洲通史》认为,距今100万年至70万年之间,南部非洲出现一种比较粗壮、脑容量较大的直立人,并认为这些直立人很可能就是南部非洲阿舍利文化的祖先。
根据津巴布韦档案馆的材料,津巴布韦大约在10万年前进入早石器时代,那时的主人为阿舍利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粗糙而体积大的石器工具,主要是手斧和砍砸器。大约距今4.2万年前,津巴布韦进入中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称桑戈文化。同一般的以石片和石刀工具为中石器时代主要标志不同,津巴布韦桑戈文化仍是重型工具——即尖凿、石核斧、砍刀和石核刮削器。约在1万年前,津巴布韦进入晚石器时代。1928~1930年间,德国考古学家利奥·弗罗本纽斯在津巴布韦几个地方发现大面积的岩石壁画,从这些保存完好的壁画中可以看到那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情况:一是人们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的生活内容。津巴布韦的岩石壁画比南部非洲其他国家的壁画更多地描述人类采集的状况;二是人们仍是群居;三是男人在壁画描述的生产活动或生活场面中,并没有占据特殊的地位,说明当时并未进入父权社会;四是壁画有相当数量是描述祈神、求雨以及其他自然崇拜的场面,这同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实际状况是一致的。至于津巴布韦岩石壁画的主人是谁?历史学家一致的看法是,他们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科伊桑人。
大约在公元2世纪起,津巴布韦进入早铁器时代,那时班图人取代了科伊桑人占领了津巴布韦高原。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重大的飞跃,创造早铁器时代文明的班图人同晚石器时代的科伊桑人有着以下明显的区别:班图人已开始从事农牧业、开始炼铁并使用铁器工具、懂得制陶并营建住房。
大约到公元10~11世纪之间,津巴布韦进入晚铁器时代。创造津巴布韦晚铁器文明的是属班图的绍纳人,历史学家们对此已达成共识。然而,对这些绍纳人的由来则有不同说法。1984年津巴布韦档案馆出版的权威著作《津巴布韦史诗》综合各派观点如下: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绍纳人是在数个世纪班图人迁徙中由南方迁入的;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些绍纳人是从北方(大约现今坦桑尼亚附近)迁入津巴布韦的;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创造晚铁器文明的绍纳人原在本地,不过吸收了来自北方的文化而已。无论如何,学者们对公元10世纪开始,居住在津巴布韦的多数人属于讲绍纳语的班图人这点已经没有分歧。绍纳人先后在津巴布韦建立过很多政治实体,其中一些又分成规模不等的中小单位,有些小单位势力范围只有几个片。势力最大的绍纳政治实体共4个,它们是:1、位于高原南部、存在于12~15世纪的津巴布韦国家;2、北方的穆塔帕国家(约1420~1884年);3、位于高原西南部、存在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以卡米为中心的托尔瓦国家;4、继托尔瓦存在到1860年的昌加米腊国家。
关于津巴布韦和托尔瓦,可靠的文字材料不多;然而,昌加米腊和穆塔帕则有充分材料说明它们已发展成政治制度完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幅员辽阔的王国。津巴布韦国家源于古曼耶陶器文化,而古曼耶文化的创造者以内部发展起来的农牧业为基础,操纵与控制内地与沿海的贸易,创建了津巴布韦国家。津巴布韦国家存在于12~15世纪,其极盛期是14世纪,那时的版图西自现今博茨瓦纳的塔泰地区;东至莫桑比克的伊尼亚巴内省;南自林波波河向北延伸至马绍纳兰的北部。举世闻名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原是津巴布韦国家的中心。
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近40公顷,由卫城、椭圆形建筑物以及“遗址之谷”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建筑物均用花岗石砌成,其中以第一、二部分水平最高。卫城建在高约100米的山顶上,由一层接一层的围墙组成;椭圆形建筑物由略呈弯曲状的石墙围成,围墙长250米。外墙高10米、厚5米。据说这座外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主义入侵前最大的建筑物。以上建筑物的石头拼缝横竖有条,不施灰浆却十分结实。通道、壁龛、入口、平台等都是就地在花岗石上一点一点地凿出来的,而且建筑物里有鸟状的徽记和滑石雕物,其建筑艺术之高超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从大津巴布韦出土的遗物可见,那时的绍纳人已经能够熔炼和制造黄金、铜、青铜和铁器;使用带把的铁锄和铁斧为主要的农、牧业工具;从大量牛骨的发现证明当时的畜牧业已很发达;从纺锤的发现说明当时的绍纳人已能制造棉布;从黄金及青铜手镯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在应付日常生活之余,懂得装饰并制造饰品。
津巴布韦的统治者控制内地与沿海的贸易,他们对过境货物抽税,而极可能是抽取实物税(没有发现货币)。逐渐地,他们占有的财富大大超过其他集团,表现这种财富和权力的方式是到处建造高级石墙居民点,这就是后人在津巴布韦国家内发掘出200多处石头建筑遗址的原因。从发掘出的石头建筑以及出土陶器的质量、风格的悬殊,说明当时津巴布韦国家的贫富差别已很明显。
穆塔帕国家的极盛时期为15世纪。当时的版图包括现今胡尼阿尼河和萨比河东北的津巴布韦国土以及莫桑比克的大部分地区,而影响所及包括整个津巴布韦高原。穆塔帕国家以农业、畜牧和对外贸易为其经济的三大支柱。穆塔帕时期在金属冶炼和纺织技术等方面都比津巴布韦时期前进了一大步,已能制成铜锡或铜铅合金,又普遍使用土制风箱加温。穆塔帕生产的铁质量如此之好,以至于16世纪时葡萄牙人将这些铁运去印度加工枪支。穆塔帕国家对外贸易发达,以黄金、象牙和铜去换取来自东印度的丝绸、棉布和玻璃珠等。据葡萄牙人记载,在英国殖民主义入侵前,平均每年约出口500公斤黄金;居第二位的象牙,出口数量也不少,1758年出口2.35万公斤,1762年出口14.1万~16.45万公斤,1806年出口4.7万公斤象牙。居出口第三位的是铜,1762年约为4.6万公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开发美洲新大陆的需要,到18世纪时,奴隶出口取代了黄金和象牙,成为赞比西河流域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穆塔帕国家的国内贸易不发达,主要是物物交换,尚未形成通用的货币。黄金、铜、锡块、珠子、衣服先后都充当过交换的等价物。穆塔帕政治结构严密。国王既是政治领袖,又兼宗教与军事首领,其手下有9个主要机构。按1635年葡萄牙人的报道,这些机构是:总督、将军、宫廷头目、国王的助手、卫队、音乐、巫术、医务等,还有一个守门大将军。到18世纪时,再增加一个财政部门。此外,穆塔帕国家建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有很强的战斗力,曾多次打败葡萄牙人。
大体上说,极盛时期的昌加米腊国家西起本贝齐河、西北部至沙漠、北部到草地、中心地区为首都德洛德洛、东南部自托奎附近至高原的南边。昌加米腊依靠军队对上述地区实行严密的控制,但它的经济不像穆塔帕那么发达。1866年属恩贡尼族、原居南非境内的恩德贝莱人灭亡了昌加米腊国家,征服了其他绍纳人。恩德贝莱人沿用祖鲁王国的组织机构即实行军团体制。军团平时为王室种植农作物、养牛及充当仆役。作战时不准带粮食和铺盖,只准带牲口取奶,其余靠在战争中夺取。由于这种军事体制,恩德贝莱人的战斗力大大超过以政治团体为单位的其他非洲人。1868年,恩德贝莱人国王姆塞利加齐逝世,洛本古拉继位,随即爆发争夺王位的内战,大大削弱了恩德贝莱国家。
为掠夺黄金,1888年10月,英国殖民主义者塞西尔·罗得斯用欺骗手段从洛本古拉那里取得了在恩德贝莱土地上开矿的“拉德租让书”。翌年,英女王以此为基础向以罗得斯为首的英国南非公司颁发了特许章程,事实上承认南非公司行使领土、财产及司法等权力。1890年,南非公司军队入侵绍纳人居住的马绍纳兰,1893年入侵恩德贝莱人居住的马塔贝莱兰,洛本古拉不幸死于天花。1895年5月,英政府按罗得斯的名字将马塔贝莱兰和马绍纳兰以及赞比西河北部的领土命名为罗得西亚。两年后,罗得西亚分成南、北两部分,马塔贝莱兰和马绍纳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
英国南非公司在南罗掠夺土地和牲畜,强迫非洲人服劳役。因此激起了1896~1897年恩德贝莱人和绍纳人的联合大起义。起义震惊了西欧。英国在镇压起义之后,开始收买酋长、头人,使他们成为殖民统治的工具。20世纪初年,英国南非公司由发展矿业转而吸引白人移民来南罗发展农业,至1921年,白人人数已占南罗人口总数的2.9%。由于移民人数的增加,他们不仅参与经济活动,并争夺殖民政府的领导权。1923年英国南非公司统治结束,由移民主宰的南罗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根据1923年宪法,南罗政府有权调动军队而无需英国批准;南罗总理可同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参加会议。移民政府接二连三颁布种族隔离立法,其中最重要的有1930年的《土地分配法》和1934年的《工业调解法》。前者规定按南非种族隔离原则占有土地,白人约占全国土地的一半;后者规定非洲人不算雇员,不许组织工会和罢工,更不能担任技术工种。1953~1963年,南罗成为中非联邦三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余两国: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成为它的工业品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场所。
在非洲民族解放浪潮中,主张“维护白人移民利益并排除外部对移民政府控制”的罗得西亚阵线党上台。1964年,伊恩·史密斯出任南罗政府总理。不久,即宣布将南罗国名改为罗得西亚。1965年11月,史密斯代表罗得西亚政府宣布脱离英国单方面独立。单方面独立招致国际舆论和各国的谴责,自1966年起,联合国对罗实行经济制裁,停止对罗得西亚所有进出口贸易和新投资。
白人政府单方面宣布独立以及取缔一切非洲民族主义政党,杜绝了用和平手段争取独立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以下简称津民盟)首先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1966年4月,他们在西诺亚首次袭击白人农庄,很快就遭镇压;翌年,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游击队从赞比西河入境企图开展武装斗争也告失败。此后,津民盟从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自1972年底起,津民盟利用东北部森林密布的地形从莫桑比克太特省入境,在津东北部建立武装斗争基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1974年葡萄牙政变、1975年莫桑比克正式独立,为津人民的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后,津民盟和津人盟在开展游击战的同时,利用美、英为防苏联、古巴插手急于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的形势,同白人政权开展政治谈判。1976年9月,史密斯答应两年内向非洲人交权。1977年起,史密斯加紧策划目的在于扶植黑人“温和派”掌权的所谓“内部解决”阴谋。1979年5月根据“内部解决”协议产生的政府,没有得到世界上任何一国的承认。在此情况下,原宗主国英国终于出面召开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的伦敦会议。会议期间,以津民盟为首的激进派作了让步,同意在独立头7年内保留白人在议会中20%的议席以及用赎买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等等,最后有关各方终于签署《兰开斯特大厦宪法》。根据该宪法,1980年2月举行津巴布韦历史上第一次普选,津民盟以62.9%的多数票当选。同年4月18日,津巴布韦正式独立。独立后,津民盟宣布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但紧紧依据本国国情来推行社会主义原则。津民盟认为:津巴布韦“当前的任务是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经济独立,而不是立即清除旧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改造,在逐步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同时力求取得经济上最大增长和发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津民盟推行明智而现实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较好地解决了独立前存在的尖锐的种族矛盾和部族矛盾,因而发展平稳,被舆论界称为“非洲奇迹”。
政治
近年来,穆加贝总统领导的津政府奉行民族团结与种族和解政策,政局长期相对稳定。1998年,执政党民盟坚持还地于民政策,召开土地改革和重新安置国际捐助会议,启动第二阶段土改计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赢得农村区级选举90%以上选票;同意在民盟主导下讨论修宪,缓解社会矛盾。反对党、工会和右翼新闻媒介势力频频向政府提出批评。1月,哈拉雷等部分城镇爆发独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群众性骚乱;工会大会多次举行全国性罢工和群众集会;罢课、抢占农场和打砸抢事件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津社会经济秩序。津出兵刚果(金)在国内也受到一定反对。12月,民盟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主要讨论了土地、政治和经济等问题。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79年12月在英国主持下由津巴布韦各主要党派在伦敦兰开斯特大厦举行的制宪会议上制订,独立时开始生效。曾规定实行总理内阁制,议会分为参、众两院,白人享有20个保留议席。1987年8~9月,津议会修改宪法,取消白人在议会享有保留席位的规定。同年12月又取消总理内阁制,改行总统内阁制。1990年2月,津议会通过第9号宪法修正案,将原有参、众两院议会制改为一院制。同年6月通过第10号宪法修正案,彻底废除关于不得对宪法中某些特别条款作改动的一切限制。
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本届议会于1995年4月按大选结果组成,任期5年。共有150个议席,其中120名议员由普选产生,8名省长为当然议员,10名议员由酋长委员会推举,12名议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在120名民选议员中,民盟(爱国阵线)117席,民盟(西托莱派2席,独立人士1席。议长西里尔·恩德贝莱(Cyril Ndebele),1995年4月就任。
政府 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具有议员资格才能入阁。本届政府于1996年5月组成,1997年7月改组。内阁成员如下:副总统西蒙·穆增达(Simon Muzenda),副总统乔舒亚·恩科莫(Joshua Nkomo),国防部长莫文·马哈奇(Moven Mahachi),内政部长杜米索·达本古瓦(Dumiso Dabengwa),司法、法律和议会事务部长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国家安全部长西德尼·塞克拉马伊(Sydney Sekeramayi),计划委员会主任理查德·霍夫(Richard hove),财政部长赫伯特·穆雷瓦(Herbert Murerwa),国家事务、就业创造和合作社部长滕吉韦·莱萨贝(Thejiwe Lesabe),公职人员、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弗洛伦斯·奇陶罗(Florence Chitauro),地方政府和全国住房部长约翰·恩科莫(John Nkomo),土地和农业部长孔比赖·坎盖(Kumbirai kangai),工商部长内森·沙穆亚里拉(Nathan Shamuyarira),矿业、环境和旅游部长西蒙·莫约(Simon Moyo),新闻和邮电部长陈哈莫·奇穆滕文德(Chenhamo Chimutengwende),外交部长斯坦·穆登盖(Stan Mudenge)等。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5个区,14个市镇。8省名称为:西马绍纳兰、中马绍纳兰、东马绍纳兰、马尼卡、中部、马旬戈、北马塔贝莱兰、南马塔贝莱兰。
司法机构 法院体制分四级: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和初级法院、最高法院是终审上诉法庭。首席大法官安东尼·古贝(Anthony Gubbay),总检察长帕特里克·奇纳马萨(Patrick Chinamasa)。
政党 实行多党制。民盟(爱国阵线)在议会中占据绝大多数席位。
1、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 Union-Patriotic Front〕执政党,简称民盟,由原穆加贝领导的民盟和恩科莫领导的人盟于1989年合并组成,约有300万党员。1982年的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依据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建立和保持一个以马列主义原则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社会”,1996年10月28日将“以马列主义原则为指导的”一语删除。党总裁兼第一书记穆加贝,副总裁兼第二书记恩科莫和穆增达。
2、津巴布韦统一运动(Zimbabwe Unity Movement)1989年4月成立。发起人特克雷原是民盟总书记,独立后,因政见分歧并发表攻击党的言论被开除出党。主席埃德加·特克雷(Edgar Tekere)。
3、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恩冬加派)〔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Union Ndonga〕恩冬加是其党旗上的标志,加注“恩冬加”是为了同执政的民盟相区别。由于其创始人是西托莱,也称之为“民盟(西托莱派)”。成立于1976年。有党员150万人,在议会中拥有2席。主席恩达班宁基·西托莱(Ndabaningi Sithole)。
4、统一非洲人全国委员会(United African National Council)1971年12月成立,独立前曾是国内最大的合法组织。主席爱德华·马扎瓦纳(Edward Mazaiwana)。
5、津巴布韦保守派联盟(Zimbabwe Conservative Alliance)1962年3月成立,为白人右翼政党。独立前曾长期执政,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独立后按兰开斯特宪法规定在议会中保有20个席位,1987年津议会废除白人保留议席,该党遂失去所有议席。主席杰拉德·史密斯(Gerald Smith)。
6、津巴布韦民主人联盟(Zimbabwe Union of Democrats)1998年12月成立,发起人为独立人士马格雷特·冬戈Margaret Dongo )。该党称将推动成立一个反对党联盟,争取在2000年议会选举中击败民盟,夺取政权。
重要人物
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 执行总统、民盟总裁。1924年2月生于哈拉雷附近库塔马的农民家庭,绍纳族塞祖鲁人。1942年起从事教育工作,同时继续接受高等教育。1951年毕业于南非黑尔堡大学并获文学士学位,随后通过函授先后获巴苏陀兰大学教育学士和伦敦大学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学学士学位。1960年投身政治活动,先后担任民族民主党和人盟的宣传书记。1963年同西托莱等人创建民盟,并任总书记。1964年8月被捕入狱,1974年11月获释。1975年初去莫桑比克领导津武装斗争,1977年当选民盟总裁。1976年10月和1979年9月率团出席关于津独立问题的日内瓦谈判和伦敦制宪会议。1980年4月津独立后任总理。1984年8月、1989年12月和1994年9月连任民盟总裁兼第一书记。1987年12月任首任执行总统,1990年3月和1996年3月总统选举后连任。曾于1980年、1981年、1985年、1987年和1993年访华。
西蒙·穆增达 副总统、民盟副总裁。1922年10月生于马旬戈省古图市一农民家庭,属绍纳族中的卡伦加部族。1948年毕业于南非的马龙山学院,后在南非的德班任教两年。1950年回津。1953年开始参加政治活动。1957年参加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1963年参加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1964年被选为民盟组织副书记。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后,被捕入狱,1971年11月获释。1977年当选为民盟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民盟副总裁。津独立后,任副总理兼外长。1988年1月至今任副总统。1984年8月、1989年12月和1994年9月连续当选民盟副总裁兼第二书记。曾于1980年、1991年、1996年访华。
经济
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仅次于南非。它同大多数黑非洲国家不同,除有较发达的采矿业和欧洲人现代化农业外,还有较发达的制造业。但经济结构呈典型的二元结构:欧洲人先进的矿业、制造业、农业同非洲人落后的农业呈鲜明的对比。此外,经济上严重依赖外资和出口贸易。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以来,政府坚持务实稳妥的经济政策,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低速增长。1981年,公布“公平增长”的经济政策声明。1982年,公布1982/83~1984/85过渡时期发展计划。1986年公布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由于现实的需要,政府从1991年起,实行经济结构调整,颁布了新的投资法和贸易自由化政策。调整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未达到预期增长目标,相反引起失业加剧、通货膨胀加重、福利降低、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等困难。
1998年4月,津巴布韦正式启动第二阶段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核心是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削减行政开支,改革财政金融体制,实现低通胀、低利率,稳定汇率,完善税制,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商业化进程。1998年受国际市场烟草和矿产品价格下跌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津巴布韦出口收入大幅减少,外汇储备下降,津元年内贬值50%,物价高涨,内需萎缩,企业亏损严重,复苏经济努力受挫。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5.2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为3.5%,1991~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6%。
根据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85。货币名称:津元Zimbabwe dollar, Zf。
汇率(1997年):1美元=11.89津元。
通货膨胀率(1997年):16.8%。
资源 津巴布韦矿物资源丰富,拥有40多种矿藏,重要的矿产就有10多种。其中铂藏量约200多万吨,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铬藏量5.4亿吨,占世界总藏量的22%;石棉藏量约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铁储量2.5亿吨;煤储量270亿吨,仅万基煤矿的储量就达40亿吨,按津巴布韦国内每年消耗300万吨计算,这一储量至少可用9000年;镍储量估计超过4.5亿吨,可与古巴媲美;黄金是传统产品,自16世纪起,西欧就流传津巴布韦是黄金国的说法。据说《圣经》上所罗门国王的黄金就是产自津巴布韦。此外,津巴布韦还蕴藏锂、钴、钨、钽等战略物资。
津巴布韦盛产各种经济作物,它的烟草素有黄金叶之称,叶大色黄,是加工名牌烟的主要原料。津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烟草出口国,每年出口烟草创造大量外汇;棉花絮长色白,除供国内纺织用外,相当大部分出口;咖啡质量很好,大量出口国外;津又是非洲的重要甘蔗产地和蔗糖出口国。
津巴布韦出产玉米、小麦、高粱、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玉米常年自给有余,因此有人称它为“南部非洲的粮仓”。它还出产花生、大豆、向日葵等油料作物。
津巴布韦的牧业资源丰富,原本非洲人就以拥有多量牛作为家产富裕的标志,因此十分重视养牛;殖民主义时代,津巴布韦的牛肉远销西欧市场,尤其是菜牛肉声誉甚佳。
津巴布韦自然条件的一个显著缺点是没有石油、也没有天然湖泊,只能靠人工修坝发电。因此,导致动力资源的相对贫乏。
工矿业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津巴布韦的制造业的产值为13.7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7%。津巴布韦制造业基础好,轻重工业较齐全,有相当的加工能力。制造业产品多种多样,既能加工矿产品和农产品,也能制造本国需要的各种日用品和生产必需品,还有远销到邻国甚至欧洲的传统产品。独立时能生产6000多种产品,满足国内需要的90%。工业品占出口产品的40%左右。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是:独立头两年增长很快,1982年开始放慢,1983~1984年下降得最厉害,以后开始复苏。1989~1990年间有较大增长,1990年10月达到独立后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1992年因大旱,工业生产下降9%,至1994年增长较快,但还未恢复到1991年初的水平。各主要制造业的情况是:钢铁工业:建于奎奎的津钢铁公司是林波波河以北最大的钢铁冶炼厂,原属国营,设备能力为每年100万吨,产量70万吨,由于体制和经营不善等原因,亏损严重。1991年产量降为50万吨(其中16万吨供应国内)。后来津政府向外资和私商出售股份,1994年间澳大利亚和中国首钢等资金已投入该公司的生产。冶金工业:以生产低碳铬铁为主,津巴布韦的铬铁产量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4%,输往美英等西方国家。纺织工业及成衣工业:1985年为最高产量年份。津的纺织品和服装不仅自给,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竞争力。食品工业和饮料工业:独立前居制造业首位,独立后退为第二位。以南非资本为主的三角公司是食品业中最大的公司。制烟工业:主要由美、英以及南非资本控制。
津巴布韦的采矿业历史悠久,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津巴布韦采矿业生产总值为19.5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2%。外资在矿业生产中一直居领先地位。除原来占重要地位的黄金、镍、石棉、铬、铜的生产外,近两年来铂的开采引人注目、前途无量。
农牧业 津以农业的多样性和发展程度高著称。它的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齐头并进,畜牧业也很发达。津的烟草有黄金叶之称,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第三大产烟国;津的棉花有白金叶之称,棉白而绒长,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津又是南部非洲的主要玉米出口国;津的牛肉质嫩味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数几个输出牛肉到欧共体的国家。津巴布韦约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津农牧业的显著特点是发达的白人商业与落后的非洲人地区农业并存。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农牧业生产总值为14.4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6%。
服务业 津巴布韦独立后,随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业产值增长很快,从1979年的0.98亿津元增加到1997年的4.351亿美元(约合51.73亿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2%。
旅游业 津旅游业发达,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颇多:如维多利亚瀑布、大津巴布韦遗址、万基野生动物园、卡里巴湖等等。1991年游客63.8万人,旅游外汇收入3亿津元。全国共有星级旅馆近100个,其中维多利亚瀑布旅馆是被排名世界第23位、非洲第2位的著名旅馆。
交通运输 因津是个内陆国,加上津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因而交通运输状况对经济影响甚大。
铁路 总长2828公里,有两条铁路通往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及马普托港;另有两条铁路通往南非港口;还有一条通往赞比亚。独立后政府计划逐步实现国内铁路电气化,目前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即圭洛-哈拉雷一线)。1994/95年度客运量187万人,货运量1201万吨。
公路 总长8.5万公里,其中15%为沥青路、55%为碎石路。
空运 全国有大小机场170余个,其中哈拉雷、布拉瓦约和维多利亚瀑布机场为国际机场;主要城市之间均有航空联系。目前津巴布韦有12条国际航线,1993年,航空客运量143.6万人次,货运量2.85万吨。
财政金融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外债总额为47.1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6%。1980~1990年的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68.4%,1991~1997年为8.8%。1998年外汇储备为1.738亿美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一向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独立以来,由于主要出口对象国西方国家经济衰退、以农业和矿物原料为主的出口商品价格一直欠佳,而从西方进口的工业品价格却很高,所以津进出口贸易状况不很理想。与独立前相比,主要进出口物资变化不大。主要出口物资为农产品(尤其是烟草和棉花)、矿产品(黄金、铬铁、镍等),以及制造业产品(服装、家具等);主要进口物资是石油、机械及运输装备、部分制造业产品。惟一的变化是近年来花卉(主要玫瑰花)出口增长得很快。1996年出口总值为23.44亿美元,进口为25.15亿美元。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约35亿美元。独立以来,政府吸取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教训,不搞国有化,只搞国家参与,继续重视和发挥外资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1989年,津政府颁布《促进投资的政策和规定》;1991年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之后,又规定对外国投资实行一系列优惠。主要投资国为英国、南非、美国、德国等,它们基本控制了津矿业和制造业。近两年来,津国内要求“经济本地化”的呼声强烈,津民盟已拟订了促进经济本地化的措施,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尚待观察。
人民生活 独立后,医疗卫生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政府宣布日薪150津元以下者享受免费医疗;还在农村建立224个医疗中心(医疗中心的医生实行巡回医疗);对婴幼儿实行传染病疫苗接种等。
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数字,津巴布韦1997年的出生率为35.9‰,死亡率为13.9‰,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65‰。预期寿命为49岁。生育率为每一妇女4.5胎。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1995年占总人口的74%,获得卫生设施的人口占85%。1991年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军事
津巴布韦国防军建于1980年,由原民盟、人盟游击队和白人政权军队整编而成。实行志愿兵役制,1987年虽颁布了征兵法,但仍实行志愿兵役制。根据1989年11月的征兵规定,凡18~30岁的男性青年必须服役。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委员会,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津巴布韦国防军下设陆军和空军两个军种。总兵力3.9万人,其中陆军3.5万人,空军4000人。1999年度国防预算54.2亿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8.3%。
教育与新闻出版
教育 独立后,津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智力投资、用新思想和现代科学培育新人,作为建国的根本战略任务。独立至今,教育开支一直占政府财政支出的首位。1999年度国防预算54.2亿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8.3%。据世界银行1998/99年发展报告,1995年成年人的文盲率男性仅为10%、女性为20%。1991年读到四年级的学生占该年龄组人数的百分比,男生为81%,女生为80%。这在非洲是比较高的。
新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废除黑白分离的种族隔离教育,大力培养非洲人教师队伍以及在全国扫盲,等等。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从1979年的81.9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250万人,小学由2411所增加到4504所;在校中学生人数从1979年的7.9万(其中大多为白人孩子)增加到1990年的68万人,即增加了7.5倍,中学由177所增加到1500所。15所中等师范学院共有学生16000人。技术、职业培训学校12所,有学生15000人。有3所大学,津巴布韦大学是津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53年。1996年有学生7854人,教师600人,其中1/3为外籍教师。
教育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大增,但经济结构未变,无疑增加了自然失业率;二是津政府未能根本改变殖民主义时代重学历、轻实践的教育模式,结果许多毕业生满足不了经济部门的需要。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先驱报》,为英文日报,1891年创刊,目前发行量16.5万份,主要反映政府观点;《星期日邮报》,英文周刊,1935年创刊,目前发行量为18万份;
《黎明周报》为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报纸,主要面向农村,发行量8万份;《记事报》,英文日报,1894年创刊,主要反映恩德贝莱族人的观点,目前发行量为2.1万份;《金融公报》在津白人中颇有影响,时常对政府持批评态度,发行量2.4万份;《津巴布韦独立报》,为周报,对政府持批评态度,发行量2万份;《津巴布韦新闻》和《人民之声》周刊为津执政党民盟爱国阵线的月刊。非时事政治性杂志主要有《展示》,月销量5万份;《地平线》,月销量4万份。
津巴布韦全非通讯社:建于1980年10月,为津巴布韦官方通讯社,津巴布韦广播公司:1940年成立,为政府所有,分电台和电视台两部分。电台有4个台,即英语台、非洲台、音乐台和科教台,分别以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播出;电视台建于1960年,有两个频道,均为彩色节目,都在下午、晚间播放。
对外关系
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津外长穆登盖1996年10月就津外交政策发表谈话时强调,“津外交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各国及其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尊重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反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主张自由、正义和平等,尊重人权。”截至1996年底,已与9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安理会改革: 穆加贝总统在第52届联大会议上阐述了津立场:将一些主要地缘和政治集团排除在安理会之外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反常的现象。非洲是联合国中最大的一个集团,在安理会席位问题上应充分考虑非洲的利益。安理会成员应扩大至26个,其中非洲至少应占2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关于非洲地区形势: 认为刚果(金)武装冲突是大国及乌干达、卢旺达背后支持叛军的结果,强调南部非洲共同体有责任应成员国请求提供军事救援;支持南非和博茨瓦纳以萨达克名义对莱索托进行军事干预,认为任何以军事手段破坏主权政府的做法都被萨达克和非统视为叛乱行为。关于西方援助非洲: 津欢迎西方国家对非洲采取的贸易、投资及基建开发等新措施,对发达国家逐年减少对非发展援助表示担忧,呼吁发达国家与非洲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对非援助,加大对非投资,要求国际金融机构协调立场,减免非洲日益严重的债务,敦促联合国机构设立切实可行的项目,帮助非洲摆脱贫困。
同中国关系 1980年4月18日建交,两国关系长期友好。穆加贝总统先后5次访华。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对津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津的首次访问。赵紫阳总理和朱镕基副总理曾分别于1983年和1995年访津。两国政府间签有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以及贸易、文化协定,设有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中津两党、两国议会以及工、青、妇等也有交流。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津巴布韦;2月,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张俊九访津;7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孙广相和财政部副部长李延龄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津。1998年津巴布韦访华的有:国务部长塞法斯·姆西帕率领的津联合代表团(5月),国务部长塞法斯·姆西帕率领的津经贸代表团(6月),津地方政府和全国住房部长约翰·恩科莫(6月),政府教育、体育和文化部副部长莫哈迪率领的津民盟青年团代表团(7月),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长加布里埃尔·马钦加率领的津文化代表团(9月),津农村资源和水利部长乔伊斯·穆菊茹(10月)。
1998年,中国同津巴布韦贸易总额为1.3221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05亿美元,进口2721万美元。
同美国关系 同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美是津的主要援助国之一。1998年9月,津国务部长姆西帕率经贸代表团访美,旨在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11月,美助理国务卿赖斯访津,与穆加贝总统磋商如何尽快解决刚果(金)危机。近年来,美津贸易和投资增长较快。1997年津对美出口14.8亿津元,从美进口16.93亿津元。截至1997年底,美在津投资的企业有45家,总投资1.6亿美元,主要在制药、农业和通讯等领域。
同英国关系 津英关系密切。英国是津仅次于南非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国以及主要援助国。1997年津向英出口额达28.36亿津元,从英进口26.87亿津元。截至1996年,英已向津提供了2.174亿英镑的各种援助。目前,英在津有400多家子公司,投资额超过7亿美元。1998年1月,英国务部长劳埃德访津。11月,穆加贝总统访英。英对津强行无偿征收白人农场主土地颇有微词,但津拒绝其指责。
同非洲国家关系 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政治事务和经济合作。与莫桑比克签有友好条约和防务协定,与博茨瓦纳、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和安哥拉关系密切,与南非、赞比亚和马拉维保持睦邻关系。1998年纳米比亚总统、刚果(金)总统、坦桑尼亚总统、布基纳法索总统、加纳总统、赞比亚总统和莫桑比克总统访津。穆加贝总统访问了博茨瓦纳、利比亚、刚果(金)、赞比亚、莫桑比克、利比亚和埃及,前往有关国家出席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政治、防务和安全机构首脑会议、第八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第六届南部非洲经济首脑会议、第三十四届非统首脑会议、第三届东南非共同市场首脑会议、第二届南部非洲国际对话会议、第十二届不结盟首脑会议、第十八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和非统预防、处理和解决冲突机制中央机构第四次会议,并赴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布基纳法索调解埃塞厄边境冲突。8月,穆加贝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政治、防务与安全机构主席身份在津先后主持召开地区七国首脑会议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9国国防部长或代表会议,讨论刚果(金)冲突,津等国决定出兵救援卡比拉政权。